APP下载

绿色人文社区配置要点分析

2020-04-20贺振华

建筑与装饰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绿色社区

摘 要 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绿色社区为切入点的研究涉及周边的环境、资源、交通、文化等,突破了以单体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在更宏观的层面对绿色发展的要求做出了应对。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绿色社区现状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探讨绿色人文社区的配置要点。

关键词 绿色;人文;社区;发展;配置要点

引言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一直存在着资源能源、自然环境、城市污染等各方面的问题,寻求合理的绿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人文社区的创建,不仅要合理的遵循生态学原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更要结合公众对高质量高品质的社区环境、社区氛围的需求,基于发展现状选用低成本高成效的节能技术措施,打造满足公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绿色社区。

1绿色社区发展背景及现状

1.1 发展背景

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了城市结合乡村的“田园城市”规划理念,论述了解决城市拥挤、卫生等方面问题的设想,对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诞生起到了启蒙作用[1]。1987年,世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标志着以“绿色”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正式形成[2]。

1.2 发展现状

自1990年英国出台全球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其他各国相继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外评价体系逐步将评价对象由绿色建筑拓展到更大维度的绿色社区,如美国的LEED-ND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价体系、英国的BREEAM Communities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而我国也出台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评估手册》,构建绿色住区成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3]。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确立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1项目标指出,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旨在建设具有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及社区。目标围绕绿色出行、人文、降低环境负荷、公共开放空间等方面,为绿色社区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指导性思想。

2绿色人文社区配置要点

2.1 为人创造“场所”

社区在宏观规划时,必须要着重考虑社区公共场所的合理性、可达性,满足公众参与的意图,营造有计划性的积极空间。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论述:“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4]。社区公共场所作为公众参与度较高的空间载体,除了其基本的实体功能属性,还应从人为感知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围合形式,赋予其丰富的空间意义,使之成为具有人文归属感的“场所”。因此,在社区规划设计时,除了生活必需的社区公共场所,更要积极创建符合精神需求的场所,比如:①社区生态种植农场:在社区中合理选址划定种植区域,给住户提供种植绿色植物、无机蔬菜的空间,不仅满足了住户亲近自然的需求,还提供了一种绿色的生活模式。②社区展览馆:在社区合理选址设立公共展览馆,将社区历史、社区文化、社区公共事件等进行记载和不定期展览,也可举办社区公共活动,赋予住户较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可拆移小型健身房:利用使用率较低的公共空间提供可快速拆移的健身房,不但减少资源占用,还丰富了住户生活。

2.2 营造自然“微气候”

在实地住户探访的过程中,通过200份问卷调查,发现80%以上的人更加倾向于自然的通风采光及生态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层面就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创造更加生态的微气候,比如:①传承传统民居智慧,通过空间围合灵活组织有效引导自然通风采光,阻隔外部不利因素干扰;②灵活布置绿化,打造自然微气候。应注意植被、花草等的搭配,适度引入自然动物,形成自然的小型生态系统;③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合理选用绿色屋顶、透水铺砖等技术,有效控制雨水下渗减排、集蓄利用,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

2.3 单体绿色建筑设计

目前部分知名绿色地产均制定了相应绿色战略,采用了高科技的绿色技术,打造了高端的绿色生态住宅。但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应优先选择传统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化利用墙体蓄热、自然通风、遮阳,再通过专业的技术方法,研究气流组织、室外环境、辐射环境、室内环境等与舒适度的关系,适度选用新型技术,以“先建筑后设备”为绿色建筑的价值观,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升建筑相关水、空、气及景观品质,提高用户环境的舒适度及体验感,使大多数人都可享受绿色的生活环境。

2.4 合理采用节能措施

我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将近1/3,绿色发展应尽可能节能减排,同时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在社区项目中,可推广采用低成本高成效的措施高效节能用能,比如:

(1)厨余垃圾处理:社区可合理配置厨余垃圾处理器,减少垃圾产出。2019年第十五届绿建节能大会中,中科院邓高峰主任以厦门市举例,假如餐厨垃圾能经过厨余垃圾系统处理,处理率分别为1%、5%、10%、50%时,生活垃圾减少的量为30t/d、150t/d、300t/d、1500t/d。若每个城市都合理推广使用,那么它所达到的节能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2)公区灯源节能改造:北京万科物业曾对所管理区域的能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能的消耗比重占物业总能耗的90%以上。实际项目中,可将大部分区域比如公共照明、景观照明、小区车库等的灯源改为LED灯光材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照明质量,优化住户归家体验,更能做到节能减耗。

3结束语

现代绿色人文社区的构建,应该以空间规划、环境设计、单体设计等方面的绿色环保手段为基准点,以公众的物质合计精神需求为核心点,合理运用设计手段和高性价比的节能措施,建设独具场所精神、生态环境宜居、室内外环境舒适的绿色人文社区,满足城市绿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26-28.

[2]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01.

[3] 叶青,中外绿色社区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4,(4):74-81.

[4] [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3.

作者简介

贺振华(1990-),男,山西;毕业院校:四川大学,专业:建筑学,学历:研究生,现就职单位:广州市富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人文绿色社区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人文社科
影像社区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15影像社区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