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汪勇:要坚持做对的事情
2020-04-20
感谢你们,生命摆渡人!
当灾难来临,假如真的有诺亚方舟,那么这艘承载生命的船只仍旧需要一群勇敢的摆渡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心存大爱,大智大勇的人或许才有這样的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群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是民警、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救死扶伤,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忙碌在抗疫前线,做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是和疫情赛跑的“生命摆渡人”。
为武汉医护人员解决各项难题的快递小哥汪勇,在心中默念:一无所有,一呼百应,一往无前;为汉口两千多户居民义务送菜的90后小哥苍禹威,送去了瓜果蔬菜,送去了岿然不动,送去了信念坚持……
2020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考察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慰问一线快递员时说:“你们送去的不仅是百姓必需,也是人间温暖。你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是平凡英雄。”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都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沧海横流之际,善待生命、正视困难的人,就是英雄,尽管他们只是平凡英雄。生命需要呵护,生命之舟需要摆渡。你我安然无恙之际,需要向这些生命摆渡人说一声:“谢谢!”
他解决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出行的难题,他为众多医护人员送去热腾腾的白米饭,他被白衣天使誉为贴心“大管家”……
35岁的湖北顺丰快递小哥汪勇,如今“连升三级”,成为顺丰速运武汉硚口区分公司经理。在一家龙头公司“火箭”似的提升,他是少数人中的少数,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也对他点名嘉奖。
如今,他依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为一线医护人员服务中,继续着“生命摆渡人”的志愿者工作,“脑海里只有一句话,就是事情不能停。”
一无所有,越危险越要多做一点事
35岁的汪勇从小生长在武汉,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汪勇的生活轨迹。2020年除夕那天,终于闲下来的汪勇刷手机了解各种信息,出于好奇,他进了一个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银潭医院区域医护人员车辆需求群。
微信群里,有一名护士正在发求助信息:早6点下班,没公交没地铁,4个小时了还没有网约车接单。同样的信息,护士发了三四次,每隔一小时发一次,正值深夜,群里没有人回应……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之后,全城的公交地铁停运,加上医院位置偏远,医护人员的上下班交通成为难题。
护士的问题摆在了这里,怎么解决?在经历了反复思想斗争之后,大年初一凌晨1点,汪勇给那名护士发了信息:“我去接你。”
汪勇家里有父母、妻子和两岁的女儿。妻子没有工作,汪勇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怕家人担心,他决定默默扛下事情,出门前对家人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公司要加班。
天还没亮,汪勇就赶到了金银潭医院。虽然事先对于自己面临的风险有了预估,可是,当真正与从医院出来的护士同坐一车时,汪勇还是本能地感到紧张,开车时会情不自禁地看看后视镜,心里七上八下的。
20分钟后,汪勇将那名护士送到目的地,这才发现自己因为紧张,腿都开始发抖了。此时,微信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一想到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时间都没有,汪勇干脆直接做起了医护人员的司机。
新年第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超过30人次,腿也抖了一天。
与平时开网约车不同,汪勇开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挣钱。第一名护士下车后,要给汪勇车钱,汪勇说:“小妹,钱就不要了。你加我微信,以后需要用车就喊我,我能来接就一定过来。”
后来有记者问汪勇:“当时你那么拼命是为了什么?”汪勇坦诚地说:“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医护人员这一条线崩得太紧了,如果这条线崩断了,所有人都会变得危险。我越怕,越觉得危险,就越是要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因为担心将危险带到家里,汪勇找理由住到了单位的仓库。自己的防护物资就只有几个口罩,他没有向医护人员张口,因为当时他们的口罩和防护服也很紧缺。消毒用的酒精买不到,汪勇就向医护人员要来一些酒精,每天出车,他都会仔细地对全车做多次消毒,以此保障乘车人员的安全。
一呼百应,困难面前不能轻易放弃
经过两三天的义务接送,汪勇发现医护人员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一个人一辆车根本忙不过来。因为坐不上车,有的医护人员只能深夜步行上下班。汪勇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开始招募志愿者。
疫情当下招募志愿者,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发生群体感染事件,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怎么办?汪勇在招募志愿者时加了两个条件:一是独居;二是有防护用具。他陆续招到20多个人,暂时缓解了医生护士的燃眉之急。
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汪勇希望有更多力量加入。通过发到朋友圈的求助信息,他联系到一家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在医院附近充分投放共享单车,满足了医护人员短距离的用车需求。之后,汪勇和其他志愿者又联系到一家电动单车公司,在金银潭医院附近投放了400台共享电动单车。
住得远的医护人员怎么办呢?汪勇又找到一家网约车公司。对方被他的执着感动,结合实际情况将司机的接单范围扩大,并给汪勇的手机开了两个叫车的账号,一个账号可以同时叫3台车。
跟这么多企业对接,汪勇说自己打的是“感情牌”。“这些事情办不办得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去办,一定要去沟通,哪怕吃了闭门羹也不能轻易放弃。”
公司力量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志愿者司机的压力。后来,政府开通了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的通勤车,交通问题得到了系统化解决。
汪勇的家人此时还不知情,女儿想爸爸了,每天都要和他通好几次微信视频。随着每天越来越忙,汪勇很难随时接听女儿的电话,很难对家人再圆谎了,他硬着头皮给妻子发了一条消息,简单说了情况。妻子哭着打来电话:“你怎么了?被感染了吗?”汪勇赶紧安慰妻子:“我人好好的,现在是和别人在一起做志愿者,你别担心。我现在没有很多时间接你和女儿的视频电话,你看能不能每天晚上我们通一次视频就好……”
汪勇的父母得知消息后,担心得寝食难安,但给汪勇打电话时尽量不表露出来:“孩子,你做得很好,爸妈支持你,你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为更多医护人员服务。”
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汪勇全神贯注投身到志愿服务中。交通问题解决后,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就餐问题又摆在眼前。汪勇使用募集来的2万多元资金,为他们免费提供方便面和矿泉水。
一天,一名外地来的护士吃了很多天方便面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感慨:“我好想吃大米饭啊!”汪勇看到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过来救命的恩人,我必须得让他们吃上白米饭!”
当天,汪勇在网上发出筹集30份米饭套餐的求助信息,几个小时内就有了结果,一家饭店愿意提供16元一份的套餐。因为当时没有筹集这方面的资金,汪勇自己掏钱买了30份。
一顿饭解决了,可是后面怎么办?汪勇当时身上只有3000元钱,已经花了快1000元,他知道靠自己的力量撑不了多久,于是再次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
第二天一早,两家餐厅与汪勇对接,承诺每天免费为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提供100多份盒饭。可是几天后,汪勇发现,这两家餐厅每天还要为其他医院供应2000多份餐食,产能已经达到了极限。他开始考虑运营一家专门保障医护人员餐食供应的餐厅。
汪勇发动其他志愿者,到处联系餐厅。没有好的方法,就是“扫街”一家家问。终于,一家烤肉店的老板愿意站出来做这件事。
2月5日,新盘活的餐厅开始运营,每天700份盒饭的产量,既保障了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额外就餐,也解决了为医护人员服务的网约车司机的餐食。
可是不久,因疫情防控的要求,餐厅被迫关停。经过努力,一家便利店愿意免费提供餐食。这时,汪勇他们的盒饭供应量,已经惊人到每天要供应15000多份了。
一往无前,传递温暖就像滚雪球
可没想到就在十几天后,便利店的仓库在疫情管控下也关门了。
得知这个消息,汪勇心里很慌——每天15000多份餐啊,这意味着有7800多名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成了难题。挫败感一股股袭来,但是汪勇没有时间沮丧,他振作起精神,迅速制定了两套方案解决:第一,找库存充足的方便面企业,落实配送车辆和人,先让医护人员能吃到方便面;第二,协调有关部门,试着让便利店的快餐恢复生产。
汪勇一方面找街道办事处层层上报,一方面准备好生产手续,最终,便利店再次生产,一夜之间,1.5万份米饭做好了,解决了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
这件事让汪勇感慨万分,在疫情当前,大家都一心一意奔着一件事努力,这种经历太难得了。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组局的人”,背后是许多志愿者、企业、政府部门的人,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结果,“我只是恰好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汪勇知道,在全国医疗队伍倒班攻坚的同时,常人无法想象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因此,对他们生活上的支援必不可少。
医护人员麻烦频率最高的两大件是眼镜和手机,因为眼镜腿容易被护目镜压坏,而手机经常消毒,酒精渗进去后会导致失灵。这两个需求看起来是小事,却在特殊时期很难找到人来修理。汪勇为此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修眼镜、修手机、买指甲钳、买秋衣秋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有人出来帮忙解决。
因为医院里不能开空调,无袖羽绒服成为最实用的保暖服装。志愿者筹了10万元钱,把整个武汉商场买完了,最后又到广州定了1000件羽绒服。
有一个上海团队的防护鞋套不够了,汪勇找遍整个武汉都缺货,最后在周边地方找到了一个淘宝卖家。汪勇连夜开车过去,最后将2000双鞋套送到了医院。
还有一个援鄂医疗队想要给队员过一次生日,汪勇得知消息后全城搜索蛋糕,最终医疗队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
甚至,一名护士在去方舱医院送药的路上剐到一辆电动车,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汪勇。最后,汪勇赶到现场,护士继续送药,而他负责找人修车。
解决医护人员的困难,这就是汪勇朴实的心愿。他总是说,让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就是他的工作。
央視记者在采访时问汪勇:“你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呢?”汪勇说:“生死之交吧。疫情面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靠什么建立起来的?可能很多人看到我做出的结果,因此相信我。这个时候还愿意出来做事的人,其实都是想出一份力,目标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能做的就是后勤工作。把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好,他们就能安心地工作。”
2月19日,汪勇接到了单位复工的通知。因为在志愿者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从一名快递小哥升职到分部经理,管理4个营业网点。
2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出嘉奖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号召全行业向他学习。《人民日报》也报道了他的事迹,称他为抗疫时期的“生命摆渡人”。
如今,汪勇还继续参与志愿服务。每天早上先为酒店的医护人员送早餐,随后到办公室打卡上班。最近,他关注到医护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接了心理咨询平台,募集图书,购买了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等,提高医护人员生活质量。
2月底,汪勇终于从仓库搬回家里居住,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此时更显珍贵。回顾过去的那么多天,汪勇说,自己真正做的事情就是传递了一份温暖和感动。这份温暖和感动,有他给别人送去的,也有别人传递给他的,就像滚雪球,真情和友爱越来越多。因此,要坚持做对的事情,要让孩子长大后懂得,遇到事情要懂得担当。
(整理自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