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共享语文课堂的思考

2020-04-20张振兴

学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享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张振兴

摘 要:共享语文课堂是建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实施共享语文课堂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和熟练语言技能,进而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共享语文课堂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时代要求,实施共享语文课堂需要与学生学情发展相适应,优化教法学法,践行教、学、评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间语文智慧的共享、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论文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共享语文课堂的要求,提出了共享语文课堂,共享语文智慧的思考。

关键词:共享;语文课堂;语文智慧;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2-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38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享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推动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它既是语文学科教学内涵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共享课堂是有效教学的时代特征之一,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在与时俱进中大胆实践共享教育,既能完善传统课堂的各项要求,实现传统课堂的功能最大化,为一线语文教師达成“有效教学”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可以把脉时代脉搏,融合共享理念,使师生共享智慧,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领略语文课堂带来的精彩。

一、共享语文课堂,目的在于共享语文智慧

共享语文教学智慧是共享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生成的语文智慧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在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和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这个共享平台丰富语言积累、熟练语言技能,现代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查字典、写字、说话、朗读、默读、交流、和作文等基础能力。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共享的语文课堂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及收获,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融合共享理念,体会语文课堂带来的收获,使师生共享智慧生成。

在共享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有他独到的手法。比如在执教六年级阅读课《孔子游春》一课中,就非常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管老师首先从学生对课文第8自然段的朗读开始,不疾不徐地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读出层次,读出水的不同韵味。然后,他引导学生聚焦第8自然段中的一处省略号,通过内容补白,展现原文,进而引导学生选取语料,自主构段。接着管老师又引导学生由第8自然段辐射全篇,感悟论水与谈志向的一一对应。他的整堂课,将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怎么写”的阅读思维上,给人带来诸多启示。而在《诗经·采薇》一节课中,整节课管老师又以引导为主,带领学生通过不同的吟诵方式感受《诗经·采薇》的美,感受中国古诗词的美妙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学生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感召,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吟诵课。

二、共享语文课堂,需要适应学情

知识是课程之源,课程是知识之流。这就要求共享语文课堂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又要体现学科知识的思想性和创造性;既要体现工具性特点,又要反映人文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学科知识的这种多维性,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需要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托,以“以生为本,创新为核,因材施教”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和“内涵提升”效应,基于问题导向,践行新课改教育理念,把不断提升语文课有效教学作为发展路径。在开发与选取课程资源时则更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剪辑与演绎推演,以期达成“两线八环”深度融合的目标要求。否则,将形成“只见知识,不见人”或“高分低能”的低效状态,甚至无效教学现象将会再次油然而生,这会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

另外,即使有效的课程体系虽然已经完备建立,但如果并不适应“所教学生”的实际,同样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简单的“一刀切”,盲目地追求“高大上”,却忽视了知识的具象形态,教育价值也将会被大打折扣。依据不同的学情特点,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体验式课堂情景与教学场景,才会切实实现“立德树人”与“提高质量”的双丰收目标。在共享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体系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学材”和“学材体系”,而不再是“学校管,教师教,学生学”的唯一抓手。

三、共享语文课堂,优化教法学法

语文知识的“内化”与“外显”需要“思考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融通转化,共享语文课堂,需要优化教法学法。理论指导实践首先需要将理论“入脑”,即“入乎其内”,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其次理论发挥效用更需要实践应用,即“出乎其外”,这是一个“外显”的过程。就学科教学而言,不同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思考方法,学习不同学科同样存在独特的思维方式。深度学习从本质上讲是多层次信息动态链接与转换,浅层学习往往基于表面化、简单的浅层信息间的转换,不利于有效教学的深度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讲,知识是学习、内化的对象,知识按照不同的方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这些不同的方式决定了学习方法的不同,也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效学习需要努力实现学科思考方法与学生独特思维方式的深度融通与转化。独特学科的思想与方法是一种认知策略的学习,不仅关注作为结果而存在的知识,还需要从情感、过程、人格、能力等方面对知识进行认知、加工与整合。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让学生“共教共享”的大胆尝试是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教学的亮点。他问道:“课文以‘穷人为标题,怎么全文读完后,同学们看不到一个‘穷字的出现?作者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描绘了桑娜一家的‘穷?”然后让同学们圈画细读、梳理标序,并以小组合作分享的方式,采用师生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上讲台扮演“小老师”,教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等学生讲解完毕,教师质疑发问,“小老师”负责作答,还让其他学生发表观点,点评小老师讲课的表现。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所有学生都愿意站上台,这真是一种全新的“共享”语文课堂,同学们在“互教”中也实现了“互学”。

四、共享语文课堂,践行教、学、评的协同发展

智慧融通,学教并举,在共享课堂中需要发挥教学和评价的功能。伴随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硬件时代等给当代教育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不再是单纯的“师导”,随时随地的教学相长已成为常态;学也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跨时空随时随地地虚拟学习与课堂实体学习已成为现实可能;联通理论与深度学习理念为智慧共享条件下的共享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撑,师生共享教学经验,共享学习智慧,正成为“青山遮不住”的大趋势和新常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传统阅读教学是以“讲读”为主的,但弊端往往是教师的“讲”有余而“读”不足。其实,阅读在营造书香社会中需要人人参与,是最具有沟通共享条件的。在阅读指导课《窗边的小豆豆》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家校共读交流”这一教学新模式。可带领学生走进“读整本书”的课程尝试将阅读过程变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整体协同过程。

共享课堂贯穿“少讲多学金字塔”理念,以能力为导向,以开放教育为支撑,谋求在动态转换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中,探究教师教的经验与学生共享,学生学的智慧与他人共享路径,师生间“教”与“学”的智慧共享是突出特征。师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交流中,通过“任务前置—微教微学—师生共评—拓展升华”进程,践行教、学与评价的协同发展。智慧融通,学教并举,在共享课堂中共享“教”“学”智慧是有效教学的时代强音。在当今以课堂为导向,以学习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更加注重以群体为基础的讨论与分享机制,关注“读、批、议、练”四个步骤,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所谓的“读”意味着小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阅读围绕讨论主题的相关文本;“批”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评论,并提出关键点和疑问;“议”是讨论,相互探究,相互质疑和讨论,合作与分享;“练”即相应地完成有关指定的其他练习,教师还会巡视并指导每个小组掌握情况。这样的过程将使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身上,并充分发挥其小组的合作共享功能。

五、共享语文课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共享语文课堂,实现知行统一,情意结合,在语文知识构建的进程中推动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教育是心灵呼唤的艺术,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性认知过程,它还包括情感、意志等人格完善的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对于顺利推动理性认识过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德智共振的叠加效应”,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善学”“乐学”的不断转变。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隐性层面”的人文价值,通过感悟和体验不断升华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责任担当品位,力求使学生的心灵得以脱离具体的物质约束而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这才是推动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不二法门。在教学四年级寓言《欲速则不达》时,整堂课紧扣韩非子寓言的特点,凭借寓体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沉潜到文本中,咂摸言语的滋味,体会人物的心理,最后再通过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以及教师不断创生语境的引读,让齐景公急吼吼的心理世界不断被放大、膨胀,进而激起学生“灵魂的骚动,智力的勃发,语言的接受”,使寓意的理解从学生心底“长”了出来。

总之,顺应时代发展脉动的共享语文课堂才是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最强音,共享语文课堂的建构是一个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智慧融通,学教并举,创新发展,实践践行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内涵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的主旋律下,构建共享语文课堂,搭建学生共享智慧的平台,展示自身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引领全体学生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争鸣,就一定能奏响语文教学的华彩乐章!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呼唤语文课堂的“共享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8(15).

[2]尹玲玲.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共享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