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2020-04-20于红

北方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音乐评价

【摘要】高校音乐专业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通过将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试图使两者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目的,對全面提升音乐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68-01

【本文著录格式】于红.高校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模式探究[J].北方音乐,2020,03(05):68,177.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着重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讲话指明高校音乐专业应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思政教育融合进音乐教育中,达成互相促进的目的。

一、必要性

虽然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不同,思政课教人向善,音乐课教人求美,但是善和美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美的灵魂是善,对善追求到底就是美,两者相辅相成,所以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密不可分。一方面,思政教育需要音乐作为媒介,从古至今,有无数音乐作品默默的教人向善。而如今我们也需要用音乐的力量机器人对道德的认知,从人类的精神世界由内而外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另一方面,音乐教育需要思政教育做为根本,真正有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要听起来动听,还要有道得思想的浸入,如果没有道德作为支撑,音乐作品就没有了令人动容的深刻内涵,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性的影响。

思政教育和音乐教育不仅有着相同的价值观,还有着相互吸收借鉴关系。首先,音乐对人的道德有着特殊的约束观念,音乐的美和道德的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音乐有着教化、认知等功能,其中,音乐可以依靠感情的培养达到育德的目的。人们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就能在不经意间被音乐感化,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升华了人的灵魂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个体人在社会上进行全面的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社会关系是实现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来源,人只有在重视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为自身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同时,人可以通过社会交往来突破地域和血缘对人发展地束缚,从而使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具有普遍性。二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在自主活动时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并由低到高发展。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发展。四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既保持人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才能呈现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来进行着差异性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作品选择

探索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要符合学生实际,也要兼顾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引导,达到“以专业化人,以专业育人”的教学目的。

十九大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五千年来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文化”的理论为音乐专业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

(二)作品分类

1.继承与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曲目库

例如:钢琴曲《解放区的天》《和平进行曲》《春江花月夜》等,声乐曲《关雎》《木兰从军》《越人歌》《杏花天影》等。

2.关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中走向胜利的革命文化的曲目库

例如:钢琴曲《放牛娃儿盼红军》《浏阳河》等,声乐曲《映山红》《走向复兴》《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红梅赞(歌剧江姐)》等。

(三)专业和艺术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中,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相结合,既注重专业化训练又注重思想教育。可以选取集艺术性与爱国情怀为一体的作品作为教学的内容,如《红梅赞》《翻身的日子》《和平进行曲》《歌唱祖国》《保卫黄河》。

二、教学过程

探索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注重与音乐活动相结合。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也是重要的德育元素。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言传身教,让“德艺双馨,德为先”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增强思政内容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讲授技巧,又要全面剖析作品本身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

时代在向前发展,教师应具有敏锐的“嗅觉”,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并不断更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图片、影像、视频中,并结合微课、慕课等课程方式,对教学素材进行梳理,采用更符合当下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专业课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原则

探索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应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估。

我们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分别开展教学评价。依据教师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及运用,采用同行评价、自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三位一体,对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打破以往的结果性评价,遵从学生客观成长规律,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公平公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作业和期中考试均安排思政方面的考核内容,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提倡诚信治学;课程思政考核中应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比重,既要求考核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该注重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情怀,践行专业学习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与课程的合理“增负”相结合。

(三)教学评价的目标

在课程教学中,要将专业课程的德育资源、育人元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在传递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性、艺术性的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感知世界、感悟人生。通过教学评价,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落实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实现专业课程的育德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总的来说,思政教育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去开展是音乐教学中对教育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在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同时又使其具有相应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使得思政教育得到了内在和外在在规范和约束上的统一,使学生在塑造音乐作品时能使其带有积极向上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又能让其在学习上得到发展和满足,从而使得培养出的音乐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于红(1979—),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思政音乐评价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音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