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巴矿1207工作面安全开采及涌水规律分析

2020-04-20代少磊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期

代少磊

摘 要:1207工作面是孟巴矿中部采区南翼第一个放顶煤工作面,存在局部为一分层未采区,相邻工作面涌水量大,上覆基岩厚度局部变薄等复杂条件,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使得该面安全完成回采,新增涌水量在预计可控范围内。

关键词:分层开采;顶板基岩厚度;分区分段限高开采;涌水量预计及监测

中图分类号:TD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178-02

1 矿井概况

孟巴矿位于孟加拉国西北部,是孟加拉国第一个开发兴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设计年原煤产量100万t。主采煤层为石炭~二叠系Ⅵ煤,煤层平均厚度37.3m,采用分层开采方式。

矿井自2005年8月开始正式生产至2017年9月,共回采22工作面,其中一分层综采工作面12个,一分层综放工作面2个,二分层综采工作面3个,二分层综放工作面5个。

该矿井充水水源丰富,一分层工作面开采结束后-430水平涌水量在1400~1600m3/h,二分层工作面开采当前-430水平涌水量2100~2200m3/h,-430水平泵房最大排水能力2721m3/h,应急排水能力2400m3/h,防治水工作尤为重要。

2 水文地质概况

主要含水层为:

(1)UDT组含水层。本组地层厚平均108m。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砂及含砾粗砂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为矿井主要含水层,富水性极强,是矿井涌水的最终补给水源,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

(2)基岩风氧化带含水层:含石英粗砾石,磨圆度较差,厚约6.0m。富水性强。

(3)Ⅳ煤至风氧化带下部岩组裂隙含水层:以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含Ⅳ~Ⅲ煤及粉砂岩、泥岩,厚0~84.7m,张性垂直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该面切眼上部及轨道顺槽南段一分层未采区缺失,向北逐渐增厚。

(4)Ⅴ煤~Ⅳ煤底板岩组含水层:以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厚0~31.0m,张性垂直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弱。该面切眼上部缺失,向北逐渐增厚。

(5)VI煤顶板砂岩含水层:该层岩石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平均厚94.8~135.9m,张性垂直裂隙发育,富水性弱。

(6)VI煤含水层:黑色,半暗型煤,块状,局部煤层较松软,裂隙发育,厚39.0m,张性垂直裂隙发育,富水性弱。

主要隔水层为:

LDT隔水层:位于UDT底部,有效地阻隔了UDT含水层与煤系地层的水力联系。

依据西安科技大学《孟加拉国Brapukuria煤矿水体下厚煤层二分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报告》,二分层开采的防治水原则是以防为主的技术思路,严格控制采高,以工作面开采顶板冒落导水裂隙带不波及LDT隔水层及以上地层为前提。

3 工作面概况

1207工作面位于井田南翼采区下山南侧。工作面平均可采走向长647m,平均倾斜长151.5m。根据工作面层位及周边一二分层开采情况,可分为北段和南段两部分:

北段位于1109面切眼到停采线之间的块段,除1105切眼向里66m外其余位于一分层1105、1109面采空区下方(南部含小块段一分层未采块段),西侧与1205面采空区相邻,东侧为二分层未采区,一分层平均采厚3.0m。

南段位于1109面切眼到1207面切眼之间的块段,一分层未采区。西侧除切眼向外28m紧靠1205面胶带顺槽(1205跳面未采区)外,其余均与1205面采空区相邻,东侧为二分层未采区。

4 安全开采方案

根据资料绘制了1207面沿走向轨道顺槽和胶带顺槽剖面,由剖面图及及基岩厚度统计资料可知:沿走向方向,1207面由切眼至停采线上覆基岩厚度逐渐增大;沿倾向方向从轨道顺槽至胶带顺槽逐渐增大(见表1)。

依据西安科技大学《孟加拉国Brapukuria煤矿水体下厚煤层二分层安全开采技术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规律及安全煤岩柱留设原则,结合该面情况,确定一下原则:

(1)安全开采煤岩柱厚度确定:模拟、探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保护层厚度;

(2)一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按25倍采高计算;二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按累计采厚的20倍计算;保护层厚度按分层开采厚度的5倍计算。

一分层开采安全防水煤岩柱厚度:25M1+5M1

二分层开采安全防水煤岩柱厚度:20∑Mi+5M2

式中:M1一分层开采高度;∑Mi累计开采高度;M2二分层开采高度;单位:m。

(3)按对基岩风化带含水层保护留设安全煤岩柱,同时该面靠近切眼存在变薄去,冒落导水裂隙带高度限制在Ⅳ煤以下。

按照安全开采煤岩柱计算公式计算,制定了分区分段限高开采的方案,并在现场严格按方案实施,实际回采块段及采高情况如下(见表2)。

5 1207面涌水情况及分析

5.1 回采前涌水情况

该面回采前两道涌水量210m3/h,相邻采空区涌水总量1052m3/h,预计该面正常新增涌水量189m3/h,最大新增314涌水量m3/h,预计该面回采过程中正常涌水量1274m3/h,最大涌水量1576m3/h。

5.2 回采过程中涌水情况

开始回采时采高2.7~2.9m,只采不放,推进至229m,工作面涌水量576m3/h,相邻采空区涌水量合计678m3/h,无新增水量。

随后工作面开始放煤,开始出现新增水量,并随着工作面推进逐渐增大,推进至357.5m,工作面涌水量804m3/h,相邻采空区涌水量合计598m3/h,新增水量141m3/h。工作面新增水量第一次达到峰值,随后新增水量有所衰减并维持在110m3/h左右,工作面涌水量保持稳定800m3/h左右。

推进至417.4m,工作面涌水量962m3/h,相邻采空区涌水量合计447m3/h,新增水量148m3/h。工作面新增水量第二次达到峰值,随后新增水量一直维持在150m3/h左右至回采结束。

該面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回采,控制冒落导水裂隙带在IV煤以下,新增涌水量150m3/h,低于预计值,其涌水量变化情况有以下规律:

(1)一分层区域采高较低,其上下一分层工作面已经回采,顶板水量得到一定的疏放,所以该区域基本无新增水量。

(2)随着工作面推进,涌水量不断增加,但新增涌水量小于工作面涌水增加量,同时相邻工作面涌水量减小,说明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与该面采空区连通,涌水进入该面。

(3)进入二分层,随着工作面采高增加,一二分层累计采厚增加,冒裂带向上发育,工作面开始出现新增涌水,推进至259m,进入二分层后“一次见方”前后,新增水量明显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继续向前推进,回采区域不断扩大,新增水量也有所增加,推进至417m,“二次见方”前后,新增水量第二次达到最大值,随后趋于稳定至回采结束,说明顶板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顺层间补给为辅,垂直向层间的补给很小。

6 结论

该面顺利完成回采,新增涌水量也在预计范围内,未出现突水及其他水害,说明制定的回采方案及防治水措施是合理的。针对该种情况应对冒裂带发育的实际高度还有待进一步探查,以便得到二分层开采后的真实数据,为二分层未采工作面及三分层回采提供。

里段一分层区域回采过程中未出现新增水量,所以以前探查的该区域基岩厚度可能存在一定误差,还应在以后的工作面中继续探查。

矿井排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同时还能回收更多煤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