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趋生活化的“前童小匠”游戏

2020-04-20葛亚琴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镇生活化幼儿园

葛亚琴

宁海县自古人多地少,以手艺为谋生手段者众,其中又以前童镇为甚。由于前童镇的木匠、漆匠、石匠、篾匠、泥匠等手艺人技术精湛,因而前童镇素有“五匠之乡”的美誉,亦被称为前童古镇。直至今天,前童古镇上还有大量的古建筑群和老街,老街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老式匠铺,镇上的人们依托着老式匠铺,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前童古镇上的孩子们在身边大人的熏陶下,喜欢摆弄匠人的工具、材料,很多孩子对锯、敲、剪、编、塑等技能掌握得像模像样,能够全情投入到与工具、材料的互动中。因此,前童镇中心幼儿园依托“五匠之乡”的历史文化背景,于2012年在中、大班开发了“前童小匠”游戏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小木匠、小漆匠、小篾匠、剪纸小匠、泥工小匠等角色的扮演,了解身边的人、事、物,初步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了解“五匠之乡”的匠文化以及匠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热爱身边人、事、物的情感,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前童小匠”游戏活动从开始的只注重匠艺到逐渐注重孩子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注重匠艺的“前童小匠”游戲活动

课程开发之初,我们创设了木匠铺、漆匠铺、篾匠铺、剪纸铺、泥工铺等五个习艺“匠铺”,让孩子们在“匠铺”中以“小匠”的身份做做玩玩,学习初步的传统手工艺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学习方式。审视“小匠”在“匠铺”的习艺过程,我们发现其与真正的游戏有一定的距离。其一,虽然“小匠”们很喜欢在“匠铺”中操作与表现,但他们更多是在练习各种技能,教师也只注重幼儿技能层面的提高。其二,“匠铺”中的“小匠”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缺乏游戏的自由自主。其三,“小匠”虽有角色扮演,但游戏活动中缺乏匠文化的渗透,对其他影响幼儿发展因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游戏内容、形式单一,不利于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学习,更在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是培养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前童小匠”游戏活动指明了方向。反观我们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因其只注意习艺操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

我园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前童古镇,特别自由自在。孩子们会相邀一起走街串巷,自然而然地玩游戏、品美食、学技艺,他们的游戏与生活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我们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不能完全按教师的计划开展学艺活动,更不能在学艺过程中仅注重匠技的学习而忽略更多其他的教育元素。为实现游戏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前童小匠”游戏活动需要向生活化靠近。

那么,怎样体现“前童小匠”活动的游戏化和生活化呢?孩子们喜欢怎样的游戏?他们在古镇经历着怎样的生活?古镇老街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匠铺又在古镇人们和孩子们的生活中承担着什么样的功能?孩子们对于古镇老街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匠铺又有着怎样的认知?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探访古镇,寻找“匠”的踪迹,感受匠人们的生活,思考、研讨活动建构的思路,开始了对“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的改进和调整。

二、渐趋生活化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

我园许多孩子的家或者其祖辈的家就在古镇里,他们对古镇、老街、匠铺非常熟悉。不上幼儿园时,孩子们会在古镇里结伴玩耍,不仅享受着古镇的悠闲,还习得了关于古镇生活的许多常识与规则。比如,他们能感受到匠铺里的匠人们在制作物品时都很专注、仔细,知道匠人们不仅自己制作、推销产品,换取钱币,也会用赚到的钱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及服务;他们聆听着香干铺的老板向客人热情介绍美味的语言,品尝着从美食铺买来的美味食品;他们在邮局里触摸大邮筒,欣赏各种各样的信件以及美美的明信片;他们在开放的“逸飞影院”中观看轮番放映着的电影,享受着看电影的乐趣……当我们用心观察、分析古镇老街时,我们发现其实孩子们生活的古镇老街既弥漫着浓浓的古老的本土生活气息,又融合了现代社会的气息:开放、流通、便捷。

通过探访古镇老街和思考、研讨,我们对古镇有了丰富而深刻的认知,意识到要做到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就应该将课程还原生活。因此,我们提出“在游戏中习匠艺,在生活中承匠道”的理念,并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开展追寻生活化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将匠文化巧妙地与幼儿的游戏、生活相结合,让幼儿玩得快乐,玩出智慧,习得匠技,悟得匠道,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成长。

为了实现“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的生活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创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环境是种无声的力量,生活化的环境更是幼儿园实施各项教育的有力手段。因此,开发适宜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环境成了幼儿园的重要举措,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变原来篾匠铺、木匠铺、漆匠铺、剪纸铺、泥工铺五个“匠铺”只满足“小匠”学习技能及活动缺乏游戏性的状况,落实“师幼共建”环境的理念。教师在与孩子交流中得知,孩子不仅需要“匠铺”进行手工操作,也需要好吃的美食、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饰品等。于是,教师根据孩子的意愿与古镇街铺的原型,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相继衍生出若干活动场所,有古镇影院、古镇邮局、工艺小铺、食趣小铺、古镇书吧等,我们将这些活动场所统称为“衍生铺”。为了让“小匠”的活动更具自主性,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活动能力,我们还相继开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所,开设出“小匠人农庄”“古镇画廊”“沙趣天地”“小帐篷游戏区”“小丛林探险区”等活动区域,将孩子的活动范围拓展到了户外。这些场所贴近孩子的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幼儿园拓展区域的开发,让全园混龄游戏活动有了可能,为孩子带来更大的乐趣,也更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二个阶段,环境创设的重点是打造一个既受孩子们喜欢又有古镇韵味的园舍环境。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寻找“古镇美”,又向家长发起“匠人匠艺·美器皿”的收集活动。不愧是古镇里的孩子,他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古镇美”,比如马头墙、石窗花、石子小路,还有古老墙面上的各种花儿、红鲤鱼等。家长们更从老屋里翻出许多“老家什”带到了幼儿园。有些“老家什”虽然有些破损,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匠人技艺的精湛,让幼儿园的“匠铺”有了博物馆的味道。为了将幼儿园装扮得富有当地古镇的韵味,我们从古镇中寻找和谐美。如,幼儿园主楼一楼大厅的灰蓝色调一直延伸到二楼,古色古香的门坊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便于识别“匠铺”与“衍生铺”,我们还模仿古镇做了门牌号码,有老街“1号”“2号”等10余个。通过师幼共建,幼儿园的每个小铺有独立门面,孩子可以扮演“小匠”或其他角色生产商品,也可以推销与买卖。“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的环境顺应了孩子的需要,变得越来越生活化。

(二)提供生活化的支持策略

在追求生活化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创建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外,我们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的支持策略。

1.追随幼儿生活选择游戏内容

在古镇生活的孩子,既经历和感受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轮回变化,也经历和感受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还经历和感受着古镇本土特有的生活风俗和生活气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们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从三个方面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

(1)根据时令季节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我们抓住古镇时令季节的典型特征,提供适当的引导,牢牢把握孩子们的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游戏活动内容。比如,在春季,孩子们发现古镇里的枯树发新芽,各色花儿尽情开放,蜻蜓、蝴蝶、蜜蜂等翩翩起舞……据此,我们生成了“春的遐想”“古镇小客人”“枯树枝的春天”等内容,孩子们充分利用剪、编、塑、组合、彩绘等工艺大胆表达与创造。另外,我们结合当地的時令节气和与节气相关的孩子们熟悉的食物,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创意小吃制作活动,有捣麻糍、擀麦饼、包汤包、做青团等。选择与时令季节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去尝试、探索、发现,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2)根据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孩子的生活离不开社会。我们根据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选择游戏活动内容,特别是关注幼儿身边可能触及或感兴趣的事件。比如,发生在古镇里的大事件,像“古镇邮票发行了”“古镇着火了”“前童中学的姐姐生重病了”“古镇新开了饰品店”等。除了古镇及其周边发生的事情之外,也会精选一些国内外的热点事件作为游戏活动的内容。比如“足球世界杯”“奥运会”“‘祖国妈妈70岁生日了”等,让“小匠”们的游戏更具生活化的同时,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

“前童古镇邮票”首发,这对前童古镇来说是一件大事。于是,教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古镇邮局,了解邮票的特征和邮递员的工作。接着,孩子们通过剪纸、泥塑、木艺等方式设计出前童古镇最美的姿态,借助照相机、打印机等设备,制作出一张张充满童真童趣的“古镇邮票”,在幼儿园的“古镇邮局”发行、流通。

古镇有一座四合院着火了。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使孩子们感到惊慌。看着孩子们纷纷议论老宅化为灰烬的情景,教师捕捉这一事件,生成了“保护四合院”的游戏内容。小木匠们用木块和树枝搭建古民居;泥工小匠们用陶泥合作完成一座座四合院,还在院子里种树、挖井;小篾匠编出的老房子图案稚拙有趣;剪纸小匠们用剪贴的方式完成的“四合院里的游戏”,表达了孩子对古镇生活的无限热爱。

前童中学有一位女生生了重病,医治费用较高。这件关乎健康与关爱的事件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姐姐为什么会生病?怎样预防疾病?我们可以为姐姐做些什么?继尔,幼儿园举行了“小匠人大型慈善义卖”系列活动。“小匠”们将自制的作品义卖,将义卖所得捐赠给生病的姐姐,给她送去关爱。后来,“小匠人慈善义卖活动”被延续下来,幼儿园每年都会举行。

当古镇新开了饰品店这个消息传到幼儿园时,孩子们非常关注,他们一起去饰品店探秘,了解饰品种类、材质、工艺、价格等,并尝试制作。慢慢地,幼儿园的工艺小铺里各种饰品多了起来,还创建了专门的“美美小铺”,让游戏为美化生活服务。

在全民运动健身的大背景下,世界性的运动赛事总能引起古镇人们的关注。于是,幼儿园及时捕捉相关信息,聚焦诸如“足球世界杯”“奥运会”等世界性比赛,开展相关的“前童小匠”游戏活动。小匠们以独特的视角,用匠艺大胆表达对体育竞技项目、运动员训练、运动规则以及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特点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祖国妈妈”70周岁时,举国同庆,孩子们也积极投入其中。随着古镇欢庆的氛围日益浓厚,孩子们的庆祝计划也越来越翔实,他们制作五星红旗、武器装备、花篮彩带、和平鸽等,学习军人礼仪、队列方阵,他们从“匠人”转变为“军人”,感受国庆的喜悦,萌发了爱国情感。

(3)根据古镇本土的习俗、事件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前童古镇历史悠久,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比如“元宵行会”“四月八农耕节”“秋收豆腐节”“黄洋市”等。我们选择内容健康,易于幼儿理解、学习、操作的内容,将之融入到“前童小匠”游戏活动中。

古镇的本土习俗以“元宵行会”最为著名。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古镇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表演队伍浩浩荡荡,走街穿巷,鼓亭、抬阁、秋千簇拥相随,吸引上万村民、游客驻足观看。我们模拟热闹的“元宵行会”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比如,剪纸小匠剪出了《美丽唐装》《红灯笼》《挤行会的人们》等作品;小篾匠则编出有幸福味的各类小工具、小挂件;小木匠与小漆匠邀请木匠师傅一起制作鼓亭或抬阁;泥工小匠们塑造立体的装饰花边和装饰物品,使之具有古韵美。有了这些准备,幼儿园的“元宵行会”游戏活动也浩浩荡荡,如期进行。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的“黄洋市”,是前童古镇最大规模的传统年货赶集日。来自三门、象山等地及前童镇周边的农户都会来这里设摊,数百个摊点绵延不断。孩子们也会随家长一起赶集。幼儿园根据此习俗,结合“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主题活动,也办起了属于“小匠人”的年货大街——幼儿园里的“黄洋市”。孩子们为“黄洋市”这一传统的赶集活动认真筹备,制作鞭炮、窗花、糖果、玩具、贺卡、年画、小饰品、小挂件等,用于买卖,感受着特有的家乡的浓浓的年文化韵味。

2.采用原生态的工具材料进行游戏活动

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为了让“前童小匠”游戏活动更具生活化,我们大量采用原生态的工具材料开展游戏活动,使孩子们的感受更加真实生动。

前童民俗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地匠人用的各类工具。我们引导孩子认识、发现工具的种类、式样、大小、用途均不相同。例如,木工工具有大小手工锯(框锯、钢丝锯、板锯等)、木工刨、木锉刀、手工凿、锤子、钉子、砂纸以及各类量具(钢卷尺、钢直尺、角尺、墨斗)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孩子提供数量充足、便于取放又相对安全的“迷你版”木匠小工具,还根据需要提供了大小钉子、白胶、砂纸、防护小手套等。泥工小匠的工具容易被替代,我们提供了牙签、棉签、小棒、塑料小片等。孩子们还发明了“海绵盛水器”,用起来更顺手,也使泥工作品更加光滑。剪纸匠的工具相对简单,主要有剪刀、夹子、笔、尺、简易的模板……这些真实的缩小版的工具来源于生活,孩子乐于使用,为成为“巧匠”积累了原始经验。

孩子们操作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大自然、大社会,分为主材料和辅助材料。每个“匠铺”均有相对应的主材料,我们发动全园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比如,木匠铺的主材料是原生态的木块、树枝等。当园林师傅为马路边的大樟树过冬修枝时,幼儿园的保安师傅们就忙开了,他们用三轮车往幼儿园里拉树枝,并将树枝按活动需要锯成不同的长度供孩子们使用。家长们则想尽一切办法收集各类红酒箱、酒瓶子以及各种贝壳,供孩子们使用。小篾匠的主材料是竹篾。我们请专业的篾匠师傅为孩子剖出安全又有韧性的软篾条,又收集各类纸绳、植物茎叶(如麦秆、棕榈叶)等,从而让篾匠编织变得丰富多彩。泥工小匠的主材料是泥。我们除了购买现成的陶泥、彩泥外,还提供了大量自然泥土、面泥等,为小泥匠们创造更多富有想象和创意的作品提供条件。剪纸小匠的主材料是纸,但我们很少提供专门用于剪纸的单色纸、彩色纸、竹浆纸等,而是经过选择后大量提供人们废弃的安全的报纸、广告纸、宣传海报用纸等。漆匠铺的主材料是颜料,除了买现成的颜料,我们还利用各种彩色的植物茎、叶、果自制颜料,并收集瓦片、石头、木块、树枝等,供孩子们在上面涂画,并用于造型。

作品要实现多样化,辅助材料的运用也很重要。除了上述主材料,我们还提供树叶、花朵、回形针、彩色小珠以及创作图示卡片等材料,辅助幼儿创作及游戏。

由于提供的游戏材料比较原生态,孩子们乐于操作体验,效果也更为真实。比如,锯木头的“匠人”能感受到锯粗细木头所花时间不一,在锯木头的挑战中感悟匠人的辛苦和执着。

3.模仿古镇老街人们的生活方式,采用“走铺”的活动形式。

前童古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街边林立的小铺既是作坊又是店面,人们的生活由制作、买卖、消费、休闲等交融在一起,而这一切古朴的生活形态离不开钱币。因此,我们模拟古镇老街的生产、生活方式,采用“走铺”活动的形式,让钱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使游戏既像游戏,又接近生活,让孩子在其中更深刻地感受古镇生活,了解家乡特色,体会“五匠之乡”之匠艺、匠文化及其與古镇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热爱家乡人、事、物的情感。

“走铺”活动是指幼儿扮演小匠或服务者角色,自主选择“匠铺”或其他“小铺”进行创作、服务、推销等活动,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然后去消费、享受。孩子们在生活化的“街铺”中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在生活化的游戏中习匠艺、悟匠道,体验快乐游戏的过程。“走铺”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上午9:40~10:30,其中前20分钟幼儿需要在自己选择的“铺子”里面工作,后20分钟既可以继续在“铺”里工作,也可以出去“花钱”消费,最后10分钟回到自己工作的“铺子”,与小伙伴一起完成整理工作。我们采取以下策略,以充分体现“走铺”活动的生活化。

(1)流程生活化。“走铺”活动主要分规划、入铺工作(服务、销售)、消费三个环节。

规划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规划分教师规划和幼儿规划。教师的规划是认领一个或几个自己觉得合适的“铺子”(“匠铺”一般一个教师负责一个,“衍生铺”一般一个教师负责两到三个),负责“铺子”环境创设、内容选择以及活动管理的统筹规划。活动初期,这些规划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活动开展之后,后续的规划教师会发动孩子共同参与。比如,了解自己“匠铺”的受欢迎程度,与孩子一起设计活动海报、招聘“小师傅”“小铺主”海报,与孩子商量“铺子”需要几个工作人员,统计“铺子”能同时容纳几个人工作,然后将“铺子”的工位与名额分配给各个班级,以便于孩子们自行规划,在班级选区点选择游戏地点。孩子层面的规划,开始时主要是了解各“匠铺”和“衍生铺”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地点,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备好小钱包,穿戴好工作服等。等熟悉游戏活动之后,孩子们可以参与所在“铺子”的海报设计以及“小师傅”“小铺主”的招聘、应聘事宜。

入铺工作是孩子们参与“走铺”活动的重要部分。“走铺”活动伴随固定的音乐开始,“小匠”们穿戴整齐离开活动室,到自己心仪的“匠铺”开展制作或销售活动,其中手艺比较好的孩子可自荐或被推选为“小师傅”,他们穿上专属的工作服,与教师一起准备材料并接待入铺活动的孩子。与此同时,选择“衍生铺”的孩子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各自的工作。比如,“食趣小铺”的“铺主”和“工作人员”一入铺便开始制作各种食品,为20分钟后开张营业做准备;担任“工艺小铺”的“小铺主”一到岗位,就开始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点铺内存货、钱币数量等。如果铺内存货不足,“小铺主”就要设计“订购单”,下到各个“铺子”,以便“小匠”们进行制作。每个参与工作的孩子通过不同的岗位劳动及制作出不同质量的作品,可获得不同的报酬。

“走铺”活动的高潮部分要属完成工作后的消费休闲阶段了。此时,孩子们怀揣自己劳动赚来的报酬,游走于各个“匠铺”和“衍生铺”,享受着消费的快乐。有的孩子到“邮局”购买漂亮的明信片,赠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习爱的表达;有的孩子到“逸飞影院”一边喝着喜欢的饮料、吃着美味的零食,一边舒适地观赏着轮番播放的影视片;有的孩子一边购买心仪的礼物和可口的美食,一边担心钱币不够用了,策划着返回“匠铺”继续工作,有的孩子还学会了讨价还价;还有孩子将钱币送到“邮政银行”储蓄,体验着让存折上的数字见长的愉悦,并期望实现一个大大的愿望,感受等待的乐趣。听到街铺打烊的音乐时,孩子们返回原先工作的“铺子”,清洁整理物品,清点铺内存货、钱币总数,并进行“走铺”活动的记录,为接下来的交流分享做准备。孩子们在幼儿园模拟的“街铺”里自由、自主、自愿地参与活动,体验到了生活和游戏的快乐。

(2)发挥“匠币”的市场调节作用。前童古镇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风貌独特的江南古镇,又有一条街铺林立的老街,市场经济十分活跃。既然我们幼儿园有古镇老街,当然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影响,离不开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发挥作用的钱币。为此,我们模拟人民币,发行了全园流通的“匠币”,包括5元、2元、1元的硬币,以便幼儿计算和流通。由于“匠币”在游戏中发挥着市场调节功能,因此它不仅使游戏变得更加真实,也使参与游戏的孩子变得认真专注、精明敬业、责任心强,并提高了游戏的水平。

工资薪酬按质论价。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匠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各“匠铺”参与工作而获得“工资”,一是卖出自己的作品而得到报酬。孩子们的工作主要分为制作和服务两种类型,我们规定作品质量不同、服务质量不同得到的“匠币”也不同,按质论价,质优加价。每个“铺子”按照各自的特点定出“匠币”获得的标准,质优者价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无论是制作还是服务,都会非常认真,尽心尽责。

自主处理产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孩子们在“匠铺”制作的作品可以自主处理,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将作品留在工作的“匠铺”,由“匠铺”负责教师和“小师傅”根据制作作品的难易程度和质量好坏支付相应的“工资”。如果有订单,各“匠铺”会根据订单要求,图文结合地定出任务要求与工资标准。这样的薪酬制度促使孩子们愿意多做作品,敢于挑战难做的作品,并追求精益求精。有些孩子连消费时间到了也不肯去消费享受,而是留在“匠铺”坚持多做一些作品,或是想尽一切办法完善作品,提高质量。二是不拿“工资”,将自己的作品直接销售到“工艺品铺”或卖给“顾客”。当作品的卖出价格不如“匠铺”给的“工资”高时,他们要么完善作品再卖,要么重新将作品带回“匠铺”,留下作品,拿取“工资”。也有些“小匠”觉得自己的作品与任务标识不相符,便去吆喝推销,通过努力获得新体验。三是既不把作品留在“匠铺”获取“薪酬”,也不出卖作品,而是将作品留为己用或送给朋友、亲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孩子一定要把送人的礼物做好,将作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精神。

“走铺”活动让孩子体验着匠人工作的快乐、作品售出的惊喜、伙伴合作的开心、成果分享的愉悦。在自由、自愿、自主模仿古镇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领悟生活中的匠道,体验着“小匠”生活化游戏的乐趣。

我们常说,游戏是孩子自发自愿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活动,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更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开展“前童小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探索和反思,把幼儿、教师、“小匠”游戏课程与生活等要素有机融合,改变了开始以学艺为主的静态匠铺模式,将游戏发展成为生活化的、具有社会形态模式的社会生活实习场,并将家乡的匠文化巧妙地与幼儿的游戏、生活相结合,使幼儿生活在开放、多元、自主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多元智能,玩得快乐,玩出智慧,最終习得匠技、悟得匠道,得到全方位的成长。

猜你喜欢

古镇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爱“上”幼儿园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