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转变策略

2020-04-20王玉金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转变策略,提出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积极转变,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118-02

当前,新课程改革仍在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偏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小学英语课堂需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积极转变,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以分数为王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更多的是秉持应试教育思想,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进展,使教学成效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教育的重点发生转移——从学科知识转为学生能力发展。基于这一点,小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改变观念,摒弃只关注考试分数的做法,更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将英语视为一种了解世界、学习外国文化的工具,增进学生对多元化世界的了解,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眼界,塑造文化品格。

例如,笔者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有意识地将某些特殊词汇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介绍词汇的背景知识、特殊含义或特殊用法等,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由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如學习Friday这个单词时,笔者解释Friday是得名于北欧神话中爱神的名字Frigg,所以北欧人视星期五为幸运的好日子,但对于信仰基督教的英美人而言,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因此英语里就有了“Friday face”(愁眉苦脸)、“Black Friday”(灾难的一天)等寓意的短语。而Sunday是耶稣复活的日子,具有欢乐、神圣的含义,因此基督教徒在星期天这一天穿上最隆重、最漂亮的衣服去教堂做礼拜,便有了“Sunday clothes”“Sunday best”(最好的衣服)这样的短语。学生在学习这些与时间相关的英语词汇同时,对照我国的风俗与文化背景,便会对两国的文化差异产生清晰的认知。

再如,汉语中的“狗”具有一些贬义的色彩,但欧美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此英语中的dog具有褒义色彩,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由此可见,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要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了解相关词汇的知识背景含义、了解英语使用的社会背景以及学习英语社会的文化特点十分必要。

此外,新课改背景下,应当改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观念,充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首先笔者注意到,平时课堂座位均采取秧田式安排,教室前排和中间位置的学生由于与教师的距离较近,处于有利的交流范围之内,教师在讲课时,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这一区域的学生,使这一区域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处于后排和两侧的学生,则容易因为距离过远而受到忽视,这种关注度的差异造成后排和两侧学生注意力分散、对课堂活动反应冷淡、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改变座位排列,将秧田式排列改为圆环形排列或模块分组排列,学生等距分布在教师周围,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同时便于师生间、学生间、小组间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热烈。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能不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者,传统的板书往往局限于个别单词及句子的抄写,形式相对随意。由于板书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最基本的辅助手段,用以浓缩教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解释教学难点、集中体现授课意图,为学生提供直观而完整的课堂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板书时,不应该只局限于黑板板书,应更多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而全面的板书。例如,教学“always,often,sometimes,never”时,由于这些单词的含义较为抽象,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也无法直接采用图片示意,在进行板书时,笔者采取了图表示意的方式,展示一个预先设计的课件。课件中以一周为单位,将一周的图片以不同的频率显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观察并总结出这几个单词的使用原则,从而准确掌握了词义。一幅设计巧妙、重点突出的板书胜过了无数句枯燥的口述,可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提高教学的成效。

二、转变方法,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及思维品质

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从来不是强制学习,而是善于激发兴趣。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加之传统灌输式的英语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思维能力,力求将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模仿和记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英语知识。对此,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互动和亲身体验中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单词“apple,red,green”时,首先在电子屏幕上绘制一个苹果,然后请学生为苹果画出嘴巴和眼睛,画完以后自动激活动画,苹果眨眼微笑并开口说“Im an apple”,随之出现两个选项,当学生点击“red”选项,苹果会闪动成红苹果;当学生点击“green”选项,苹果会闪动成绿苹果。看到苹果改变颜色,学生在高兴之余,将单词与颜色对应起来,并联想到更多相关颜色的物品。再如,有时候进入新课前,笔者会先播放一些与新课主题相关的动画或影视作品。如学习数字时,笔者播放了“Ten Little Indians”这首儿歌的演示动画。在朗朗上口的儿歌旋律中,在生动形象的动画前,学生很快便能跟读并识记从一到十的英语单词。可见,利用动画、视频的直观性、生动性,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

表演法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他们对所学的词汇或句子印象会变得更深刻。例如,请班级里最高大的男学生戴上画有大狗图案的头饰,用非常自豪的口气大声说:“Dog!I am a big dog!”随后,这位男学生又挽起袖子,摆出健美操的姿势大声说:“Strong!”生动且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向学生解释体型强大的狗,就可以用“Strong”来表示,是“强壮”的意思,学生便能马上领会这个词汇的含义以及用法。

近年来,一些新型学习方法的流行,也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借鉴。例如“思维导图”“脑图”等概念的提出及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学习方式。笔者指导学生利用科学记忆法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记忆单词。例如,采用同义词、反义词记忆法,将词义相近或相反的单词归纳总结,在记忆时彼此关联,增强记忆,如mountain-hill,see-watch-look,desk-table,hear-listen,long-short,dry-wet等。此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笔者曾布置一道课外作业,让学生列出几个国家的名称等相关资料。课后,学生分别采用网络查找、询问家长、阅读书报、访问外国友人等方式进行搜索探究,资料收集的效果显著,这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比教师直接讲授学习效果相对更好。

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课堂状态也会产生极大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主动探索者,不仅自主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方式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转变目标,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形成

长久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局限,英语学习往往更多地停留在单一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能力”上。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也应向多元化的综合目标转变,不仅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行为规范、伦理美德、社会知识、多元文化等社会文化的渗透,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多层次思维方式与自我学习意识的塑造。

例如,在学习“food and drink”的内容时,笔者指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及礼仪,如西餐菜序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rinks)等;在就餐时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就座后男士才能入座;吃饭喝汤时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声音,别人为自己传递食物时要说“thank you”等,学生从中不仅学习到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还能全面地了解了它们的餐桌礼仪。

再如,学习了“Family tree”后,学生了解到中英家庭成员称谓的差异。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姓名,而是要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称谓。而西方人强调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此为亲近。中国式的称谓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下显得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套用在英语国家中则适得其反。如汉语中以“老爷爷、老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老长者以示尊重,但西方文化忌讳“老”字,崇尚年轻活力,“老”意味着“old,useless”,长者听到这样的称呼会反感,相反直呼其名会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通过转变教学目标,不局限于将目光放在知识本身,还关注知识周边的文化、礼仪、习俗、地方特色等,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了解过程中形成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伦理美德,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能够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新事物,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持续的自学能力,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基于學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小学英语课堂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转变,营造和谐平等、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玉金(1985— ),女,广西河池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