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教师介入指导
2020-04-20林耿芬陈林
林耿芬 陈林
【摘要】本文针对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从注重提升对建构游戏的观察质量,适时介入指导;塑造并践行健全的建构游戏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维持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增强建构游戏指导技能;优化评价结构,推进多元评价等提升介入指导建构游戏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建构游戏 教师介入 中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19-02
建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1]。教师介入指导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示范等方式对幼儿施加影响。本文基于对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现状进行观察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教师有效介入指导的建议。
一、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现状
本文选取玉林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中教师的介入指导行为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者在该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共观察记录了142次教师介入指导行为,并对相关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从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内容、方式、评价四个方面,梳理了该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现状。
(一)教师介入指导时机现状
教师介入指导时机,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游戏情况决定何时介入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认为,介入时机的适宜性有以下几种情形:当幼儿并没有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情景时;当幼儿与别人沟通困难时;当幼儿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当幼儿因缺少材料,游戏难以继续时;当幼儿出现游戏技能的困难时;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表现时[2]。笔者根据上述观点以及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教师介入指导时机情形统计后发现,当前该中班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的介入指导时机中,60%以上的介入指导情形为幼儿在游戏出现负面行为时,其余适宜教师介入指导的情形次数相对较少。
(二)教师介入指导内容现状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内容具体为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创造性和其他6个方面[3]。结合建构游戏特点及观察到的教师介入指导内容情况,研究者将教师的介入指导内容分为:识别材料、建构技能、造型布局、创造性、坚持性和纪律维持。经调查发现:教师的介入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纪律维持、造型布局、建构技能、识别材料”这几个方面,而关于创造性、坚持性的学习品质方面指导较少。
(三)教师介入指导方式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根据教师介入时借助的媒介,将教师介入指导方式分为三种:以教师直接的介入,借助材料媒介的介入,以游戏伙伴身份的介入[4]。本文結合实际观察情况,将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方式分为直接介入指导、提供作品范例、参与建构活动提示幼儿、讲解示范及其他。经调查后可以明显发现:该幼儿园中班教师在建构游戏中介入指导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直接介入指导及讲解示范,占比87%;其余三种介入指导方式较少,仅占13%。
(四)教师介入指导评价现状
教师对建构活动的介入指导评价是指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对建构游戏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树立信心,获得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对20次有效完整的观察进行梳理后得知,在建构游戏结束环节,教师大多能进行评价,但通常评价时间较短;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对幼儿建构作品进行评价。
二、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教师介入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该幼儿园中班教师在介入指导建构游戏中,仍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介入指导时机不当,阻碍幼儿身心发展
该幼儿园中班教师介入指导的总目标,在于通过控制纪律让幼儿顺利进行建构游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水平。教师察觉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时,快速给予介入指导,但教师并未就这些负面行为进行观察及预判就盲目介入,如幼儿正建构起兴时被教师中断去捡材料,不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而在幼儿有需要时,教师未及时介入指导,比如某幼儿出现连续几天低水平重复搭建行为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幼儿主动请求教师帮助时,教师有时忙于其他工作并未及时回应。可见,当前教师在介入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介入指导的时机不恰当,存在介入过早或不及时的现象,阻碍了幼儿身心发展。
(二)注重建构技能指导,忽视对幼儿发展整体性的指导
当前,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内容,集中在纪律维持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及空间能力的指导,对建构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专注力、新思考、社会性发展、坚毅性、审美能力、自主性等缺乏关注与指导。如在对教师介入指导过程的实际观察中发现,教师会关注幼儿搭建的作品是否完整、合理与否、用的材料如何,而对于他们在搭建中是否有新奇的想法、创作情感等不太关心。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对幼儿的建构游戏内容进行指导时,过于注重建构内容上的指导,而忽视对幼儿发展整体性的指导,窄化了建构游戏的价值。
(三)介入指导方式不佳,缺乏有效指导技巧
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教师较多使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介入指导。如在讲解示范中,要求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是如何搭建的,而不是平行式介入或是友好的交叉式介入。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出现不如老师期望的行为时,教师较多采用垂直介入的方式进行指导,如幼儿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教师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要求幼儿承认错误;或是幼儿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标准时,教师立刻指出让其改正。显然,教师在介入指导游戏中与幼儿的关系是相对不平等的,教师缺乏有效的介入指导技巧,让幼儿更好地接纳并取得良好效果。
(四)介入指导评价主体单一,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当前,教师介入指导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主体评价,忽略了让作为游戏主体的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此外,教师总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幼儿的建构作品,把幼儿作品的好坏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这也导致幼儿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和获得教师的表扬,而搭建没有创造性的作品。教师的评价受其对建构游戏观的影响,教师介入指导评价主体单一,不利于幼儿自主发现问题与进一步思考;教师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易导致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机械建构,而不注重建构的过程性体验及作品的灵魂。
三、幼儿园中班建构游戏教师介入指导的改进建议
建构游戏对幼儿整体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建构游戏的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介入指导。针对当前教师介入指导幼儿建构游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一)注重提升对建构游戏的观察质量,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观察并介入指导幼儿建构游戏,能从立场上支持幼儿游戏,亲近幼儿并促进幼儿游戏及自身专业发展。教师介入指导幼儿建构游戏时机过早或不及时,原因在于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观察质量不高。教师要提高游戏观察质量,首先要保证一定量的时间进行观察;其次,要能从观察到的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幼儿游戏的意愿、规则、计划、情绪体验等是什么,观察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才能更好地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指导。因此在介入指导幼儿游戏之前,教师要先注重自身对建构游戏进行观察,明确观察目的及采用适当的观察方法,尽量客观地评判幼儿的建构游戏,然后进一步抉择介入指导的时机。
(二)塑造并践行健全的建构游戏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健全的建构游戏观认为,建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对搭建的需求愿望,也能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思维、创造性、情绪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可见,材料的运用、建构形式、主题目的性、情绪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创造表现力、游戏常规,均可作为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内容。塑造健全建构游戏观并在实践中积极践行,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在介入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不应只对幼儿的建构技能进行指导,还应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多方面的关注及指导。如幼儿在建构过程中能否与同伴协商、配合完成作品建构等,是否存在问题需要介入指导。
(三)维持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增强建构游戏指导技能
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是否得当,对教师介入指導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影响介入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在中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日常师幼互动的关系和教师日常工作状态。教师在介入指导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营造、维持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并保持积极的日常工作状态。在建构游戏的介入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专业积累,判断是否介入指导幼儿游戏,如需介入时尽量采用交叉式介入,或平行式介入的方式,慎用垂直介入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积累并增强关于建构游戏指导技能,可进一步提升介入指导的效果,如思考幼儿建构过程混乱是否与缺乏合理必要的规则有关等。
(四)优化评价结构,推进多元评价
在评价方面,教师要不断树立建构游戏的多元评价观。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幼儿甚至家长都应当是评价者,共同促进幼儿园建构游戏质量的提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预留必要的时间,既注重教师评价,也要鼓励并引导幼儿进行自评及同伴评价,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家长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摒弃以作品的好坏为评判标准,应不拘泥于教师个人喜好等;建议增加过程性评价,如对幼儿的建构思路、操作行为及创新做法等进行全面评价。在进一步丰富评价的内容,除了建构技能,如幼儿的学习品质、社会性等也进行评价,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促进幼儿的元认知。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反思,以进一步促进自身建构游戏指导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2018年度玉林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ECERS-R测评工具的民办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YJKY20。
作者简介:
林耿芬(1991— ),女,广东揭东人,硕士,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教育研究。
陈林(1996— ),女,湖北黄冈人,吉林外国语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教育研究。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