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画卷
——记西藏人权事业发展与进步

2020-04-20格桑卓玛

今日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权西藏发展

文|格桑卓玛

近几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

1959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拉开帷幕,由此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新纪元。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今天,在第11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梳理西藏人权事业发展成果,以纪念61年前发生在雪域高原上那场伟大的人权解放壮举。

从黑暗走向光明

1959年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结束了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做人的权利。西藏由此进入了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新时代。此后,所有的西藏公民都依法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各项政治权利。

次仁拉姆1979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她曾回忆说:“从一个农奴成为国家的干部,参与国家管理,参与自治区重大事项的审议,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让我深深体会到西藏新旧社会两重天!”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曾有两位副主席均出生在西藏的吉普庄园。但是,60年前当吉普副主席还是这个家族的少爷时,另一位生活在这个家族庄园里的拉巴平措是吉普少爷家的农奴。没有1959年的民主改革,这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绝对不可能平起平坐,身为农奴的拉巴平措更不可能当选为西藏的副主席,并参加人民政府的决策工作而成为吉普主席的同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历任人大主任、自治区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不仅是藏族,门巴、珞巴等西藏的人口较少民族在全国人大及西藏各级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目前,西藏自治区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2.18%。西藏人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也体现在自治区政府对国家法律、法规根据西藏区情变通执行上,如对婚姻法的变通,降低结婚年龄,让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政治领域的自治权利。

从活下来到活得好

民主改革让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尤其是中央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西藏各族各界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格桑卓玛(右二)在藏区考察

在人口总量增长方面,西藏人口由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万人增至目前的340多万人,净增了240多万人。虽然西藏人口总量增加许多,但是藏族仍然占总人口的90%以上。西藏的人均寿命也从60年前的35.5岁提高至目前的70.6岁,提前两年实现2020年达到70岁的目标。西藏人口的出生率为15.22‰,自然增长率为10.64‰,分别高于全国 10.94‰、3.81‰的水平。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大大改善了当地人的卫生保健状况。目前,西藏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8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89人,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西藏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基本可以享有“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的健康医疗服务。

西藏人民生存权与健康权的保障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由于自然条件严峻,社会发育水平低,西藏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是中国唯一的省级深度贫困地区。为此,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积极推进西藏的减贫脱贫工作。

1994年对口援藏机制的确立使西藏人民的经济发展权得到有力保障。全国前后有18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和6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对西藏全区7个地市开展了从资金、项目到人才的全方位的持续对口支援。有中央政府的关心和各兄弟省份、央企的无私支持,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51年仅有的1.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1698亿元,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三位。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西藏的产业和就业结构日益优化合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业态的丰富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宽了就业渠道。

特别是2012年以来,西藏同全国一道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减贫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底,西藏74个县区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59万西藏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60年秉承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1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其中,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51元,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

如今,西藏人民享有从摇篮到暮年的,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农牧民家中充盈的粮食、酥油和牛羊肉使他们早已没有饥饿之苦;衣柜里满满的衣服被褥也让他们再没有寒陋之忧。西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实现孤儿集中收养,孤寡等弱势群体得到政府救助和全社会的关心。

当你信步走入西藏乡间,可以看到家家庭院里的累累果树和灿烂的鲜花装点的整洁民居。曾经外来游客最着迷的寺庙、雪山、湖泊、草原等旅游项目中又多了拜访乡村人家这个热门内容。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掀起新时期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热潮,西藏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今非昔比。目前,西藏行政村通电率、通邮率均达到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98%以上。优美的藏式乡村民居有互联网的助力更受年轻游客的青睐。

传承与发展西藏文化

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人。

布达拉宫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有近4万函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从上世纪70年代起,有关方面组织成立了古籍文献整理小组,保护修复了部分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了4部古籍文献文集目录。“从2019年起,国家将再投入3亿元,对布达拉宫的古籍文献实施专项保护利用。”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觉单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4亿元对西藏文物和重点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古迹和宗教建筑。

同时,国家一直重视西藏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情况,自治区也专门出台相关《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西藏自治区政府重要公文、司法诉讼,以及政府传媒等都同时使用国家通用文字汉文,和自治区主体民族藏族使用的文字藏文。西藏各级学校,以及内地西藏学校也都开设了藏语文教学课程。

西藏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60年来,国家对西藏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到2019年达到272亿元,占西藏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一比例不仅全国最高,也远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笔教育财政投入中,有10%是用于资助农牧区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从学前两年到高中毕业,共15年的在校住宿费、伙食费和学习用品费用。如今,西藏已形成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

此外,西藏文化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发展。藏戏、格萨尔和“藏医药浴法”已经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藏还有国家级以及自治区级、县级的涵盖所有类型的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过去难以接续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藏戏得到传承和发展,西藏民间藏戏演出团队从不足50支发展到现在的140多支。每年雪顿节,看藏戏仍是许多西藏人重要的节日活动。古老又年轻的藏族文化赋予西藏旅游业在内的特色产业的独特发展的魅力。

尊重与保护宗教信仰

在西藏,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目前西藏各类宗教活动场所达1787处。为了让西藏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中央政府资助宗教场所维修,改善周边道路,提高宗教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国家给我们寺庙经堂维修、文物保护等经费超过1.7亿元,还帮我们开设了西藏佛学院色拉寺分院,极大改善了僧人的学经环境。”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色拉寺,寺庙管委会负责人、拉萨市佛教协会会长普布次仁说。

宗教场所条件的改善,也便利了信众。过去西藏交通不便,拉萨信众一年难得去几次桑耶寺朝拜,现在每逢宗教日都可以前往,曾经多年难圆的朝圣心愿在发达的交通方式下可以达成。每个传统的宗教节日里,信教群众在修葺一新的转经路上虔诚祷告。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期间,为了信众的出行安全,政府还安排通勤车辆接送参加宗教活动的信众。

信众最多的西藏宗教是藏传佛教,是佛教本土化的产物。活佛转世制度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信仰和传承方式,得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尊重。目前,已有91位新转世活佛按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得到批准认定。

守护与共生

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解放以来,西藏一直秉承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在西藏实行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各类生态奖补政策机制。

从拉萨市区向西27公里,堆龙德庆区古荣乡有个“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这是西藏在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的高海拔地区实施的首个生态搬迁项目。2018年6月,1000多公里外的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的200多户牧民,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城郊生活。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荣玛乡,属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全乡262户1102名牧民群众搬出后,这里的万余亩草场的围栏全部拆除,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更多的生存空间。”尼玛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德青伦珠说。

据统计,2019年西藏安排生态岗位65.5万个,每个岗位每年的补助标准达到3500元。多年前藏东林区的伐木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不再砍树,而是转变为有工资的护林员。此外,西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幅降低能耗,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进入西藏。如今,西藏人的环境保障意识日益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西藏是生态的净土,西藏人的环境权和生存发展权一样得到了保障。

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人权事业新进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人权事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障人权,在人权保障中实现人的发展与进步,是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模式。我们相信,未来西藏人权事业会有更大发展,人权保障会持续增强。

猜你喜欢

人权西藏发展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天上的西藏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神奇瑰丽的西藏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