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建水紫陶创作中的个性化设计

2020-04-19舒畅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作探究

舒畅

摘要:建水紫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传承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在艺术领域闪耀着熠熠光芒。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建水紫陶艺人不断转变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个性化设计融合到一起,不但使建水紫陶这一传统手工艺术发扬光大,同时也成为现代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关键词:建水紫陶;创作;个性化设计;探究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艺的重要载体,但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模仿,真实的情感与自由的精神是当代建水紫陶的重要表现。从语言、观念、审美认知上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面貌和文化特征。其不但追求审美与实用的结合,而且对于注重表达艺术家发自心灵的感悟,尊重主体意识,强调个性,注重思想内涵,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艺术的自然与真实。建水紫陶传承到当代,其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在与器具,饰物的结合中日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理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推动了建水紫陶的创新化设计,拓宽了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当代的建水紫陶艺术设计更加重视对人们内心与精神理念的关注,并且在日常紫陶设计中融入自身的设计理念,并赋予建水紫陶鲜明的个性语言之特征。

个性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审美意趣。建水紫陶艺人由于个人的性格、阅历、修养都有所不同,他们在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灵感都来自于生活,建水紫陶也不例外,无数的能工巧匠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反复推敲后,才使建水紫陶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从紫陶艺术品造型形式和装饰手法及制作分工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建水紫陶讲究造型的和谐、平衡、对称、韵律等,这是前人总结出的美的法则,但是经过历代一味盲目的承袭,就使得紫陶艺术的审美产生了僵化的程式化的模式,并逐渐演变成繁琐、精致、零乱,丧失了紫陶艺术个性化体现的创造力,紫陶艺术有其规律,有其本身物质的模式,是通过这种规律或模式作为载体反映出作者此刻思想,“天地之大,唯我独尊”。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各不一样,借助这种紫陶这个载体,折射出各人的智慧和内心情感的依托。

建水紫陶是紫陶艺人将生活艺术化了的物化行为,在陶艺创作中体现艺术个性,是每位紫陶创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在长期的陶艺创作中建水紫陶艺人如果融入了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念,就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件优秀的建水紫陶作品的成功,在于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才会引起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相反,如果缺乏艺术个性,紫陶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建水紫陶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个性的表达和体现的过程。在建水紫陶发展历史长河中,正是源于强调主体意识的张扬,个人风格的凸现,使建水紫陶的艺术个性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以至于发展到现代,艺术个性也成为了建水紫陶优劣品评的标准。

建水紫陶工艺注重于陶瓷的造型,紫陶作品必须通过良好的造型设计的形式加以表现,才能够体现紫陶艺术品的完整性。所谓造型,主要是指物质的外形、色彩和器具的点线面等相关内容。通过占用一定的空间,经过点线面的空间表现,在造型的外形上呈现视觉形态。建水紫陶艺术是最基础的一种呈现形式,是一种立体性的造型艺术,和平面绘画艺术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和雕塑艺术有很大的差别。在建水紫陶中更加重视整个器具的外在造型,整体外形是呈现创作者想法的关键途径。传统建水紫陶工艺中,重心稳定、器具圆滑和线条流畅是最主要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当代建水紫陶中也同样的呈现,当代建水紫陶对传统的造型风格特点进行了使用,但同时也在传统基础上做出了创新。

马克思说:“生产即创造的行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属于精神生产,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个性物化在自己的作品中,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陶艺家具备的最基本的才能。有了这种才能,陶艺创作时才会得心应手,艺术作品才更加具有生动的活力。当代建水紫陶的个性化设计,可以依据创作者自身的表现想法,对建水紫陶艺术造型和传统造型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就可以让建水紫陶更具风格和艺术性。在设计完成紫陶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造型设计模式,完全要靠紫陶艺人个人独有的创意来进行造型设计,但是要想要成为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不是盲目的胡乱设计,紫陶作品只有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再加上造型设计的独创性,才能够将造型设计用艺术创作的形式加以表达,最终形成完美的紫陶艺术品。

艺术创造活动的题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素材,陶艺家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想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是不可能的,因此,紫陶艺人在设计陶瓷作品时应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借助于传统工艺的精神意蕴,以提升陶瓷工艺品的美感度与实用性。笔者创作的许多紫陶作品都是根据笔者自身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思想而设计的,通过对传统的紫陶造型进行了汲取和升华,同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采用象征性的处理方式,与建水紫陶工艺融合,例如:将螺丝,扳手,农耕犁与传统茶壶手柄元素融合到一起,在造型设计上沿用了传统的造型元素,从传统工艺角度看,传承了传统紫陶的线性造型美,从现代工艺角度看,充分运用个性化设计的优势,创作出的紫陶作品趣味十足。

当代建水紫陶创作将个性化设计通过泥、火为媒介,生成一种新的美感形态,突出强烈的个性语言,除了对社会、人文科学的参与外,更多地挖掘、释放自然泥料的个性色彩,来导求自然情感表达,最终在作品中呈现创作者情感的表达。紫陶艺人个性化的思维与具有不确定性泥火的结合,为自己的个性情感表达找到了更多的契入点,无论是从创作和表达上,都更加增添了几分活力,几分色彩,这样个性化的建水紫陶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被多次传播,更有助于当下的网络来进行传播,通过不同以往的形态表达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獻: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作探究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设问引导探究
小艺术家大创作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创作失败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