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鵩鸟赋》:贾谊思想由儒入道的一个阶段

2020-04-19刘伯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贾谊生死观仕途

刘伯舟

赋,就其渊源而言,《诗经》是其最重要的源头,“赋自《诗》出,分歧异派”“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这是刘勰对赋的源头做出影响深远且评价中肯的结论。

汉赋,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贾谊。贾谊是汉赋前期的代表人物,他自幼好学,师承荀子之徒张苍与韩非之后,其思想以儒、法为主。西汉初期,道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贾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生活在道家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想上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因为在政治上受排挤,怀才不遇,常以屈原自比。《吊屈原賦》是贾谊第一篇文学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儒家的穷达思想。后来贾谊被贬长沙,从北方到南方,由政治中心到边缘之地,贾谊的思想受到南方老庄思想的影响。

同时,因为处于仕途生涯的困顿中,未入而立之年的贾谊已经尝到了大喜大悲的无力感,“意不自得”,自然会发出看透人生的感叹,《鵩鸟赋》中所反映出来的辩证、生死观、宇宙观思想等都是贾谊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并不能认为贾谊后来的思想以道家为主,从后来被重新征召,写下的讽刺时政《旱云赋》,到郁郁而终,可以看出贾谊的思想仍以儒家思想为主,《鵩鸟赋》中的道家思想是贾谊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是对道家思想的接受过程。

当一个人无法释怀时,总希望能够有一个倾听者聊以自慰。贬谪长沙的第三年,一天早上,一只猫头鹰飞到贾谊的屋子里,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吉之兆”,鵩鸟自然不能对贾谊的处境表示同情,在这种孤独的情境下,贾谊唯有自问自答,达到“超我”的境界,在一问一答中,反映了贾谊由儒入道的短暂人生阶段。

之所以称之为“短暂”,理由有三:

第一,贾谊曾经介入儒道之争,曾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儒道之争”也是贾谊被汉文帝赶出中央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执着的儒家学者,对仕途的追求使他不能完全“逍遥”。

第二,触景生情,其情感的抒发是对情绪的宣泄,对自己悲惨处境的安慰,在顺境中,这种思想会慢慢被磨灭。

第三,贾谊最终在仕途中悲凉死去。被贬长沙的贾谊,在失意中追求“逍遥”,但是在得到汉文帝的征召后,仍然竭力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

在《鵩鸟赋》中,由儒家思想到道家思想,贾谊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追求仕途→辩证思想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物质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运转迁移,或推移回还,万物变化运转,反复无定。贾谊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前进的,这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承袭。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此句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贾谊用其来引出“福祸相依”的思想,接下来连续用了四个例子加以论证,前面两个用的霸主吴王和越王争霸的例子,没有永远的霸主,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后面贾谊用了两个和自己地位相当的李斯和傅说两个政治家的悲喜史,来映衬自己的仕途,称霸天下的霸主尚且不能掌控国家的兴衰,像自己这样的“寄人篱下”的政治家又有什么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贾谊的辩证思想主要体现在宇宙观中,但是和传统的道家宇宙观探讨的不同,老庄的宇宙观是探讨宇宙的起源和构成,而贾谊侧重于讨论天地万物存在的可能性和如何存在的问题。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人的一生要无所依凭,才能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这些道理在庄子的《逍遥游》已经说得明白。追求仕途的儒家思想、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让贾谊经历了大悲大喜,在无力的困顿感中,他顿悟出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远精妙无从探究,则不如顺应万物的变化,或者走向另一种超越——相信人处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相对转化之中,在遗世独立之中逍遥自得。

二、知命→超然物外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在《鵩鸟赋》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莫过于这一句,这一句也最能体现贾谊对命运的控诉。铜只能在炉中任凭摆布,阴阳万物如果是碳,那造化就是工人,万物只能任凭其拨弄摆布。贾谊的观点是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便是注定好的,人只是大炼炉中的一块铁,只有任凭命运的摆布。

在儒家思想中,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还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意思是说君子安分守已,听天由命。但是,儒家思想在不否定天的存在的同时,又突出人的意义,被后世称为儒家人文主义,突出人“自我造就”的形态。

贾谊年少得名,本已“自我造就”,却时时刻刻遭受着命运的不公平,结合贾谊前期、后期仍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事实,此处贾谊不是完全摆脱走向仕途的欲望,看似很侠气的一句话,事实上他在借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衬托自己的悲凉。

三、关注生死→超越生死

《鵩鸟赋》本是贾谊看见猫头鹰飞入家中,认为祸事将至而作,虽然后面的赋属贾谊自问自答,“鵩鸟”实际是作者用来阐述思想、述说情感的工具。但是仍然可以认为,贾谊的思想由儒家的关注人的生死,到道家超越生死的思想跨越。

贾谊的生死观是从此达到了真正的逍遥,还是对世俗的侧面控诉呢?我认为,贾谊的思想柔和了儒、法、道三家,比较复杂,在很多方面,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贾谊无力割舍的迷茫,在生死观方面,我认为贾谊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或者只是短暂的逍遥,理由有二:

第一,贾谊之死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性格思想造成的。被召回后,随着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绝食五日,自责而死。对于这位对国家大事见识深远的人才来说,这不该是他的结局,是由于他没能完全超越生死,在死亡面前意志消沉。

第二,虽然文章潇潇洒洒,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这是庄子的生死观,贾谊的生死观虽然与庄子一脉相承,但处境不同,贾谊仍然希望“有所依”。

贾谊的《鵩鸟赋》,是儒学者借道家学说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是触景生情下,道家意识的一种上升,对道家思想的接受。

猜你喜欢

贾谊生死观仕途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弑他”与“自戕”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怀才不遇的贾谊
试析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成因
更正与致歉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