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师指令性语言的策略研究
2020-04-19昔亚铭
昔亚铭
摘要:教师指令性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影响,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指令性语言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完整有序的进行,还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教师指令性语言含义的界定,从狭义的角度对提高教师指令性语言策略进行概括与总结。主要是从指令性语言的对象与内容、教师语言方式、学生反馈对初级综合课教师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初级综合课;指令性语言;定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24-02
一、引言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弘扬与发扬中国文化,汉语教师志愿者作为传播与交流中国文化的使者,扮演着与他国人民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极大多数志愿者都有意识的将“三感三情”贯穿到汉语教学中,通过展示积极的精神风貌以及用自己独特的教师语言完成教学任务。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语言不仅是用来完成教学任务,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汉语的关键所在。指令性语言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语言之一,在汉语课堂上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效的指令性语言可以使此教学更高效的进行,还能进一步引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频率。
不同的课型对教学目标要求不一样,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课型,教师使用的指令语也存在差异。综合课对汉语学习者全面要求,使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全面发展,更重视学习者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直接影响教师使用哪种指令性语言,教学对象汉语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指令性语言。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对教师的指令性语言要求更精准、更简单,同时也对对外汉语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汉语基础比较薄弱或零基础的学生,教师的指令性语言则更加关键。
笔者根据自身海外教学的经验,也通过观察其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课堂,发现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师指令性语言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文主要着重于对初级阶段综合课上教师指令性语言定义的阐释,对目前初级综合课教学中的指令性语言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师指令语的界定
关于指令性语言的定义,学者们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与阐述。Searle将指令性言语行为定义为说话人试图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事的言语行为。①同时,他还将指令性语言分为直接指令语和间接指令语。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将指令性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上说,就是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的语言;狭义的就是控制整个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解释说明以及管理课堂。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狭义的概念出发,将教师指令语定义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语言。
三、对外汉语教师指令性语言合理性建议
(一)指令性语言对象及内容要明确,减少歧义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的指令性语言也不同。初级阶段,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掌握的汉语词汇很少,学习的语法又有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在说指令性语言时,尽可能的明确指令性语言的对象以及内容。
1.指令性语言对象要明确
在面对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在进行语言点的讲解与操练时,可能并不会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客观的条件限制,让课堂容易出现一种混乱状态。教师发出的指令性语言不明确,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老师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师生的交流存在一些障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以及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语言点的操练时,以“v+着”为例,明确进行此语言点的对象,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此操练环节。
2.指令性语言内容要明确
一个有效的课堂指令语,只在形式上要求简单还不够,在内容上也要更加具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更需要把指令语更明确些,让学生知道自己此刻应该做什么。在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任务时,通过清楚的解释该活动的要求以及流程,学生方能做出回应。
(二)指令性语言简单,减少词汇和句型的冗杂
在初级阶段的综合课上,因为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输入与输出,而教学对象汉语基础又很薄弱,教师使用的语言要尽可能的简单。词汇语言要初级阶段要简短,多使用一些基本的常用词汇。在刚开始授课时,先教基本的课堂用语,让学生对教师在課上使用的语言有一个初步认知。比如先教“说”、“写”、“你”、“我”、“一起”等词语,在学生逐渐地对单个词汇有准确回应时,再逐渐增加难度,指令性语言可以扩展到“你说”、“一起说”等。
教师在使用指令性语言的时候,减少词语、句型的冗杂。在布置任务或组织课堂活动时,指令语的句子长度尽可能简短。使用的长句可以切分成一个个短句.方便学生理解。在词汇选择上,教师有意识的先教课堂上最常用的指令动词、指令名词,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词语,采用替换的简单词语。
学生在进行语言输入的时候,最先熟知的是教师重复性的课堂用语。指令语语言简单富有逻辑性,教师的跳跃性语言过多,转移速度过快,也会让学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难以接受与理解。比如在进行操练时,告诉学生不懂时进行提问。笔者通过观察其他汉语教师的课堂,发现教师在说“如果大家有不懂的问题,请及时提问”时,课堂沉默许久,因为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这时教师就可以换成“不会,举手”(以动作展示)。
(三)指令性语言方式要多样,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做出指令性语言的时候,学生能够准确的做出回应,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词语以及句型时,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扩充指令性语言。指令性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内容难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教师适当增加指令性语言,可以在学生课堂学习疲惫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多样化的指令形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句型的选择上不能只是使用陈述句,也可使用祈使句,疑问句等。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授内容以及时长的增加容易出现不集中的现象。多样化的指令性语言可以短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也会体现在指令性语言中,个性幽默的教师可以在使用指令性语言时加入自己的幽默性,但要避免难度较大的词汇与句型。
(四)指令性语言要求教师展现个人魅力,增强亲和力
在使用指令性语言的时候,难免不会遇到学生不理解的词语以及句子,但因教学目标又必须进行讲解时,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身形象的树立。亲和力是对外汉语教师要拥有的。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得知,学生在第一次了解教师指令语的时候,从学生的表情以及行为来看,情感认知是处于紧张状态。教师的表情、动作则直接影响着教学指令语是否可以顺利地被学生所接受。
在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的前提下,教师如果能够一种亲和的态度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则更容易接受指令语。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指令语的有效性。如果教师采用直接命令式的的指令语,则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反而影响学生参与课堂,降低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教学活动。
(五)指令性语言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指令语,完成更有效的教学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对外汉语教师在做出指令性语言后,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室看此指令语是否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以及面部表情,甚至肢体语言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此指令语。教师在学生简单回答后,可以进一步的引申再询问,更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对此指令语的了解程度。
课堂指令语的反馈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课堂指令语的有效与无效,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得知。如果重复性的指令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就应更加及时的去反思与总结,找到更合适的指令语进行替代,转换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是因为教师自己的语速太快、指令内容不明确造成学生对此指令语不理解,则教师可以及时作出调整,让课堂教学更有序、有效的进行。
指令性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初级阶段综合课指令语的正确使用,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指令性语言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笔者在前人学者的研究下,对初级阶段综合课指令语提出适当性建议,希望在后续相关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展与延伸。
注释:
①郑伟平.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指令语调查研究——以综合课和听说课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19:6.
参考文獻:
[1]王赛君,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指令性语言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 (12).
[2]高艳丽.对外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教师课堂指令语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3]郑伟平.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指令语调查研究 以综合课和听说课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19.
[4]马英晓,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指令性言语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
[5]李莉,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师指令语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6]孙迪.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堂指令语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4 (02).
作者简介:黄亚铭(1993-).女,河南濮阳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