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0-04-19赵亚楠
摘要:审美能力包括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也是感受美、认知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总和。而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审美素质是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本文就为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审美能力和如何培养审美能力来简单分析以期为当前初中学美术教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 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39-01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认知世界、改善自我、健全人格和改造世界。当人类处于审美过程中,能够达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其个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解放,想象可以充分发挥,审美给人类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因此,优秀的美术教学被认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构建正确的审美标准和观念
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审美标准通常被分为三个标准:即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评判。通过长期的、有一定标准的评判联系,能够形成较为正确的审美观点。
所谓自然美,是指现实生活中自然景观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亦或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类都属于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它没有经过人工的雕饰,是自然生长或者自然运动的结果,其通常显现出最原始和最朴素的美。绝大部分自然物象都存在自然美,但是自然美是天然的,分散的,不和谐的,通常存在美丑共存的局面。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将自然美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美学理论来辩证地评价自然美,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自然美的本质。
社会美是指由人类活动创造的事物的美,它还包含了人类精神美和人类行为美。由于人类天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天赋,它们在实践活动中会吸取自然美运用到造物之中,所以创造出来的产物具备一定的美的价值。社会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内涵丰富、种类多样的特征,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和修养。在所有社会实践中,劳动是最基本的活动,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美,领会其勤劳朴素的精神。
要正确地认识艺术美,需要从艺术美的思想性、视觉性和典型性三个角度着手。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备健康的主题思想。真正的艺术品,都是作者有意为之,且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一定的感情和情趣,或者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表达。作者赋予作品的感情越丰富,就越能够打动人。一般而言,表现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热爱祖国和人民等具备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题材最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长久的流传,反之,表达负面情绪的作品除了极为小众的收藏家之外,很难得到大众的欣赏。
美术从欣赏的角度上来说是视觉的艺术。优秀的美术作品通常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在第一眼就抓住欣赏者的眼球。神形俱备、张力足够等都是好的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其可视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避免以偏概全,一美遮百丑的狭隘审美观点。
艺术美的典型性体现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例如,拉斐尔在画林泉女神时,因不满众多的模特,只能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画,将所有模特美的一面通过一定的技法和谐地组合到画中。这就是所谓艺术创作中的典型性。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要注意区分它们和自然美、社会美的差别,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典型性的审美感受。
三、通过各类型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生通常课业较为繁重,除早已打算进入艺术相关领域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来进行相关练习。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该以欣赏课程和思维设计课程为主,传统的技法传授应该以理论或者实践的形式进行。
通过大量的欣赏课程,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审美机会,丰富学生审美形象的储备。既可以开展专题欣赏,也可以在其它课程中进行临时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艺术展览。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尽量只进行必要的讲解,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思考和提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
而设计课和绘画课则以基础知识教学为辅,主要给予学生动手创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基本的审美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巩固自己的审美能力。要注意的事,这里两种课程的开设不能为绘画而绘画,为设计而设计,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自我审美能力不足和与其他同學审美的差异性,进行讨论并互补。
美术教学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为主,把美术修养作为必备修养去培养。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结合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生活、社会和艺术的思想感情,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整个中华民族艺术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l]熊先璟.浅析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纺织,2019(02).
[2]夏景祥.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J].新课程·下旬,2019(03).
[3]朱晓玲.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明日风尚,2019(10).
作者简介:赵亚楠,硕士研究生,河北北方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