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构造显现化理念的书籍设计教学体系构建
2020-04-19梁斌
摘要:书籍设计教学的核心是使信息构造显现化的过程,文本与书籍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文本外化为视觉新形态,本文从整体设计观念的建立、教学环节的把握、信息分解与再造和材料工艺的物化呈现四个部分,对书籍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书籍设计;整体;信息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218-01
吕敬人提出“书籍设计是一种构造学”的设计观念,其内涵首先是要营造书籍外在立体造型的构造,充分考虑书籍内在信息的传达,要求设计师对信息显性与隐性内容的准确把握,从而达到书籍美和信息传达功能上的完美融合。所以,书籍设计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将信息构造显现化得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书籍设计的整体观念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受到装帧观念的制约,将设计范围限定在给书做外包装的装饰观念上,忽略内容表现的视觉传达规律,忽视了书籍设计整体架构的建立,影响了书籍设计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因此,教学中需要贯穿书籍设计是一种构造学的设计整体理念,强调书籍设计要建立在对内容准确全面地阅读的基础上,然后对信息进行理性地挖掘,明确深层涵义,对故事进行精心的策划,对材质工艺进行恰当的选择,在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地整体设计中构建出物化的书籍形式,最后达到书籍美学与信息传达功能完美融合的书籍语言表达。
二、设计方法与课程环节的把握
在书籍设计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传授设计表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生如何进行设计的整合。课程环节的掌握与引导可以确保学生用正确的设计方法去实现书籍设计的呈现,在教学环节上,首先是确立选题,在这个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寻找合适的设计语言以体现自身独特的气质与个性;其次帮助学生构筑框架,确保书籍传递信息的单纯有序,关注整体视觉元素的统一,增强宏观控制力;最后是物化呈现,从整体视觉感受上感受材料微妙的选择和合理搭配,选取适当的工艺手段进行表现。
三、信息的分解与再造
书籍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由原始资料转换到书籍过程中的形态,这个形态包含文本形态和书籍形态,文本形态是设计对象,书籍形态是呈现结果,两种形态的转换必然带有设计师所赋予的新的形态语境。因此,书籍设计的隐性构造存在于设计师的意识之中,由文本信息形态生发,由书籍形态呈现。在教学中关键是要在设计创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解与再造的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者通过对文本形态的分析,注入逻辑分辨和组织一个整体内容传达的视觉化结构系统。信息的分解与再造能力的培养,是构建书籍信息传递逻辑关系的关键,在分解中分析寻找文本信息的内在关系,组织逻辑思维和戏剧化分镜头脚本的视觉思考,把握书籍形态的可视性和可读性。
在教学中,将此处作为书籍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处理,首先帮助学生将文本形态融入个人情感,驾驭编排信息秩序;其次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且赋予文化上的理解和知性基础上展开艺术创作,将内容条理化、逻辑化,寻求内在的逻辑关系,将信息元素变为内心传达;再次,培养视觉符号的准确把握能力,建立整体的框架,无论对图形符号、文字构成、色彩寓意、材质工艺都能捕捉到有序的信号,形成书籍语言的传达;最后,创造符合表达主题的最佳形式,特别是对内容精神的理解。
四、材料与工艺的物化呈现
书籍设计是一个将艺术与材料工艺融合在一起的过程,物化呈现体现着设计师对书籍设计语言的掌控力,是完美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条件。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正确的选择用纸可以有效地保证并促进设计概念的实现,增强书籍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基于这样的前提,学生进人书籍制作工坊和印刷企业,了解纸张肌理在形态、走向以及密度上的特征,直观的感受细腻、柔和、质朴和粗犷等不同的触觉与视觉心理,鼓励学生可以将书籍中的章节部分或者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纸张的分类来呼应阅读线索,这些纸张在肌理上的差异则可以形成自然的视觉节奏,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更为大胆的实验,将金属,木材或者纤维织物等非纸类材料在书籍设计上进行运用,增强了书籍局部的肌理变化,丰富书籍整体的肌理内容。
一本书籍的设计是各种视觉要素的合成,也整合着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道德情感、物质材料、科技工艺,书籍设计是一门系统化的学问,在书籍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点亮学生的智性火花,使得热爱书籍艺术的学生在该领域有所作为和发展。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泰山学院第八批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518)。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08).
[2]呂敬人,赵健,王红卫,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清华大学美院书籍设计艺术教程[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梁斌(1982-),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