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六法”理论对茶席作品设计的指导研究
2020-04-19黄菊
黄菊
摘要:南齐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绘画批评的准则——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法准则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时重视对象的精神实质,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一切绘画题材均可适用的普遍意义,至今仍是中国艺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的关学原则。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茶席作品设计与绘画作品创作皆属于美学的指导范畴,因此谢赫“六法”理论对茶席作品设计的指导是具备一定实验性与创造性的研究。
关键词:谢赫;兴法”理论;茶席作品设计;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4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82-01
一、气韵生动——“神”
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气韵是指艺术作品“形似之外”的东西即“神”。
茶席设计这个领域相比于中国画这样大的成熟的学科,专业学者较少,设计者多处于摸索探究的阶段,易犯“扯东补西,拖张拽李”的错误。究其本源,应是着眼处不高而致。
一方茶席与一幅画作的创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感物、感兴、神思、凝虑、虚静、理法、养气、立身、积学①。茶席作品的“神”如何获得?应该先清楚其本质与特征。乔木森在《茶席设计》-书中定义“茶席,是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组合,所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可见,茶席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设计者将茶、瓷、书、画、乐、史、诗等文化和谐相融,惨淡经营,设计出“高情逸思皆呈于席”的作品。
北宋郭若虚将“气韵生动”说的很神秘,认为乃是“生而知之”的,未免过于主观。后来,明代董其昌在其基础上还提出“也有学得处”之见。这一点是可取的,对于此类抽象性的艺术修养的修炼,离不开对于‘‘形”的积年累月的探索。
二、五法——“形”
一般而言,茶席作品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再围绕主题展开布设,将最终茶、器、景、人和美呈现的过程。
“骨法用笔”在茶席设计中,“用”何种茶配何种器是茶席之“骨”。“骨气形似皆本于形似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②,设计茶席者需着重学问的积累,除茶学外,史学、美学、哲学等领域都应涉猎知晓。进而言之,设计者能着手茶叶制作与茶器设计更是锦上添花之事。拥有设计制作茶品器具的能力,在布席时能免于在有限的器物间选择勉强适用之物,使用为主题茶席特意设计的器具造型与纹样,不仅会更贴合主题思想意境,也会让茶席作品更具备独特性与创新性。
“应物象形”在茶席设计中,“形”作形式之意。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说过“美学上最为显著有特色的就是形式美的问题。”茶席的各式形式对应着不同的品饮方式与意境,如寒宵兀坐与诗会雅集的品饮方式不一样,茅屋松风下与精舍花鸟间的品饮意境不一样。一方茶席,小中有乾坤,当茶席进行动态展示的时候,茶席的形式还影响着茶事的节奏与席上社交的亲疏。
“随类赋彩”是按照对象表现他们的色彩。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冷暖似乎会有重量。茶席作品承载着主体的情感抒发,诗意、淡雅、孤寂、怀古、欢喜等情感运用相应的色彩表达,即用色彩的心理效应表达主旨情绪,做出贴合主题的赏心悦目的搭配,是茶席设计随类赋彩的含义所在。
“经营位置”用于茶席的布局、章法。当代茶席布置中可能用到的物品有:席布、煮水炉、煮水壶、盖碗、茶壶、壶承、盖置、公道杯、茗杯、杯托、茶道六君子、茶仓、滓方、茶巾、都篮、茶服、花器、乐器、香炉、书画等。经营位置是设计者茶学与美学修为的体现,茶席要“布”而不是放、摆、弄,每件存在于席面上的器物都是构成茶席空间的点与线,器具位置的高低疏密传达着茶席的节奏韵律。经营还要注重“取舍”,没有任何器物是布置一方茶席所必备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为了装饰而装饰。
“传移模写”要求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艺术的创造与继承是息息相关的,继承乃是创造的基础。庄重严谨的唐代茶席、和美包容的宋代茶席、诗意精简的明代茶席是中国古代茶席设置优秀代表作,对于茶席设计而言的“法乎其上”便是学习古代茶席的审美布局,追本溯源其文化底蕴,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学古是手段,目的在于脱古而维新,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优质茶席作品。
三、结语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席设计是雅事也是俗事。茶席设计是为茶事服务,也是为生活服务。“文必归于日用”,谢赫“六法”理论对茶席作品设计的指导正是将中国画的思想理论实践于茶席设计的生活美学中。
注释:
①周积寅,中国画学精读与析要[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24 34.
②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卷《沦画六法》,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学精读与析要[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乔木森.茶席设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3]周佳灵.主题茶会中的茶席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