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合作

2020-04-19中国—东盟中心

中国报道 2020年4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

2019年12月12日,陈德海秘书长(左五)在西班牙马德里出席2019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活动。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中国和大多数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无论开展投资、贸易、环境合作,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都是中国的重要伙伴。与中国一样,东盟国家也面临着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减缓气候变化间关系的复杂课题。印尼首都雅加达目前约40%区域已处于海平面以下,且每年以25厘米的速度陷落。2013年台风“海燕”曾摧毁菲律宾大片椰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威胁广大民众生计。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双方都认识到本地区不应重蹈“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的老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须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2004年双方召开首次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以来,中国与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合作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同意将环境保护列为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2009年双方制定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1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正式成立。

在2018年9月美国加州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相关机构及民间组织联合发起“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力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将东盟国家作为首选,开展了诸多项目,包括对缅甸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经济的需求进行专题调研,编制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邀请中国专家同东盟秘书处及柬埔寨、印尼等国代表研讨交流,开展技术培训等,积极促进东盟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目标。

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生态建设合作。2019年8月,由泰国政府、中国—东盟中心和相关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能源转型与气候韧性发展区域合作研讨会成功举行。研讨会以“中国与东盟能源转型和气候韧性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和在实现低碳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9年12月,中国—东盟中心应邀出席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角边会,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广泛交流。与会各方认为,中国和东盟要加强关于气候适应与减缓的交流对话,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南南合作,深化能力建设,切实推动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

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方愿与东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愿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海洋减塑行动”,启动“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行动”,并同东盟加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水利技术交流等领域合作。

2019年8月28日,陈德海秘书长在泰国曼谷出席中国—东盟能源转型与气候韧性发展区域合作研讨会。

为配合双方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强气候与生态领域的纽带,中国—东盟中心将与双方相关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推进包括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联盟(平台)”,保护和修复中国—东盟红树林走廊带,恢复有关国家滨海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预计将惠及中国和东盟沿海逾12亿居民。双方深化低碳经济合作,也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巴黎协议》包括“国家自主承诺(NDC)”的目标落实。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发生和传播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双方不仅要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更要把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作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历史任务,共同创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健康祥和的社会环境、自由持续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中国和东盟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愿继续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動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气候变化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