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激变中个体身份的认同与转换

2020-04-19王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代发展身份认同女性意识

王雪

摘要:从《小山回家》到《山河故人》,贾樟柯导演一直将目光投射在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身上,他通过展现小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讲述中国社会在急速转型与发展中,普通人的跃动与迷茫,以及对于困境的自我救赎、对于个体身份的自我认同。在《江湖儿女》中,巧巧作为一名“江湖儿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在时代的激变之中,完成了身份属性与身份认同上的蜕变。

关键词:身份认同;性别职能;女性意识;时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31-01

一、男性身份属性的弱化与缺失

在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往往是家中的一家之主,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同时拥有着社会中至高的权力。而男性角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父亲,另一类则是丈夫。在《江湖儿女》中,巧巧父亲是一名被迫下岗的老矿工,在面临失业危机时,他拿着喇叭抗议,却被巧巧阻止,这里可以体现出父亲在事业上的失败。在巧巧的感情生活里,父亲没有任何的参与,直至巧巧坐牢。而在监狱中,巧巧还拜托朋友照顾父亲,这里呈现出父亲在性别职能上的失能。在贾樟柯导演的上一部电影《山河故人》中,沈涛的父亲同样存在相似的失能:在沈涛纠结与梁子与晋生之间时,父亲只给出一句“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考虑好就行。”

而男性角色的失能更多的则体现在“丈夫”这一方面。在《山河故人》中,晋生抛弃了追求多年的结发妻子,还带走了儿子,为了躲避抓捕逃到了国外,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传统男权社会中男性应有盼‘忠”、“义”等品质。而在《江湖儿女>中,斌斌这一男性角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敢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迟迟不答应与巧巧结婚,过普通生活;道貌岸然的对巧巧说教,告诉她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情义。但在巧巧为了斌斌鸣枪、项罪入狱之后,斌斌却违背了江湖道义,违背了儿女情义,成为了江湖中人人唾弃的小人。在巧巧出狱后找他讨一个说法时,躲在林家燕的背后选择懦弱的逃避。贾樟柯导演通过对于斌斌这一男性角色的刻画,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男性角色失能的现象,讨论了男性在面对情义时的选择。

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巧巧作为一名传统女性,她一切以斌斌为中心,虽然想结婚过平稳的日子,但依然尊重斌斌的决定,陪在斌斌身边,处在江湖之中。在斌斌身处险境时,她却意外的有着江湖人的狠劲,冲上去鸣枪保护斌斌。巧巧出狱后的奉节之旅依然没有做到独立,她心里仍然对斌斌抱有一丝希望。当巧巧拿回自己的身份证时,镜头给了身份证一个特写,身份证上能证明身份的字迹十分模糊,巧巧用手将它擦拭干净。这里也能体现巧巧自己对于自我身份的迷茫,但同时也体现出她对于身份认同的急切需求。当巧巧回到老家打理起棋牌室,做到经济独立后,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同时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她从抗拒成为“江湖人”,到踏入江湖边缘,再到进入江湖的中心,成为一名真正的江湖人。而在影片结尾,巧巧的自述中,观众可以看到,巧巧对斌斌已经不再是爱与依恋,收留斌斌更多是出于情义本分。不在意也就不恨了,此时的巧巧在精神上完全是一名独立的现代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她完成了自我身份的重塑,实现了女性角色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

三、男女性别职能的互换

影片中,枪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枪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官,同时也是江湖人的地位与尊严,拥有枪即拥有权力与地位。但导演在此做了一个别有深意的设定:枪只有在女性手中才响起,这意味着男女身份职能的互换。在斌斌落魄回到山西后,这种性别职能与地位的互换体现的更加具体而明显。女性角色巧巧成为了老家的江湖中的核心人物,而男性角色斌斌则成了巧巧所庇护的对象。镜头多用冷色调与平拍近景视角来展现失势后的斌斌,而对于巧巧则多采用仰拍视角。

斌斌在棋牌室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临时占用了厨子的房间;昔日的受气小弟当面侮辱他,棋牌室的看客们用现代化的方式直播他的屈辱时刻;老家的后生也不认可斌斌昔日的地位,直接与之叫板。而巧巧一个茶壶摔在老贾头上,象征着男女身份职能的彻底互换。斌斌成为了被庇护的对象,事实上从巧巧鸣枪吓退众人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了被庇护的一方,他们之间性别职能的转换已经开始。斌斌身体上的残疾,行动上的不便,无一不体现着当下权力格局的互换。

同时,江湖是他们完成互换的重要环境。斌斌由一个江湖中的核心人物到游离于江湖边缘,重返江湖时发现已难融入、地位不再、再到彻底脱离江湖,他的人生轨迹与巧巧完全相反。巧巧从一开始不认为自己是江湖人,到后来被迫进入江湖,最后在江湖中左右逢源确定其核心地位。他们对于江湖相反的态度与轨迹,恰恰是性别身份互换的全过程。贾樟柯导演将性别职能的转换融于时代变型的洪流之中,自然流畅而又合理地建构了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

四、时代赋予的身份认同

如果说《三峡好人》中人物的聚散更多作为叙事的线索出现,那么《江湖儿女》中的聚与散则是表达时代的变化与身份的变化。如同《三峡好人》-样,《江湖儿女》全片也笼

罩在“散”的阴影下。①煤矿工人面临下岗,传闻要搬到新疆,斌斌和他的江湖兄弟们也都散了,同时他与巧巧的爱情也“散”了。一切都在不确定的巨变之中。批评家科伯纳·麦尔塞曾提到:‘只有面临危机,身份才成为问题。那时一向认为固定不变、连贯稳定的东西被怀疑和不确定的经历所取代。②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几十年里,个体面临的危机与不确定因素太多,人们接收到的信息也愈来愈多。在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外来物,正是人们面临新事物冲击的重要表现。斌斌带着一众小弟看《喋血双雄》;香港带回来的雪茄;葬礼上的国标舞;包括斌斌的出轨对象:香港来的林家燕。这些使闭塞的小镇与时代紧密相连,也让人们传统的思想模式面临重新洗牌,而人们的价值判断也在这变动之中有所改变。人们不再信关公,转而信金钱。

在去往新疆的火車上,男人说“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宇宙可以浩瀚无际,也可以存在心中。也可以说,“我们都是时代的囚徒。”就像没有人能凭一己之力改变时代的轨迹,但时代的轨迹却由无数个体生命轨迹构成。因此,个体的身份构建过程中难以忽略的便是时代因素。换句话说,时代主导空间支配着个体自我身份的构建。@巧巧的命运脱离不了时代,正如她无意进入江湖却终究踏入江湖一般。她自我身份的构建与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斌斌亦是。

五、结语

时代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下脚步,而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只能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身份认同,不停地构建新的身份,打破、再重建,唯有跟随上时代变换的脚步,才能勉强使自己不被时代所吞没。斌斌正是没有做到及时重建自己的身份,最终落得凄惨的结局,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

注释:

①廖茜.从《三峡好人》到《江湖儿女》:城市转型下的聚散、误读与自我救赎[D].济南:山东省艺术研究院,2019 (02).

②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9.

③杨梦听,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湖儿女》中的身份认同隐喻[J].美与时代(下),2019.

猜你喜欢

时代发展身份认同女性意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新闻语言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