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2020-04-19孙文威

新农业 2020年4期

孙文威

摘要:林業种苗管理对林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林业种苗管理要求,从多角度介绍了种苗管理及生产技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林业种苗性能,提高成活率。

关键词:林业种苗;种子管理;种苗管理

在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号召下,各地区积极开展绿化建设,希望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林业种苗管理水平对于种苗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种苗成活率,必须要先完善种苗的管理与生产技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1 种子管理技术

1.1 种子采集

种子采集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通过种子检验,判断种子是否满足育苗要求。种子采集期间,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等多方面的进行考虑。以辽南地区为例,辽南普遍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全年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常见树木有杨树、银杏树、榆树、樟子松等。不同树木的种子成熟期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树种来选择采种期。例如银杏树的种子一般在9~10月份。

1.2 种子储存

种子的储存工作相对复杂,一般需要根据种子的不同品种来选择储存方式。例如辽南地区秋季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这为种子的储存提供了必要的环境。种子在采集之后需及时晾晒,避免种子水分过大而生虫。在种子储存库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干燥、温度适宜的仓库,避免腐烂。例如在储存樟树种子时,应该先堆积腐烂,搓去表面的蜡质层,再沙藏,此时应该保证沙子温度适宜,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标准。

2 育苗技术

2.1 苗圃的选择

在选择苗圃时,工作人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苗圃应该具有满意的土壤性能,土壤的肥力能否支持树苗的正常生长。第二,周边交通情况,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位置,方便后期运送树苗的要求。第三,苗圃应该考虑排水、灌溉的要求,避免出现积水或者供水不足的情况。

2.2 苗种播种

苗圃耕作之后即可播种,播种期间的关键在于:第一,对耕作好的苗圃提前使用一次除草剂,避免后期影响苗种的正常生长。第二,正常情况下苗种的播种时间为3~4月份,若发现当地的温度较低,可以适当延长育苗期。第三,除了采用传统的播种种植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如扦插技术。直接在母树上截取一定的枝条,蘸取生根剂之后,将其插入到苗床上,加快枝条发育。该方法具有操作方式简单、育苗时间短等优点,满足苗种种植要求。

2.3 幼苗管理

播种后应结合当地的气候与天气湿度,确定苗的种灌溉方法。例如辽南地区在苗种管理灌溉期间主要采用满灌法。将水注入到理想水平之后,直接封闭入水口与出水口,使水能充分浸泡土壤;若发现当地的气候干燥,可以选择下午多次灌溉的方法。因此在灌溉期间,需要技术人员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观察,避免因为干旱而造成树苗死亡。

苗种的第一年主要采用有机肥与草木灰混施,此类肥料伤害小,不仅保证了苗种快速吸收养分,还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实际施肥时,应严格按照苗种苗期以及树种差异进行判断,例如樟树苗、银杏树苗在出苗后应施薄肥2~3次。施肥可采用磷钾肥配合氮肥的方法,其中氮肥所占比例为10%~20%,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壮苗。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对苗木的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现有的苗种特性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完善种苗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苗种成活率。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探索苗圃管理与种植的新方法、新路径,通过明确其中的技术要求,为后期的种苗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