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滚奏技术概述
2020-04-19龙稳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打击乐器的滚奏技术的处理,并以排鼓、花盆鼓、建鼓三种乐器为例。文中,首先阐述了笔者对滚奏这种演奏技术的概念定义及其本质内核。其次,对滚奏的基本形态进行划分,从三个方面(时值、速度、力度)逐项开展对滚奏技术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滚奏技术;时值;速度;力度
中图分类号:J63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99-01
一、滚奏的概念及原理
滚奏是一种演奏方法的称谓,西洋打击乐与中国打击乐中都有这个演奏技术,只是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技术形式有所差异。滚奏究其本质是持续音的一种演奏方法——通过左,右手连续地密集地击打,使乐器持续发声达到相应的时值长度,称为滚奏。
滚奏的技术原理是通过两手连续,密集的交替击打或一只手连续击打,使乐器达到持续发声的状态。
二、滚奏的基本形态
滚奏在五线谱中一般是在符杆上用三根斜杠符尾来标记。虽然记谱上和西方乐理的三十二分音符标记相同,演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能刻板的按照三十二分音符来演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部分西方打击乐作品和练习曲中滚奏符号上标记有数字,要求演奏者在规定的时值内完成规定的敲击次数。这种情况在中国打击乐作品中很少见,基本部是演奏者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以及乐曲情绪去完成滚奏。因此中国鼓类乐器的滚奏技术在实际的演奏中有着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为了能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及运用滚奏这项技术,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按音符时值区分
音符时值,也称为音符值或音值,是音符的时间坐标。在乐谱中用来表示各音符之间的相对持续时间。按音值来看有半拍滚奏,一拍滚奏,多拍滚奏,持续滚奏。还有带有装饰音的滚奏,因此每种音值的滚奏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演奏手法。
(二)按演奏力度区分
力度指的是音的振动幅度。演奏力度的变化是音乐表现重要的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加大音乐情绪的对比,还有助于音乐的发展。力度的变化是非常细腻而复杂的,因此,笔者认为力度符号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可盲目的以分贝值的多少来进行区分。只要能充分表达出音乐的动态,和情绪的转换即可认为是合理的演奏力度。在实际演奏中,演奏力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中国打击乐艺术表现力如此之强,与其复杂多变的声音力度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常见的力度标记有pp/p/mp/mf/f/ff/sf z/fp/s fp大体上分为轻力度,中力度,强力度三种演奏强度。
(三)按演奏速度区分
速度指音乐进行的快慢,根据乐曲的风格,内容而决定的,大致可分为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种。滚奏的速度就是滚奏的速率。在不同的音乐速度中,滚奏的速率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乐曲速度与滚奏速度是保持一致的,即音樂速度快时滚奏速率也相应快,音乐速度慢是速率较慢。但也有慢速演奏时滚奏速率快,和快速时滚奏速率慢的情况。
前文提到,现今大多滚奏的标记与西方三十二分音符记号一致,但不能生硬的套用西方乐理知识理解为三十二分音符记号。因为各节拍速度下滚奏内速率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以每分钟120拍的速度,4/4的节拍中演奏一拍滚奏,应该击打8次,就是正确演奏三十二分音符的时值。此速度下滚奏从听觉上来说已经较为拥挤。试想要是以每分钟200拍的急速情况下标记一拍滚奏符号,仍然以32分音符的速率来演奏,这对演奏者来说显示不适当的。因此,滚奏符号只是一种提示,进行连续,密集击打的一种提示,具体演奏的速率应该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情绪变化,以及自身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二次创作来决定
参考文献:
[1]朴东生,李真贵,打击乐曲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2]金健民,李民雄,中国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7.
[3]李民雄,中国打击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龙稳,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打击乐教师,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协会秘书,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打击乐学会理事,IPEA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