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现代对位技术在高为杰作品中的运用

2020-04-19任雪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

任雪

摘要:对位技术是复调音乐乃至多声部音乐的重要组织方式,本文以高为杰先生创作成熟时期的三首作品——《暮春》、《:缘梦》、《雨思》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现代对位技术,探寻作曲家在创作上的复调思维以及在现代对位技术选择上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现代对位技术;复调思维;高为杰

中图分类号:J61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78-03

一、引言

20世纪的西方音乐是复调音乐逐步走向复兴的时期。作曲家们更加注重旋律横向上的独立发展,逐步摆脱对主调功能和声的依附。在风格多元的现代音乐文化中,复调思维以及对位技术成为了作曲家们竞相追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的组织逻辑上,出现了更多的现代对位技术,如线性对位、偶然对位、多调性对位、复风格对位、音色对位、节拍节奏对位、微复调对位等,极大的丰富了多声部音乐的艺术表现,对现代音乐的多元创作思维具有深远的影响。高为杰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横跨半个世纪,自五十年代起,共有百余部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声乐作品等各种题材。他首创了“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十二音定位和弦”等音高体系,立足于传统音乐文化,对西方音乐技法进行大胆的融合和创新。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对位技术,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高先生作品中现代对位技术的运用。

二、线性对位

线性对位(Linear counterpoint):“此名词专指20世纪对位法的一种类型,它重视织体中的各个线条更甚于它们之间的和声关系——所有对位本来就是线条形的。”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线性对位注重各声部旋律的横向发展,摆脱了对功能调式和声的依附以及不协和音程的处理,纵向上出现连续的不协和音程,这种复调写作技法使各声部线条更加的独立,声部之间的对比性更加的明显。

谱例1:《暮春》片段

《暮春》这首作品是高为杰先生根据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而作的萨克斯管四重奏,内容是表现暮春时节风雨交加的场景。四个声部在横向上采用了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无调性、无主音。作曲家在人工音阶的用音上又吸取了本民族的调式特点,提炼出五声性人工音阶,将现代音乐元素与本民族传统相融合,创造出新型的音响效果。

在上面的谱例中,作曲家在五声性人工音阶的基础上采用了线性对位技术。各声部旋律以六连音的节奏型音阶式的上下起伏,互相交错。纵向上不协和音程的大量连续出现,使得各声部旋律线条不依赖于任何功能和声,更加具有独立性。这种线性对位,表现出《暮春》描写风声、雨声的多声部、多层次的线性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多声部音乐的音响层次,体现了作曲家在对位技术选择上的独特之处。

三、节奏对位

这里所说的节奏对位是指区别于传统复调音乐中节奏对比和呼应的一种现代对位手法,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更加复杂化的对位形式,节奏要素在各要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谱例2:《暮春》片段

上面谱例中,作曲家采用了数字化的节奏对位,横向上运用连续的七连音、五连音、六连音、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等时值音流,纵向上由于每个声部节奏的不同,出现单位拍内四对五、四对六、四对七、五对六等复杂对位,使音乐产生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音块效果。突显了风雨交加时纷繁杂乱的场景。这种节奏对位虽建立在有规则的单位拍内,但却具有极大地不协和性。这种规则内的冲突展现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谱例3:《暮春》片段

这个片段是节奏对位的另一种形式,即用旋律乐器模仿打击乐器而形成的带有固定音高的节奏对位。从谱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节奏对位的各声部有统一的节奏型,但是在音高上各有不同。在纵向上,各声部遥相呼应,声部重叠的部分也没有建立在协和的和声功能上,而是用尖锐的不协和音程突出声部的对比性,使音乐的层次由单一到复杂再到单一,循环往复推动音乐的发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在纵向对位时加入了数控原理,将每一次节奏型出现间隔的时间按声部依次缩减半拍,这样就使得音乐纵向上的节奏对位更加鲜明,体现出作曲家创作中理性与感性共存的创作思维。

四、偶然对位

随着偶然音乐的产生,各种音乐要素在有限制的、不完全的控制下,产生偶然性的结合,这种偶然性的表现形式被单独提取,作为一种现代复调技法中的对位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现代音乐创作中。

谱例4:《暮春》片段

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低音声部,确定了固定的音高位置和演奏顺序,而在速度、节奏上给与一定的自由,这就造成了纵向上声部结合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是有控制的偶然,作曲家在创作时对音乐的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控,但在细节上留有一定的空间,比如在这里,音高和音色得到限制,而在速度和節奏上给演奏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使音乐在纵向上形成了偶然对位的音响效果,给音乐带来一种变幻、流动的色彩。谱例5:《雨思》片段

这条谱例中,作曲家在琵琶和古筝声部用划线的记谱方式指定旋律音符的高低走向,并没有限定明确的音高位置;而在长笛和单簧管声部限定了明确的音高位置却没有节奏要求,这些“有限制的自由”给演奏者提供了极大地创作空间。在纵向上,声部的结合又充满了奇妙的偶然音效。这种偶然对位更加凸显了声部之间的对比和独立性,使各种音色、线条处在一个多维空间里相互对比、衬托,既相融又各具特色。高为杰先生在此处的音乐创作上,并没有选择某件乐器的某一个音乐要素进行偶然性的创作,而是在多种乐器上,实现多个音乐要素的同时期的自由处理,这种纵向上的偶然对位,更能绽放出多声部音乐音效上的奇光异彩,体现了高先生在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五、复风格对位

复风格(Polvstvlism),从字面上理解是两种风格或多种风格。复风格对位,指的是纵向上结合的两种或多重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在《缘梦》中,作者采用了复风格写作,分别在两首音乐作品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加以融合创新,使音乐呈现风格上的对比。而复风格对位直接体现在现代复调技法中纵向上的风格对比。

谱例6:《缘梦》片段

谱例中,笛子声部取材于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段,加以变奏;而长笛声部采用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牧神午后》的音乐片段,加以变奏。整首作品在纵向上行成不同来源、风格上的对位,将中外两首作品进行加工后叠置,产生一种交相呼应、又各具特色的复风格特点。这种复风格对位,更加凸显各声部横向上音乐的发展,这种东西方音乐文化在纵向上的碰撞,是作曲家在复风格选择上的大胆尝试,突破性的使不同来源的音乐素材以一种和谐的方式服务于音乐主题,表达出《缘梦》中变幻多彩的听觉盛宴,体现了作曲家娴熟、高超的复调技法和思维。

六、人工音阶与传统音阶对位

说到音阶,必然要提及所在的调式调性。传统的音乐写作往往将各声部置于同一调性体系。随着音乐的发展,出现了双调性、多调性和泛调性的音乐作品,也因此而产生了体现现代复调技法的调性对位和调式对位。而在高为杰先生的《雨思》里我们会发现另外的一种创新形式——人工音阶与传统音阶的对位。这种对位并不是建立在某一种调性或无调性体系中,而是出现了无主音调式的人工音阶与传统调式调性的纵向叠置,行成一种新型的二元对位形式。

谱例7:《雨思》

谱例中,大提琴声部主要采用B多利亚调式,之后经过短暂的转调又回到多利亚调式。整首作品大提琴声部始终采用传统调式音阶体系。而女高音声部则采用高为杰先生首创的非八度周期循环人工音阶。这两种音阶在纵向上形成了传统音阶与人工音阶的叠置,构成了写作技术上的对位。音乐通过女主人公(人工音阶)和远方亲人(传统音阶)遥远的“呼应”,刻画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绪。作曲家在音阶的选择上很好的诠释了“遥远的距离”,而在纵向的对位上又利用音符不同的时值很巧妙的处理了音乐的紧张感,使两种不同音阶体系音乐材料很好的融于一部作品当中。

七、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为杰先生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复调对位,仅三首作品就出现了五种现代对位技术。在众多写作技术中现代复调对位技术在高为杰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入性的延展和发挥,既有传统的融合又有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复调思维结构下的线性思维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首作品中对位技术的选择都能凸显声部线条的独立特色,十分贴切的展现作品不同层次的艺术效果。可见现代对位技术以及它所体现的复调思维已融于作曲家的每一个创作上,既有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又有传统和创新的并存。高为杰先生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现代对位技术和复调思维在创作上的应用价值,为我们在作曲技法的选择上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P673.

[2]徐孟東,中国复调音乐形态新的发展与变异[J].人民音乐,1998(01).

[3]朱世瑞.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的表现形态——三[J].人民音乐,1998(01).

[4]刘永平.现代对位及其赋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5]于苏贤.20世纪复调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

[6]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7]高为杰.论音阶的结构及分类编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

[8]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