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疆锁钥 龙江明珠
——记《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

2020-04-19张小春

黑龙江史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黑河黑龙江

张小春 赵 颖

(中共黑河市委史志研究室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镇志,是最接近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地情记录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于2014 年8 月启动,为了在国家级文化平台宣传展示瑷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黑河市地方志办公室(现中共黑河市委史志研究室)申报将瑷珲镇列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现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黑河市委市政府、爱辉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市、区方志办修志人员共同努力,《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于2017 年11 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中国名镇志丛书的镇志。

沿袭“中国名镇志丛书”的传统,《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分别作序,以《北疆锁钥 龙江明珠》开篇,采用纲目体,设“黑水重镇”“社会发展”“特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艺文”“名镇名人”“大事纪略”八个篇目,对瑷珲镇的建制区划与自然环境、文物胜迹与园苑史馆、古镇的建设与规划、特色民俗与特产、特色文化与艺文作品、瑷珲将军与名士望族进行介绍。全书共计32.1 万字,图片200 余张,图文并茂、设计制作精良,是“中国名镇志丛书”中的精品。

黑水重镇 风雨沧桑

《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第一部分“黑水重镇”和第四部分“名胜古迹”里,浓墨重笔,较为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瑷珲镇风雨沧桑的历史,黑水重镇的由来。

瑷珲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众多;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遗址遍及镇内外;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饶;风光旖旎,景色秀美。

据考古证明,瑷珲镇早在1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在区域划分上,先秦时期瑷珲镇域属东胡所辖。汉朝属乌桓,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鲜卑族居地。唐朝时期,为室韦族居地室韦都督府所辖。辽代归属西北路招讨司,金代归属蒲与路。元朝时期,瑷珲镇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元朝政府为了沟通内地与边疆的联系设立了许多“站赤”,其中失宝赤万户府,即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中心,有学者考证该城位于历史上的江东六十四屯区域(今属俄罗斯阿穆尔州)。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建立奴儿干都司,广设卫、所、寨、地面,其中的忽黑平寨、黑龙江地面即设在瑷珲境域内。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反击沙俄侵略,于黑龙江地区实施“筑城永戍”战略,遂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于此增设黑龙江将军,同时添设黑龙江(瑷珲)副都统,并在忽黑平寨旧址修筑黑龙江城,即瑷珲城,设立将军衙门。康熙二十四年,将军驻地由黑龙江左岸迁至黑龙江江右岸新筑城的黑龙江城,即今瑷珲镇,史称黑龙江新城,即瑷珲新城。康熙二十九年,将军衙门移驻墨尔根城(今嫩江市)。光绪三十三年(1907),于黑龙江建立行省。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 年6 月2 日),裁撤黑龙江(瑷珲)副都统,添设瑷珲兵备道加参领衔,驻瑷珲;置黑河府知府,驻大黑河屯,设瑷珲直隶厅同知,驻瑷珲。1912 年7 月瑷珲兵备道改为黑河道,移驻黑河(今爱辉区)。1929 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地方行政设置由省、道、县三级制改为省、县两级建制。是年2 月15 日,裁撤黑河道,改设黑河市政筹备处,归黑龙江省公署管辖。1933 年初,日本侵略者占领黑河和瑷珲,设立伪瑷珲县公署;是年9 月,伪瑷珲县公署迁至黑河。1945 年8 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解放黑河及瑷珲,抗战胜利后,瑷珲改区,建立民主政权。1956 年改爱辉乡,1983 改名为爱辉镇。2015 年3 月,爱辉镇名称恢复为瑷珲镇。

“筑城永戍”,是瑷珲镇诞生和出现的要因。通过《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可以得知瑷珲镇是清康熙年间黑龙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之日起,便成为抗击沙俄侵略的前沿阵地,成为守护祖国北大门的边疆重镇。1685—1686年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由于我方取得战争的胜利,通过外交谈判,于1689 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强了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管理,使中俄边境维持了近170 年的和平。而后,由于清朝的腐败和衰弱,在瑷珲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爱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爱辉更是抵御沙俄入侵的不屈之城,历史上多次爆发了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面对沙俄当局的残酷暴行,爱辉军民进行了惨烈和顽强的抵抗,先后开展了爱辉保卫战、北大岭伏击战等。爱辉见证和经历了19 世纪中叶以来沙俄侵略者侵略黑龙江的全部历史。

边境贸易 历史悠久

瑷珲的对俄经贸历史,和瑷珲镇的历史一样久远流长。《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虽然把边境贸易列在条目里记述,但是瑷珲的对俄经贸在黑龙江省早期对俄的边境贸易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黑龙江省的对俄贸易,就是从爱辉开始,而后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在“边境贸易”条目里,详细地记述了对俄贸易的历史和“亮点”。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了“自合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自此,双方以巡边卡座式贸易及沿岸民间贸易的方式,进行中俄早期的互市贸易,这是黑龙江地域互市贸易之始。而后,过江贸易颇见发达,俄国人经爱辉、黑河、墨尔根(今嫩江县)去齐齐哈尔等地经商。数年中,中方最火爆的出口商品是烧酒、丝绸、茶叶、粮食和蔬菜,进口毛皮、金属制品等。瑷珲的对俄经贸历史表明,两国贸易的商品互补性强,互通有无能够双赢;中方的爱辉、黑河和俄方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两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往来不可分割,密切相连,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民俗风情 独具魅力

《中国名镇志·瑷珲镇志》民俗风情部分,记载了黑龙江独特的传统民间风貌。

瑷珲镇是特色民俗风情集聚之城,地处边塞,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汉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在此居住,戍边卫国;其生活起居、服饰装扮、饮食偏好、人际交往、时令节庆、地方特产、故事传说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习俗。黑龙江传统的开江节,壮观而又神奇。每年四月末,是黑龙江爱辉江段开江的时节,无数的冰块顺流而下,相互撞击,发出巨大的响声。从远处望去,沉寂了一个寒冬的江面宛若金戈碰撞的沙场,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据民国《爱辉县志》记载,开江节时节,号称“十里长江”的江心地段有坐小山,每年立夏前后的三天内,不管白天黑夜,江中有雷鸣响动,随即数尺后的冰裂开,从此大江畅开,人皆以为神奇。

沧桑递嬗,岁月更新,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民俗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重新恢复流传三百余年的瑷珲上元节,新设立的开江节,在继承和弘扬古老民俗的基础上,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而独具特色的古城风土民情令人惊奇,其特有的抹花迷子、骨碌冰、露水洗脸等特色民俗至今犹存。

人杰地灵 英才汇集

清朝自道光以来协领以上官至将军、都统的瑷珲籍官员有51 人,而瑷珲籍的将军就有布尔沙、德宁阿(后改称“德英阿”)、富明阿、富勒珲、善庆、克蒙额、托克湍、绰哈布、寿山9 人,瑷珲籍在外地担任佐领的官员有275 人。瑷珲不仅涌现出抗俄英雄萨布素、凤翔、崇玉、庆祺及抗日英雄永山等英雄人物;还涌现出李金镛、姚福升、勾纪修、张寿增、谢泰钧、孙蓉图、徐希廉等名宦人物;被遣戍、宦游、流寓瑷珲的客籍名人,如著名流人蔡毓荣和杨瑄及随侍杨锡履、杨锡恒二子等;少数民族诗人敖昌兴,爱国诗人边瑾等;力呈“万民摺”《索还江东六十四屯呈文》的省议员陈连悦;瑷珲籍的著名社会活动家郭霁云、国民党军界高官“黑河布衣”郭德权、东北抗日联军烈士陈庆山等;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伟大卫国战争英勇劳动奖章的周芳、“红色摄影家”钱嗣杰等近现代著名人物。他们曾在瑷珲这片土地和神州大地上书写出了无数壮美诗篇。他们为开发建设瑷珲、保卫瑷珲,乃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领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人文旅游 独具特色

瑷珲镇是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的驻地,是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地,文物胜迹众多。瑷珲新城遗址、瑷珲海关旧址、瑷珲籍将军墓、满族风格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见证着瑷珲历史的辉煌与悲壮。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瑷珲海关历史陈列馆、瑷珲记忆馆、瑷珲卫国英雄园、瑷珲国家森林公园、“十里长江”景观公园等构成了瑷珲古城立体旅游网络。见证松、魁星阁、瑷珲条约纪念碑,国耻家仇终生难忘;将军墓、海关署、瑷珲码头、十字街头钟楼,边风塞月遗址犹存。寻觅当年驿站,不断拾起沧桑印记;踏访战争遗迹,愈加缅怀庚子抗俄英雄。漫步古城街区,驻足“十里长江”,令人感叹古昔;游览森林公园、度假特色村寨,使人心旷神怡。众多的人文盛景,丰富的民俗文化,无数名人的雪泥鸿爪正在向游人叙说瑷珲的沧桑历史。观美景、品美食、游展馆、踏遗址、赏民俗,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使游人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

黑河黑龙江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国画《五福临门》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郭晓芹的诗
羡慕等
获奖名单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