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2020-04-18
战略政策
卫健委: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8日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和改善医疗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预约诊疗、智慧医院、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快速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指导各地和各医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就医获得感。
《通知》把使用人员和服务方式“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第三类为互联网医院。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均属于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
《通知》明确了互联网医院性质及与实体医疗机构的关系。联网医院可以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也可以独立设置。这里所述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并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方发生变更或出现其他合作协议失效的情况时,需要重新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
《通知》明确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程序和监管。互联网医院可以按照医疗机构设置程序申请设置。为保证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底线,要求开展互联网医院准入前必须建立全省的统一监管平台;所有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必须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
《通知》明确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独立作为法律责任主体;实体医疗机构以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时,实体医疗机构为法律责任主体。互联网医院合作各方按照合作协议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工信部:年底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将达12亿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8日
工信部官网7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
工信部认为,移动物联网(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通知》还要求,到年底前,要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
为实现以上目标,《通知》提出,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通知》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工作,提高芯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满足规模出货需求;打造N B-IoT完整产业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进一步降低N B-IoT模组成本,2020年降至与2G模组同等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模组成本降低,促进规模应用。
《通知》还鼓励各地在工业(产业)园区、智慧城市、美丽乡村以及城市道路桥梁、市政管网、综合管廊、交通物流、绿地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智慧应用需求,提前做好移动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或预留空间。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5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全网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0亿,其中NB-IoT的连接数已经过亿。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烟感、电动车监控等典型应用的连接数达到数百万,甚至超过千万。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能门锁等新兴规模化应用不断涌现。
中国信通院专家认为,NB-IoT具有大连接、广覆盖、低功耗等特点,迎合了70%以上的物联网场景需求。经过前期积累,NB-IoT今年将在政策的支持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来源:中国证券网)
四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9日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以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提升“三农”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巨大潜力,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要点》明确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普遍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乡村信息惠民便民不断深化,乡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拓展。网络扶贫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工作要点》部署了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一是统筹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要任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乡村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化支撑;运用互联网实时发布农资、农产品需求等涉农信息,积极应用远程智能农机装备、无人机植保技术,做好春耕备耕,加强企业与农村地区的用工信息对接,鼓励用工单位采用线上招聘、线上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外出务工,助力复工复产有序开展。
二是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务有: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快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4G覆盖;深入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改善学校网络接入和宽带条件,探索采用卫星通讯等多种手段实现偏远乡村学校联网覆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三级节点网络建设。
三是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有: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农业、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畅通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注重新模式、新业态对农村地区消费的拉动作用,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
四是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主要任务有:推进农业遥感应用,为农业农村建设提供高精度、高时效性的空间遥感数据;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实施“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持续提升农机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进农村创业孵化载体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转化。
五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任务有: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乡村治理;推进“互联网+村级公共服务”,加快村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依托“金民工程”项目,推进社会救助系统在全国的应用推广;依托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开展精准帮扶、发放补贴等关爱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建立健全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面健康平台,加快推进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
六是建设绿色智慧乡村。主要任务有: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监测能力,完善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完善农药、种子质量追溯系统与肥料登记审批系统;强化土壤墒情监测;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立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
七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主要任务有: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行活动,推进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加大对网络扶贫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打造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构建乡村文物资源数据库;继续推进非遗记录工程,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成果利用;加强乡村文化网络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技术和电商技能培训。
八是加强数字乡村发展的统筹协调。主要任务有:健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组织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整合运用已有设施资源,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编制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共享规范,推动集约化建设和应用。
(来源:中国网信网)
工信部: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4日
5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意见》指出,要“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制定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应用现状的评估”,此外,“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意见》提出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行业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此前的3月4日,工信部发布《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对工业数据的界定、分类、分级及安全防护要求提出了相关意见。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两部门: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总体规模将超4万亿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1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急需标准20项以上,重点研制基础通用、内容制播、终端呈现、行业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及测试标准。到2022年,进一步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标准50项以上,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指南》显示,超高清视频的技术演进不仅催生了芯片、内容制播、显示、传输等产业各环节的升级换代,还驱动了广播电视、安防监控、教育医疗、工业制造等行业以视频为核心的服务转型。超高清视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跨领域综合性强等特性,正在形成全新复杂的产业生态体系。预计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
《指南》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急需标准 20 项以上,重点研制基础通用、内容制播、终端呈现、行业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及测试标准;到2022 年,进一步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标准 50 项以上,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5月19日,工信部组织召开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视频会议,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1个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工信部会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部(局)省市共同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任务部署,合力推动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人民网)
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启动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创业,日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阿里巴巴、到家集团、滴滴出行、京东、美团、顺丰等数字平台经济企业参与的“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正式启动实施。
本次行动以“平台经济促就业 脱贫增收奔小康”为主题,旨在依托数字平台经济企业,努力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中提供一批灵活就业、居家就业、自主创业、务农增收机会。行动将从5月下旬持续到9月底,服务对象包括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重点为52个未摘帽县和易地扶贫搬迁万人安置区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
行动期间,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扶贫部门将组织动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协调相关企业实施定向招聘计划,针对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技能特点,提供一批外卖骑手、物流收派、仓库管理、理货打包、家政服务、汽修服务等岗位,定向投放贫困地区;居家就业计划,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需求,提供一批电商平台智能标注员、兼职云客服等居家灵活就业机会;创业带动计划,为贫困地区提供一批餐饮零售、物流区域代理、货运等创业项目和创业支持;爱心助农计划,通过开展直播带货、开辟农副产品上行绿色通道、组织产销对接会等方式,助力贫困劳动力通过农产品销售实现增收。
近年来,数字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居家就业、自主创业机会,已成为劳动者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扶贫部门将持续加强与各类数字平台经济企业的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欢迎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信部:深化信息通信领域“放管服”改革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工信部28日发布《关于深化信息通信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通告》(下简称《通告》)。《通告》提出,减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事项的申请材料,深化“不见面审批”。
《通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一是减少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事项的申请材料,包括:取消或者整合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以及公司概况等申请材料;对公司员工社保证明实行容缺受理,申请人可以在提交许可申请时作出承诺、在获证时提交;再次申请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如营业执照、股权结构未发生变化的,可以作出相应说明和承诺,不再提交营业执照副本、股权结构图等。
二是深化“不见面”审批。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电信网码号资源使用和调整审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核准事项,实行“全程网办”;上述行政许可事项涉及领取行政许可证件的,可以选择请电信管理机构邮寄送达。
三是推行并联审批和检测优化。对需要同时办理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设备,实行两项行政许可并行审批,检测项目不作重复检测;对于申请电信设备进网许可,不需要事前取得并提供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四是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信息通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要提供现场咨询和非现场咨询方式;加强“放管服”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对社会关注的许可政策问题要及时纳入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事项《办事指南》的“常见问题解答”;对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事项,哪些情形下不需要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要及时予以明确,以便企业在办理其他行政许可、招标投标、商务合作等事务时可以作为依据。
五是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日常监管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部省联动、跨地区协同检查。推进“互联网+监管”,相应的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检查;严格依法开展涉企检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六是不断深化“证照分离”等改革。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推进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有关工作,开展行政许可事项等政务服务“好差评”。
(来源:中国新闻网)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2019)发布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2019年1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并成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一年来,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标准规范相继出台完善,用户规模大、与生活关系密切、问题反映集中的千余款APP经深度评估后进行了有效整改,无隐私政策、强制索权、无注销渠道等问题明显改善,APP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个人信息安全的氛围基本形成。
《A P 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2019)》介绍了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技术规范制定、举报信息受理、专业机构检测评估、问题督促整改及处置,以及四部门全面推进深化治理等;报告引用多方数据,客观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突出问题、企业能力、民众意识、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展示了治理工作成效。最后,在总结2019年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持续开展治理工作,培育良好移动互联网生态,提出了具体建议。
(来源:“App个人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
产业发展
一季度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增势不减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近五成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3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30日介绍,根据第三方数据,今年一季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实现逆势增长,网络零售额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5.0%,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3.2亿元,同比增长49.7%,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在全国1180个县特别是832个贫困县,搭建以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助力农产品出村和农民增收。
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较快。一季度,国家级贫困县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336.9亿元,同比增长30.3%。家居用品、药品器械等生活物资线上消费旺盛。
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势头不减。截至3月底,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电商总数为246.9万家,同比增长7.0%。国家级贫困县网络电商整体复工率达85%以上。据估算,国家级贫困县电商吸纳用工就业超过900万人。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把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重点工作——
一是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加快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二是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地冷链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提升农产品进城效率。三是强化电商扶贫频道建设,推动电商企业与贫困县对接,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带动扶贫增收。
(来源:人民日报)
移动微法院累计访问量超2.7亿次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7日
记者近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移动微法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网上签署调解协议、证据交换等诉讼服务,用户数及活跃度大幅增长。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移动微法院实名用户数量达139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2.7亿次。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全国法院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诉讼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32家高院均已上线并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实现全国法院跨域立案全覆盖。今年3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新增用户约39万人,较上月上升86.78%,访问人数约208万人,较上月上升53.68%。从网上立案使用情况来看,今年3月,全国移动微法院受理网上立案申请43.70万件,较上月增长287%。全国32家高院移动微法院均实现了网上立案,并通过证件人脸识别、证照比对、实名手机号码关联等方式在线完成当事人身份认证,确保了各方诉讼参与人身份真实性。
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法院使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开展跨域立案数持续增长,案件办理效率显著提升。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法院发起跨域立案累计3.4万余件。此外,中国移动微法院其他在线诉讼服务功能的运用程度也大幅提升。自该平台上线以来,全国法院累计使用移动微法院发送文书453.38万次,节约送达经费1亿余元。
许建峰介绍,随着建设和应用不断深入拓展,中国移动微法院将在司法便民利民和提高诉讼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进移动微法院建设全覆盖,严格把关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强化运维管理,建设更为立体、功能更强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总入口,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
去年全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7日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论坛上获悉:去年,全国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已超80家,平均设备连接数69万台,在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相继落地,市场规模突破700亿元。
“物联网建设和应用依赖于5G的高速率,而计算速度和快速反应也需要5G的低延时支撑。”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云庭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兴起,5G的应用场景更为清晰。
截至4月24日,三大运营商已完成二期5G网络设备的采购任务,预计年内将新增55万个基站。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武锁宁指出,5G建设速度加快,但要想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必须通过更广阔、更有价值的产业应用来实现。其中,工业互联网应该作为5G开拓应用的主攻方向。
董云庭认为,工业互联网全面连接工业部门的全供应链、产业链,提升了要素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与实现产业数字化远景相比,仍存在设备连接能力不足、数据治理体系落后等问题。”
如何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协同推进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方面,通信业要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布局5G基站建设,尽快形成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应用能力。”武锁宁认为,另一方面,制造企业主体与通信产业要携手并进,加速“新基建”向“新动能”转换。
(来源:人民日报)
及时共享疫情信息 我国科技界让抗疫成果“全透明”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9日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临床处理快速指引建议、新冠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一系列抗疫科学数据和成果经验在线持续更新,分中英文版本供全球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公众查阅。
截至5月8日,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搭建的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共有124种期刊上线,论文和报告952篇,总阅读数超过297万次。
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到科研文献共享平台,从新冠病毒资源库到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到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我国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均积极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和科学知识,向各方提供及时、全面、透明的信息。
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科学界反应迅速,实时调查和报告疫情,共享重要的公共卫生、临床和病毒学数据,为中国和全球应对疫情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联合建设的新冠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1月24日启动后,即发布我国成功分离的第一株新冠病毒毒株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重要信息。
中国科学院新冠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3月底搭建以来,遵循国际科研机构关于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数据共享的声明,提供开放式的浏览、检索和共享服务,为推动世界各国开展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同期,我国科学家在《柳叶刀》《科学》《新英格兰杂志》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论文,及时提供新冠肺炎首批患者临床特征描述、人际传播风险、方舱医院经验、疫苗动物实验结果等有价值信息,供全球同行交流。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说,中国科技界及时与全球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与各国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础研究等科技攻关合作交流,同舟共济、合作共享的理念贯穿始终。
(来源:新华社)
多地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2日
近日,贵州、湖南、广州、赣州等多省市发布区块链发展行动规划,对区块链平台和产业集群建设以及促进上万家企业“上链”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专家表示,疫情催生了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创新和软硬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未来区块链将在产业链和政务治理的技术性改造上有所布局。
在发展行动规划中,多地将建设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上链”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贵州省在《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表示,未来将建设3至5个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100户以上成长型区块链企业。湖南省则在《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到2022年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的目标。广州、赣州也表示将培育一批区块链重点企业,并推广典型应用示范场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研究员曹胜熙表示,疫情催生了国内对数字化社会治理创新和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欧科云链集团研究员李炼炫表示,未来区块链产业布局可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即新基建下区块链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两翼”则是对我国的产业链和政务治理进行区块链技术改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线上技能培训注册已超830万人次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4日
记者13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在各方共同推动下,线上技能培训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线上技能培训注册总人次已超830万。在全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季度培训总人次中,线上培训占据一半。
2020年3月下旬至6月底,人社部集中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期间遴选50家以上线上技能培训平台,推出覆盖100个以上职业(工种)数字培训资源,实现线上培训实名注册500万人次以上工作目标。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排在全国实名制注册学员人次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115万人次,广东111万人次,山西75万人次。各地出台或完善了线上培训政策,明确了线上培训补贴标准,明确了对于参加线上培训并取得相应课程培训合格证明的学员,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群体在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强化对企业的支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线上培训是新形势下催生的技能提升新举措,各地普遍缺乏政策和实践经验。在百日行动实施过程中,各地不等不靠,主动担当作为,大胆探索创新,采取了很多新举措。
此外,人社部遴选公布了54家线上培训平台机构。福建、贵州等省份将54家全部纳入当地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两目录。四川、宁夏等地在以上平台基础上,又自行遴选了一批平台机构和线上资源。
(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既是对教育系统的一次重大考验,也对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颇具启发。1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有关情况。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于2月24日又进行了升级,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一是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保障农村地区学生学习需要;二是将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相结合;三是针对在线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加强指导;四是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平台资源;五是统筹发挥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作用;六是及时调整规范在线教学行为。
“在江西,广电网络有线电视和电信、移动、联通网络电视等企业,免费开通120个专用频道;通信部门架设光缆,解决了1327个地方的网络信号问题……”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
“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实践,可以用三个‘全’来概括,即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一是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都采取行动开展在线教学,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二是开设课程覆盖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三是课程类型包括多种类别,授课模式有多种形态。
今年3月初,教育部开展专题研究,跟踪高校在线教学进展。“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等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超过80%的教师愿意在疫情后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表示。
吴岩表示,在线教育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教师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来源:人民日报)
白皮书:截至2019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量保持全球第一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9日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18日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累计申请量突破7万件,保持全球第一位。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卫星导航专利年度申请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最近3-4年专利申请势头强劲。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对中国专利授予机构的著录项目统计,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专利连续3年年度申请量超过1万件。2019年申请量虽有所下降,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开时间),专利累计申请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达到74897件,保持全球第一位。
白皮书指出,从导航体制、信号处理、信息处理、射频单元和GNSS+这五大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情况来看,涉及导航体制的专利申请最多,占总申请量的39.14%。对卫星导航相关专利地域的统计分布显示,广东省以10897件的专利拥有量名列第一,北京以9470件名列第二,江苏省共计8392件名列第三。此外,安徽、河南和湖北近5年的专利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速均超过25%以上。
在大众应用领域,北斗在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手机有400余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近300款。
白皮书表示,随着2019年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也将迎来功能性能的全面升级,区域服务容量提高到1000万次/小时,单次通信能力1000汉字/14000比特,全球服务单次通信能力40汉字/560比特。可以预见,高用户容量、大传输量、小型化、低功耗的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有望拓展形成更大的北斗通信服务新应用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5G加持 地方版工业互联网施工图渐明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9日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迎来新一轮密集部署。5月18日,上海公布了“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已有广东、河北、湖北、上海、沈阳等地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高地。在5G技术加持下,一批应用示范园区以及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5G+工业互联网”工程项目建设即将启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提出,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网络、样板工程。同时促进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引导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聚焦主业,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
进入5月,多地一批“5G+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展开。湖北省日前表示,将选择省内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外网建设改造样板工程;广东省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建设日前启动;沈阳市今年将推动5G进园区,重点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多地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加紧出台细化政策。上海等地正依托G60科创走廊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提出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河北日前提出将积极推进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与海尔等工业互联网企业对接,力争每个设区市至少培育一个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通过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计划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助力区域内不同行业融通发展。
业内认为,在5G技术和相关政策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的融合带动作用有望快速显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带动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55万个。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基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打破行业间壁垒,实现区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行业间协同创新体系,带动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应鼓励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多种方式引导区域企业使用平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海实施信息化新动力计划 助力十万中小企业“上云”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8日
26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移动”)联合签约“New Power信息化新动力”战略合作全新框架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助力10万家企业“上云”。
“New Power信息化新动力”计划始于2017年5月26日,合同期三年。三年里,上海移动先后实施“提速降费,助力双创”“建数字超市,促能级提升”“企业上云,提升效能”等主题行动,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2万条特惠企业宽带,助力企业接入高速互联网;为1万家企业提供上云服务,铺就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此次三方共同签订新三年框架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助力10万家企业“上云”。同时,推动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全行业的应用和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新动能。
这一新协议以“双云融百业,共赢新未来”为主题,将通过“4+1新举措”助力企业“上云”,以新基建、新应用、新生态和新优惠为发力点,以“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和“移动云”的“两云融合”为载体推动服务体系变革。
其中,上海移动将致力于提升5G覆盖广度和深度,深化5G行业应用,并新上线“移动云”上海中心节点,扩大云资源规模,深化云网一体,引领边缘计算,更好服务企业。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千款云上应用,助力企业协同办公、指挥调度、互动培训和客户服务。
同时,上海移动还联合上海市经信委提供专项资金补贴,推出三款中小企业“上云”特惠包,优惠力度高达70%,助力信息化能级提升和在线新经济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