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调研与防治
2020-04-18潘晓璇
潘晓璇,张 鹏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112
近年鸡大肠杆菌的平均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且发病时间不受季度影响,这与饲养环境的变化和卫生环境的差异紧密相连。虽然药敏试验可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依据,但应该科学联合用药。
1 病毒引发方式
大肠杆菌病主要是由气囊感染引发的病状,主要表现气囊炎、肝周炎等症状,3 ~6 周龄的仔鸡常见,该病的发病比较广泛,致死率高,且易于感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方式进行传播,当药物使用不当时也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大肠杆菌病。
该病的引发主要通过大肠杆菌污染饲料、饮水以及环境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种蛋等方式进行传播。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母鸡产蛋后,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浸入蛋内造成感染;通过饲料、饮用水、空气等介质传播到呼吸道与消化道进行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初生雏鸡
雏鸡患病后会患有脐炎,主要表现的症状是食欲不佳,造成少吃或不吃现象,腹部膨大,肚脐周边皮肤会发红,若雏鸡患有大肠杆菌病后致死率会较高。除此之外表现为下痢,可通过粪便观察是否患病。若发现患病应及时单独饲养、用药。
2.2 育雏期间仔鸡
在育雏期间仔鸡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多为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当雏鸡阶段发生传染性法式囊病或饲料管理引发慢性呼吸疾病时,会导致仔鸡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痢疾等症状。
2.3 产蛋阶段鸡
产蛋阶段的鸡容易发生集体患病现象,由于饲料管控疏忽,饮水系统的污染,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变差,都会导致产蛋鸡集体患病,可能还会导致患有其他疾病。主要表现的症状有,产蛋量降低,食欲不振、死亡率增加等现象。
2.4 病型分类
病型分类分为急性败血型、卵黄性腹膜炎、生殖器官感染、产蛋量降低、卵黄囊和脐炎、肠炎等症状。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患有大肠杆菌炎会伴随腹泻最后导致脱水,首先需要保证充足水源,需注意在水中添加0.1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和葡萄糖或蔗糖,维生素和氨基酸,同时提供易于消化的饲料,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需要对饲料与饲养环境进行控制,饲料调节完成后对鸡舍饲养密度、鸡舍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进行调节。在育雏前3 天,保证温度在33 ~35 ℃间,每隔一个星期降低3 ℃,直到30 d育雏结束。30 d 后将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湿润,地面干燥。加强通风可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同时也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2 药物治疗
近年来的防治过程中大量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已经对治疗大肠杆菌病没有明显效果,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新型药物治疗该病,但对该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也在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可通过交替用药治疗,避免产生抗药性。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雏鸡,也可防止新发病的出现。
4 结语
本文针对鸡患有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方式、患病症状、如何防治方面进行介绍,对鸡舍的环境控制,药物选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畜禽业提高产蛋量,减少损失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