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中高度腐败尸体法医鉴定分析1例

2020-04-18郑海峰陈国华

广东公安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蛆虫蛇毒毒蛇

王 兴 郑海峰 陈国华

(1.祁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安徽 祁门245600;

(2.祁门县蛇伤研究所,安徽 祁门245600)

1 案例资料

某年9月2日,在皖南山区某古道发现1具腐败尸体,怀疑系失踪近一周的“驴友”刘某。现场位于某林场一处山坳,东侧、西侧、背侧是山丘,南侧是小路,尸体位于小路西侧小沟内,已高度腐败,随身物品均在尸体身边。

1.1 尸体检验

衣着检验 衣物未见损害,随身物品、财物未见丢失。

尸表检验 尸体高度腐败,见大量蛆虫。部分骨质外露,左膝下、左踝上分别见塑料袋捆扎(见图1),解除左踝上捆扎塑料袋见一溃疡面,疑似刮擦痕(见图2);左下肢较右下肢腐败程度轻,蛆虫附着少,大腿、小腿周径较右侧粗,左足背较右侧饱满(见图3)。

图1 左膝下、左踝上分别见塑料袋捆扎

图2 疑似刮擦痕

图3 左下肢较右下肢腐败程度轻

1.2 法医病理学检验

解剖检验 颅骨未见骨折,颅腔内脑组织缺失;胸、肋骨未见明显骨折,心、肺高度腐败,呈瘫软状,见蛆虫附着;肝脏高度腐败,呈瘫软状,表面呈灰褐色,胆囊内见直径1.6cm类圆形黑褐色固体样物;双肾高度腐败,呈瘫软状,表面呈灰褐色;四肢腐败色黑,部分肌腱、长骨外露,四肢长骨未见骨折,左踝上10cm处皮下组织至筋膜层色黑,左侧小腿肌肉呈绛红色,右侧小腿肌肉暗红色(见图4),左足背、足底皮肤腐败色黑,右足背、足底腐败肌腱外露,蛆虫长度10~12mm。

图4 左侧小腿肌肉呈绛红色

组织病理学 多器官组织高度腐败、自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蛇的DNA、蛇毒成分检验 送检组织未检测到蛇的DNA或蛇毒成分。

2 法医学现场分析

2.1 个体识别

尸体肋软骨进行DNA检验,确定死者为刘某。

2.2 死亡时间推断

根据尸体腐败程度、蛆虫长度、结合当时气温情况,分析死者死亡时间为8月28日±1天。

2.3 死亡原因分析

2.3.1 地域特点

尸体发现地位于皖南山区某古道,平时行人不多,树木林荫,生态优良。时值夏末(8月底)蛇类活动频繁,山间附近常见五步蛇、竹叶青蛇、蝮蛇及银环蛇等剧毒蛇出没。

2.3.2 尸体检验

死者衣着完好,随身物品、财务未见丢失;其左膝下、左踝上分别见塑料袋捆扎,左踝上10cm处刮擦痕,符合毒蛇咬伤后自行采取的临时急救措施;其两下肢腐败程度不一致,左侧较右侧轻(蛆虫较少),解剖见对应部位皮下组织至筋膜层色黑,左小腿肌肉呈绛红色,右侧小腿肌肉腐败暗红色等改变,符合肌肉组织中毒(蛇毒)的征象。结合常规毒物检验、法医病理学检验,以及当地毒蛇种类、毒液属性等综合分析,死者符合蛇毒中毒死亡,即五步蛇咬伤中毒后发生的意外死亡。

3 讨论

蛇毒致伤致死案事件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多见,但近年网购毒蛇(当宠物养)、蛇毒,活蛇杀人案件时有发生。法医遇到此类案事件较为棘手,实践经验较少,判定毒蛇(或注射蛇毒)致伤致死案事件的主要依据是看现场有无毒蛇、蛇毒包装物(注射器)、旁证、牙痕、注射针眼、尸表检验情况等,法医实践很少进行完整的解剖检验,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验,最终死因结论说服力不足而引发信访事件。

此例死者发现时尸体位于山间古道,正值夏末,尸体虽已高度腐败,但尸检发现死者有捆扎左踝、左膝下,左踝上方发现刮擦痕等自救处理痕迹;解剖检验发现双下肢腐败程度明显不一致,左小腿肌肉呈绛红色等软组织内出血、有明显溃疡面、肿胀显著;结合当地毒蛇种类、毒液属性等情况,综合分析死者符合蛇毒中毒[1]身亡,确定蛇种为血循毒类五步蛇。

五步蛇学名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又称蕲(祁)蛇、五步龙、五步倒等,属蝰科蝮亚科尖吻蝮属尖吻蝮种,具有锋利尖长的管状牙,为血循毒类剧毒蛇。生活于海拔100~1350m的山区、丘陵等林木茂盛的阴湿地方。黄山地区的五步蛇个体一般较粗壮而稍短,外表色泽鲜艳,动作反应敏捷。由于本地区具有四季分明的特征,致使夏秋季节其毒性的毒力强,较其他省份地区五步蛇咬伤的病情严重。成年蛇排毒量可达59.0~167.1mg,蛇毒中毒后病程发展迅速,数小时内即可造成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及肌肉、血管等组织的广泛损伤,不同病理变化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相关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肾衰竭等),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大多死亡,即使自愈,亦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经久不愈的局部溃疡[2]。

3.1 分析案事件性质

死者系“驴友”,社会关系单纯,喜爱徒步古道,熟悉防护、自救等知识,其尸体在夏末时节山间发现,随身贵重物品未丢失,考虑因情(含激情)、财杀人依据不足,案件可能性极小,故予排除。

3.2 利用地域、时节性等佐证死亡原因

死者尸体在夏季时节的皖南山区古道间发现,此时正值蛇类活动频繁期,故毒蛇咬伤中毒致死的系数极高,可能性极大。

3.3 尸体检验发现端倪,佐证证实死亡原因

死者尸体虽已高度腐败,尸检发现左下肢腐败程度较对侧轻,左小腿上、下两端各有捆扎,左踝上见刮擦痕,左小腿肌肉呈绛红色。结合地域、时节等分析,死者应是生前被毒蛇咬伤后自我采取的一种自救措施。因当时中毒量大或机体对毒素敏感,而古道范围内手机信号差,无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离村落又远,即使呼喊也难以被人发现,致使中毒加重身亡。结合皖南山区毒蛇种属及其毒性强弱研判,考虑血循毒类五步蛇咬伤中毒死亡的可能性最大。

综上所述,腐败尸体的死因分析鉴定是一件比较复杂而又十分严肃的工作,它关系到正确判明死因,确定案(事)件性质,为侦查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等问题。因此,法医从业人员要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利用现有材料,辩证地看问题,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不仅注意尸体上每一个征象的局部特点,还要考虑局部与整体、现场(含地域、时节等)与案情的关系,防止片面,力求做出正确客观实际的分析判断。

猜你喜欢

蛆虫蛇毒毒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毒蛇自毙的启示
蛇毒组学与抗毒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中的应用
蛆虫清创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蛇血蛇胆蛇毒引病来
《蛆虫》中以振教为表现形式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我地首次发现中蜂体内蛆虫
毒蛇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