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探讨

2020-04-18沈宏益张福泰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勤务海警部队

沈宏益,张福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浙江宁波,315801)

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一条主线,随着新一轮军事院校学科调整和专业建设发展,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核心任务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军事人才,加强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探讨,对于提升海警勤务保障类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一、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面临新形势

勤务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2018年7月1日,海警队伍整体转隶武警部队领导指挥,部队的战斗目标和使命任务发生了变化,其对勤务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新需求。部队使命任务变化决定了勤务保障类课程的教学定位与建设方向。

第一,适应新军事变革,推动后勤科学化发展。当前新军事的变革对部队勤务保障带来了新挑战、新需求。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促进了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随之发生变革。为加快形成与新军事变革和部队使命任务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应紧盯战斗力提升这一根本标准推动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新任务发展需要。

第二,顺应军民融合发展,增强勤务保障效力。军民融合给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新实践。2015年,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履行新使命任务出发,强调要全面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这既是兴国之策,又是强军之举,并对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思考和新思路。

第三,服务转隶任务需求,建设现代化后勤体制。海警队伍整体转隶武警部队领导指挥,对勤务保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要求,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使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创新,为确保完成海警勤务保障人才培养发挥实效。

二、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内涵及特点

(一)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内涵

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就是为组织、指挥和实施海警部队经费供给、军需物资、武器装备、油料弹药、港湾勤务、帆缆器材、卫生医疗、运输补给和项目工程等保障活动而开展的理论授课和实操项目训练等,它是为贴近部队实战需求而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部队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面临形势变化快、保障任务重、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亟待提高该类课程教学质量。

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不同于国民教育系列其他课程体系,瞄准的是“聚焦实战、能打仗、打胜仗”教学目标,体现“练战一体化”教学理念,突出实战化军事人才培养定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高度政治站位性,始终以忠诚担当作为教学第一要素和决定性因素;二是明确军事目的性,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为执勤、处突、反恐、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防卫作战等任务发挥保障职能;三是鲜明职业指向性,以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为教学主向,全面胜任部队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信息化条件下各类勤务保障工作。[1]

三、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勤务保障在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当前军队院校编制体制改革和新课程专业建设发展,学校需要全面对接部队实战化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现实任务。海警部队作为一支新型转隶发展的武装警察部队,由于勤务保障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许多保障业务还在不断改革探索之中,导致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以贴近部队实战化需求为主向,该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系统,体现“练战一体化”教学理念和目标定位。但是,当前海警院校大多以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践环节和野外实训项目拓展不足,其教学重心和目标重点也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对于实战、实训和实践项目教学等则实施不力,未能突出海警院校“练战一体化”教学目标定位。

(二)教学内容不全面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其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和不同环节。当前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大多倾向于便于直接观测的“中间”环节教学活动,侧重突出课堂教学环节的管控与拓展,而对于事前教学计划管理和事后教学反馈评价等环节缺乏跟踪管理。若一个课程教学中忽视事前教学计划管理和事后教学评价反馈,就会使该课程教学“重心”不稳,整个教学工作不完整,教学内容也不全面,使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不力,其培养的人才不一定能够真正满足部队实战任务需求。

(三)教学手段不灵活

教学手段是改进教学工作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它对于全面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当前主要依靠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大多数是教师上课“一言堂”,缺乏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等灵活教学手段应用,而对于翻转课堂、公开视频课等一些创新教学方式应用不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主观能动作用发挥,进而影响教学实际效果。

(四)教学保障不完善

教学质量保障主要由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辅助决策、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过程控制、教学反馈评估等环节组成,它是一个完整运行系统。当前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未能根据专业性质和课程类型分门别类地设置质量控制标准,不能及时紧跟部队任务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控制延后,使得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定位衔接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勤务保障实战化人才培养工作。加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保障体系中投入和应用不足,使得整个教学工作质量提升有限。

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拓展。虽然有实战化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牵引,但是当前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依然没有认识到该重要性,课堂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其次,重行政干预,轻全员参与。目前在实施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真正作为教学主体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是大多依靠教务、教保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和协调。最后,重监控评价,轻条件保障。由于忽视对“教前”和“教后”整个教学资源的全面优化与科学配置,导致教学一味强调对教学过程实施严格“监控”和频繁“评价”,进而影响实际教学质量提升。

四、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对策

(一)重塑教学目标

学校要将培养实战化军事人才作为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以实战化和“练战一体化”引领教学工作全过程,加强为战育人的教学导向和目标牵引。学校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动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包括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教学重心,行动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教学训练活动沿着正确方向运行,做到既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又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并全面提升学员执勤、处突、反恐、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和防卫作战条件下的各种勤务保障能力。

(二)充实教学内容

学校要结合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任务性质,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事前教学计划管理和事后教学评价反馈,发挥海警院校政治建校优势;坚持党委议教,定期召开教学形势分析会,不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和审定反馈教学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遵循军事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广大教员、学员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此外,学校还要以海警勤务保障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全面对接部队实战任务需求和军民融合发展要求,实现军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教员和学员在“教”中“练”,在“练”中“学”,在“学”中“战”,有效提升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质量。

(三)改进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手段,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结合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实际和部队实战化任务目标,学校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模拟仿真实战情境,完善教学保障环节,使各项教学模块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式、翻转课堂、零距离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解决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中有关问题。同时,学校要结合当前全军“双重”建设和武警院校“三项工程”实施,大力推进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全面营造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课程教学环境。

(四)完善教学体系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合理、运行顺畅、高效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它是推进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该标准体系包括课程建设标准、优质课程评审标准、网络课程共享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实验实训考核标准等,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制度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共有18个教学监测点(见图1)。[2]该标准体系能够将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教学保障与授课质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融合为一体,并共同发挥作用,体现了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练战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图1 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

总之,海警勤务保障类课程教学具有明确军事目的性,随着海警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求,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强化该类课程教学重心,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强化教学保障,有效改进和持续提升该课程教学工作,使其全面对接部队实战任务需求。

猜你喜欢

勤务海警部队
俄部队军演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勤务的思考
探析智慧交通在交管“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改革中的应用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基于弱定义Agent的补充勤务维修行为建模
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