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河的概念、内涵及判断准则

2020-04-17左其亭郝明辉马军霞陶洁

人民黄河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涵概念

左其亭 郝明辉 马军霞 陶洁

摘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对河流的作用增强,需求也在增加,既影響了河流健康又希望河流成为造福人类的幸福河。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迫切需要回答什么是幸福河以及如何判断是不是幸福河。在梳理我国河流管理历程以及不同领域对“幸福”内涵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幸福河”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江河治理需求,提出“幸福河”的定义,并对其内涵及特性进行总结;提出“幸福河”的判断准则,包括安全运行、持续供给、生态健康、和谐发展四大准则。明确“幸福河”概念、内涵及判断准则,为进一步构建“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河流幸福度奠定基础,对新时代河流治理、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河流生态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幸福河”;概念;内涵;判断准则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i.issn.1000- 1379.2020.01.001

1 引言

河流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社会的发展历来与河流联系紧密[1]。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类对河流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河流径流量逐渐减少、水环境进一步恶化,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些问题反过来约束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这一背景下,科学合理的治河理念、把河流建成幸福之河,对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河流保护与管理的进程中,人们对河流的治理目标经历了重水量一重水质[2]一重生态[3]到关注人民福祉、人水和谐共生[4]的发展阶段。一些与之相关的名词也随之产生,其中讨论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是“健康河流”,此外还有“清洁河流”“生态河流”“美丽河流”以及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提出的“幸福河”。这些名词均产生于河流的治理进程,并为河流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河流健康”一词最早来源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评价河流状况、改善河流管理而从水质、水生生物、水生态等多个方面提出的服务于河流管理和评价的手段和工具[5-7]。对于河流健康的概念及内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但目前并无完全统一或明晰的定义[8]。人们主要从两种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一种是站在河流自身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另一种是在河流自身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上增加了河流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主要是由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及河流开发利用程度所造成的。“清洁河流”是在对河流治理阶段进行划分时产生的一种概念,是对水质改善阶段河流状态的一种描述,重点关注河流水质状况[9]。“生态河流”[0-11]这一概念主要应用于河道治理,强调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对受损河流进行整治,与自然河流和经过传统技术改造的河流相比,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美丽河流”主要来源于我国的“美丽中国”建设。随着国家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姜文来[12]指出“美丽中国”建设需从每一条河流做起。王楠等[13]在对河道综合整治的绩效评价时引用“美丽河流”一词,主要涵盖河流的水体保护、生态建设、景观美学、水文化以及社会服务功能5个方面。进入新时代,“美丽河流”强调了人们对河流景观美学及水文化建设方面的需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14]。总体来看,“幸福河”产生于我国河流治理的新时代,相比之前对河流的认识,“幸福河”立足于重大国家战略,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出发,要求更高、内涵更为丰富。但目前对于“幸福河”概念、内涵的解读尚没有详细的报道。

鉴于此,笔者在全面总结和梳理我国河流管理历程以及解读多学科领域“幸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江河治理的实际需求,对“幸福河”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初步探讨,总结提出“幸福河”的判断准则,并对“幸福河”的进一步量化和应用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我国的河流保护及“幸福河”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 我国河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总结前人研究[15-17]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对河流的开发与保护历程,将我国河流管理划分为4个阶段(见图1):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始管理阶段、以开发利用为主的开发管理阶段、以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为主的修复管理阶段以及纳入“人水和谐”理念[18]的和谐管理阶段。

从我国河流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河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并不能够满足人类无休止的开发和利用需求,必须正确协调河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维持河流自身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在河流保护与治理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河流水质得到明显好转,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是,我国的河流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客观问题,比如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人均占有量极低,河流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加上我国近些年来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的压力,我国的河流保护工作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矛盾。人水和谐理念成为新时期治水思想的核心内容,人与河流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和永恒的追求。因此,作为新时期我国河流治理的新目标,对于“幸福河”概念及内涵的解读也应基于人水和谐的视角。

3 对“幸福”的认识及“幸福河”概念的界定

3.1 对“幸福”的认识

“幸福(happiness)”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哲学领域,虽然由来已久,但如哲学家康德所说:“幸福的概念是比较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人都想获得,但没有人能够明确地、一以贯之地说出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19]。正是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性、模糊性,因此关于幸福的讨论一直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20]。当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幸福”一词进行理解时,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表述。比如:费尔巴哈[2l](L.Feuerbach)基于哲学的视角认为幸福是生物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得到无阻碍满足的一种状态;弗洛伊德(S.Freud) [22]认为“幸福产生于被深深压抑的需求相当突然地得到满足的时刻”;亚里士多德23]认为在伦理学中幸福就是至善;《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4]认为心理学中的幸福是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和孩子、夫妻、亲密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和睦和融洽;邢占军[25]认为社会学中的幸福是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和人们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个人对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内心感受,是满足、价值、开心等多种感觉的集合;孟建伟[26]认为教育学领域的幸福应是以人为本,从人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进而服务于社会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经济学中,人们常常用“效用”来表示以及衡量幸福,穆勒[27]认为经济学中的幸福是人们获得的物质利益、精神上的追求以及道德上的满足感。在环境学领域,许多学者强调了幸福应该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一种现实状态[28-30];周国文等[31]认为生态学中的幸福是基于人水和谐的思想,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满足的自我感觉,而且是一种顺从自然规律、在自然中产生、对自然进行保护、最后从自然中受益的关于自然的整体均衡感。从以上阐述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学科领域对幸福的阐述差别较大,但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即幸福更强调一种主观感受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状态,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以及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在《汉语大辞典》中,幸福被解释为境遇或生活“使人心情舒畅”或“称心如意”;在《牛津词典》中,对单词“happiness”解释为一种状态,即呈现“愉悦”或“满意”的状态。“幸福”的内涵非常丰富,本研究无意于对“幸福”重新下定义以框定其范围,而旨在从多学科的角度加深对“幸福”一词内涵的理解,以指导“幸福河”概念的提出。

3.2 “幸福河”的提出背景及概念界定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灾害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十年来,我国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对河流资源的开发和索取力度越来越大,对河流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相辅相成的”等论断,对河流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河流水质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但是生态系统的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河流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建设“幸福河”来指导新时期的河流保护与开发工作。在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发展目标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左其亭32]指出应以人水和谐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节水优先思想、高质量发展思想、文化自信思想来指导该国家战略的实施。

综上分析,笔者给出“幸福河”的定义:“幸福河”就是造福人民的河流,具体来说,“幸福河”是指河流安全流畅、水资源供需相对平衡、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在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自然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基础上,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社会合理需求,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造福人民的河流。任何系统在自然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河流也是如此,不仅仅是自然的河流,而且是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河流,“幸福河”的定义既具有河流的自然属性,也包含其社会属性。与“幸福”的概念类似,“幸福河”的概念也没有绝对的界定,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描述,应该是河流生态保护与人类经济社会对河流需求总体上的一种平衡。

4“幸福河”的内涵解读

“幸福河”的研究对象是河流系统,主体为河流,客体是河流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物(经济社会)。“幸福河”的内涵包括对河流自身需求以及人类对于河流期待的满足,这种满足通过河流功能的实现体现出来。因此,河流的功能是“幸福河”内涵解读的核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河流功能一直被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所替代[33],赵银军[34]将河流功能解释为河流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效用,最终以河流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需求得到满足来体现。基于此,他按照河流属性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3部分[35]。为便于研究,更多的学者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2类[8]。依据河流属性,张为玲等[36]认为河流功能具有时变、空变、阈值、关联和可控5个方面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和对“幸福河”概念的理解,笔者将“幸福河”的内涵和特性总结如下(见图2)。

(1)河流和工程带来的各种灾害可控、可承受。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河流自身的结构相对完好、自然功能相对稳定、水旱灾害防护相对安全。

(2)河流持续服务人类,供水在承载范围内。河流对经济社会的水资源供给在其自身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该供给具有可持续的特点,具备基本的社会功能。

(3)水质满足功能需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河流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水生态系统健康,能持续支撑其社会功能。

(4)支撑和谐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河流应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但河流不可能无止境地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人类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5)具有动态性、主观性、区域性。“幸福河”是河流的生态保护需求(自然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功能)维持平衡状态的河流,具有动态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幸福河”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具有主观性;针对不同区域或河段自然禀赋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具有区域性。

5“幸福河”的判断准则

(1)安全运行准则。河流是水流和河床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河流动力作用的结果,河流动力是河流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37]。河流的安全运行主要包括河流自身结构安全和功能安全2个方面,从河流水灾害的防御角度来判断,首先,应保证河流具有安全流畅的水沙通道,具有适当的河川径流、河道不长时间断流、泥沙不大量淤积,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给洪水以空间;其次,应保证河流具有一定的防洪抗旱能力,包括相关结构以及对应的管理措施,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水灾害,但应使其危害最小化,使其灾害在人类可承受的范围内,能够保证河道及区域社会的基本安全,不会给人民带来大的灾难。该准则主要体现在河流的过流能力、水沙调控能力、防洪排涝能力以及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

(2)持续供给准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这是河流社会服务价值最根本的体现。河流的供给主要是对经济社会的水资源供给,从河流沿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进行判断,首先,应保证河流具有一定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供给能力,包括居民生活、工业、农业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供水,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合理用水需求;其次,该供给有一定的限度,不是满足人类无止境的用水需求,而应是在高效率节水之下的供水,不会对河流自身造成损害、阻碍河流的健康发展。该准则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水资源节水效率、水资源管控制度等方面。

(3)生态健康准则。河流生态健康是保障河流可持续供给优质、足量水资源的基础.是河流的社会服务价值得到发挥的根本保障。河流生态健康主要指河流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包括健康的水环境和水生态2个方面。首先,应保证河流具有相对较好的水体及底泥质量,这是保障河流水生生物健康生存的基础;其次,应保证河流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以保障河流在遭受外界活动干扰时,具备一定的水质自净以及水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不会对河流自身健康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该准则主要体现在河流水体及底泥质量状况、水体纳污状况、河流水生生物结构以及生态建设状况等。

(4)和谐发展准则。建设“幸福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河流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人水和谐发展,造福人民。应辩证地看待河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开发中求保护,在保护中谋发展。一方面,社会发展离不开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我国河流的开发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满足不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包括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限度,而不是无止境的,不应以损害河流自然生态功能为代价,而要从系统全局出发,寻找绿色开发的新途径,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应满足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与河流和谐共生,这样的河流才是造福人民的河流。这一点主要从人水和谐关系加以体现。

6 结语

(1)“幸福河”内涵有待不断丰富。“幸福河”作为一个全新的词语,现阶段关于其概念及内涵的讨论较少。笔者仅对“幸福河”的内涵进行初步阐述,鉴于“幸福河”的内涵较为丰富,有待基于不同的背景对其内涵进行更加全面地解读。

(2)“幸福河”评价方法有待开展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无河流幸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河流幸福度表征因子的确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河流幸福度评价方法的构建和标准化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3)“幸福河”评价的应用范例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作为河流治理与管理的重要评价方法和手段,“幸福河”作为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在河流治理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但是如何将“幸福河”理念更好地应用于河流治理与管理的全过程,仍没有可以借鉴的范例,亟需挑选各类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流开展相关实例研究。

本文是笔者对“幸福河”的初步探讨,还不成熟,许多相关问题需要下一步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学者参与到该项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J].地理教学,2005(5):1—4.

[2] 陶显亮,梁榕芬,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人民珠江,1982,3(4):34-36.

[3]李国英,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J].中国水利,2004(1):6-7.

[4]左其亭,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人民珠江,2015,36(3):1-4.

[5]LADSON Anthony R, WHITE Lindsay J,DOOLAN Jane A,et al.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Index of Stream Condi-tion for Waterway Management in Australia[J].FreshwaterBiology, 1999, 41(2):453-468.

[6]董哲仁,河流健康的內涵[J].中国水利,2005(4):15-18.

[7] 吴阿娜,杨凯,车越,等,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5,16(4):602-608.

[8]文伏波,韩其为,许炯心,等,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J].水科学进展,2007,18(1):140-150.

[9] 王莉,徐聪,于鲁冀.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清洁河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9):164-169.

[10] 姚云鹏,陈芳清,许文年,等,生态河流构建原理与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35-138.

[11]王燕,拾兵,生态河流的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0,32(2):16-18.

[12]姜文来.“美丽中国”建设须从每条河流做起[N].黄河报,2015-09-24(3).

[13] 王楠,张坚瑶,徐栋,等,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美丽”河流评价中的应用:以诸暨市为例[C]∥2019年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北京: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19:7.

[14]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人民日报,2019- 09- 20(1).

[15] 吴阿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在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11-12.

[16] 张秋霞,李翀,彭静,等,基于河流健康理念的河流管理发展过程浅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7(1):71-75.

[17]王小宁,杨传玺,杨帅.2004-2013年中国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 42-46.

[18] 左其亭,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J].水利学报,2019,50(1):135-144.

[19] 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25.

[20] 缪姝.关于幸福问题的哲学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2):28-32.

[21]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27.

[22] 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121.

[2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 858.

[24]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312.

[25]邢占军.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25(1):196-219.

[26]孟建伟,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0,31(2):28-33.

[27]HUNT E K.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M].颜鹏飞,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55.

[28]YEW-KWANC Ng. Happiness Surveys: Some Comparability Is-sues and an Exploratory Survey Based on Just Perceivable In-crem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6 ,38(1):1-27.

[29] 杨玉文,翟庆国,城市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3):194-197.

[30] 郭林涛,朱松琳.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J].决策探索(上),2019( 10):16-17.

[31]周国文,刘玉珠,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幸福观[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3):23-26.

[32] 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41( 11):1-6,16.

[33]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5.

[34]赵银军,丁爱中,李原园,河流功能管理技术框架构建[J].水电能源科学,2014,32(4):159-162.

[35] 赵银军,魏开湄,丁爱中,河流功能及其与河流生態系统服务功能对比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72-75.

[36] 张为玲,盖永伟,龙玉桥,等,河流功能研究尺度与影响因素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7,17( 10):27-31,41.

[37]耿雷华,刘恒,钟华平,等,健康河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J].水利学报,2006,37(3):253-258.

【责任编辑 张华兴】

收稿日期:2019-1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779230,U1803241)

作者简介:左其亭(1967-),男,河南固始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

猜你喜欢

内涵概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都市更新之概念
都市更新之概念
厘清概念,化繁为简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