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
2020-04-17汪文仁
汪文仁
摘要:在美术创作中,作品的优美是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一些审美主体表现一些审美客体时,那种表现出来的整体感觉与人看来是非常和谐的。作品的协调、匀称都可以称之为优美,但是崇高则更多是精神上的表现,除了让人能够看出主客体之间的关联,还能够将作品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对人们的审美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作品;崇高;优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64-01
一、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
一幅美术作品的优美能够带给欣赏者一种柔和、宁静的感觉,除了让人将眼前的负面情绪以及压抑感得到释放,还可以使人从心底里感到放松,将人的浮躁感冲刷的千干净净,相信一些美术作品的作者就是希望能够用自身的作品来为欣赏者带来一定的愉悦感,所以才会用最为朴实、和谐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相信对西方美术作品有研究的人,一定能够发现这些作品中的“优美”之处。拉斐尔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优美”最无可挑剔的诠释。从他的绘画艺术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理想①,尤其是他对圣母这个形象的描绘,堪称世界一绝。拉斐尔一生的绘画代表作品为数不少,其中《西斯廷圣母》一直被众人称绝,这幅美术作品描述的大概内容就是伟大的圣母为了拯救这个世界,最终不惜把自己的孩子牺牲了。相信多数人在看这幅作品时,都会有一种平静感,极具线条感勾勒出的圣母妩媚动人,加上一些光线的映射,使得整幅作品熠熠生辉,拉斐尔不仅把圣母慈祥的面庞用画笔勾勒出来,还将圣母的光辉衬托出来,将圣母的气质通过画作展现出来,整幅作品的完整性与和谐性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二、西方美术作品中的“崇高”
在美术作品中,崇高更加强调作品中的对立感,人们在欣赏此类作品中会不知不觉产生一种视觉冲击,有时还能够带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种艺术效果并不是每一位画家都能够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的。在欣赏西方美术作品时,作品原创者不但想要通过作品展现出艺术形象的崇高,更想将思想上的崇高传递给每一个欣赏者。
例如,席里科的作品《梅杜萨之筏》,这幅美术作品作者采用金字塔的构图方法,取材也十分特别,主要是源于法国的一场海难,这幅作品特别突出空间性,欣賞者在观看画作时,能够从主观上感受到作品带给自身强烈的冲突感,这就是其特别之处,也由此看出作者的功力之深。除了将有关人物的心理活动做了阐述,还能够从中感受到海上巨浪袭来的紧张感,将此悲剧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相信多数欣赏画作的人,都会产生一种不安且压抑的情绪,使人从一种伤痛的感觉中变得更加激昂向上。与此同时,作者也通过画作传递给大家一种思想上的崇高,结合此画作的背景,主要让人们了解法国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优美”与“崇高”共存
作为两种美的存在形式,优美和崇高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在同一个艺术作品中,二者完全可以共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却又大不相同,相信这就是二者各自的艺术特色。优美对不同的人来讲,定义都不同,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优美都能够为其带来一定的愉悦感②,而崇高则是会使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敬畏感。创作者在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时,如果只是一味注重对优美的展现,不能够与崇高进行有机结合,对作品就起不到升华的效果,最终造成作品内涵的缺失,反之,如果只是注重对作品崇高感的注入,忽视优美感,这对作品来讲,不但会失去初期的艺术美感,还会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对欣赏者的视觉观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将作品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欣赏者。
例如,鲁本斯的作品《抢劫吕西普斯的女儿》,画作主题描绘的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抢劫一对美丽的孪生姐妹做妻子的故事,但从画作中不难看出,双方在抢夺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激烈感,两兄弟的肤色则与两姐妹的肤色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这或多或少会带给欣赏者一定程度的视觉冲击,由于画作强烈彰显人文主义思想,欣赏者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份思想上的崇高。画作中两姐妹的身姿曼妙,与作者使用的线条有极大的关系,这种美就是作者想要带给欣赏者的那种优美。由此看来,优美和崇高的结合,不但能够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使其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将作品的价值彰显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西方美术作品中,优美和崇高是其最为基础的艺术风格,虽然在各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并且所产生的价值也大相径庭,但是只有将优美与崇高高度结合在一起,才会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并使其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注释:
①李时颖.西方美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②丁小龙.浅析西方美术发展中持续存在的雕塑性[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