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04-17刘丹丹
刘丹丹
摘 要: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飞速发展,高校要充分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坚持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完善育人模式;以校园建设为基础,营造育人氛围;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增强育人实效;以宣传阵地为媒介,丰富育人手段。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引言
理想信念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自身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追求与向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实践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现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多是健康积极的,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红色文化,拓展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提升育人效果。
二、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价值
(一)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生动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奋斗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催人奋进的建设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贞崇高的理想和至死不渝的信念,这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既可以作为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走进教材,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分享,增加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能作为第二课堂的内容,走进活动,走进实践,通过直观感受和体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
(二)指明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
红色文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不管是哪个时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蕴含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追求和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因此,依托红色文化教育,能无声无息地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
(三)推进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践行
红色文化丰富了理想信念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理论说教为主,内容、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是很强,而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直观生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通过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文化活动,能够打破传统枯燥的禁锢,让学生直观看到、听到、摸到,将课本上、课堂上抽象的、遥远的理想信念变得具体实际,增强学生的政治、情感、思想认同。同时,红色文化促进了理想信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活动找到实践的落脚点。
三、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完善育人模式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通过丰富思政教师红色资源知识储备、注重红色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等,促进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完善高校的育人模式。
丰富教师红色资源知识储备,打造一支能讲、会讲、善讲红色故事的优秀思政教师队伍。大学思政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新颖的教学手段,其中具备丰富红色资源知识储备,能讲、会讲、善讲红色故事就是法宝之一。教师通过列举具体鲜活的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实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故事性、生动性、形象性、思想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红色资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能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政教学方法。运用红色资源进行课程教学,除了用于教育内容之外,还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盲点、社会现实热点、课程教学难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红色教育基地上课学习,使学生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知行合一。
(二)以校园建设为基础,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校园中创设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滋润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内化红色精神,提高思想觉悟。
挖掘本地本校紅色资源,建设校园红色文化建筑。校园文化建筑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文化的导向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历史和专业特色,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建造人物雕像、塑造历史场景、展示红色经典等方法,呈现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让学生身处其中,陶冶情操,逐渐崇尚真善美,传承红色精神。
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重大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三月学雷锋”“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高校要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同时,要定期举行校园红歌比赛、党团知识竞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观影、红色文化讲座、红色宣讲团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无声无息地学习红色文化知识,领会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进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增强育人实效
“从本质上说,红色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而只有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时,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成为让更多人主动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落实到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重走长征路、义务支教、知识宣讲、红区调研等。通过这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切身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中国地区发展变化,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的重要意义。此外,要依托党团组织,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俭学活动,使大学生走出班级,走出系部、走出院校,走向社会更大的锻炼平台,既能充实学生大学生活,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锻炼自身能力和本领,培养大学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实践。
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播。近年来,各大高校结合地域和专业特色,不断与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红色教育基地,除了定期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之外,还应该将学生纳入传播红色文化的队伍中,高校可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基地讲解员,让学生在讲解实践中,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知识,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滋养作用。
(四)以宣传阵地为媒介,丰富育人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红色文化网站、“两微一端”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宣传阵地。
利用校园传统媒体,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开设红色专栏,定期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汲取红色文化精髓,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
创建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将红色人物、党史故事、红色电影、党政要事放入其中,并开设一定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在浏览学习中,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学习习惯,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让网络媒体助推学生成长。同时,高校要建设专业化的网络宣传隊伍和舆情管理队伍,能够结合新媒体和学生特点,针对性地挖掘红色事迹、红色人物,开展网络宣传,打好新时代新媒体红色文化宣传的新战役,发挥线上传播的优势,在学生中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网站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斌.简析地方“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意义[J].史博览:理论,2015(6).
[4]孙海英.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机制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聂继红.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融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4).
[7]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
[8]刘海陆,陶勇.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智库时代,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