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矛者》为例浅谈古希腊雕塑中蕴涵的人体美
2020-04-17宗辉熊念
宗辉 熊念
摘要:人体美在造型艺术中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最高超的课题,在各种造型艺术门类里,能把人体美表现的最完备的又莫过于雕塑。人体,人的身体之美,包括其比例的适度匀称,姿势的美好,力量感的刚柔变化,形体线条的节奏韵律,骨肉发肤的质感,从内部渗发出来的情趣与气质等等,确实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说到人体美,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么古希腊的雕塑又蕴涵着什么样的人体美呢?本文以波留克列特斯的《荷矛者》为例,浅析古希腊雕塑的人体美。
关键词:古希腊;人体美;雕塑;留克列特斯;荷矛者
中图分类号:J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64-01
一、古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背景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由于在希波战争中取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内部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成为整个“希腊的学校”的雅典,地不过方圆百里、人口包括奴隶3在内仅约40万人,但他在杰出的政治领导家伯里克利斯领导下,坚决打击野蛮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大力推行民主政治,同时开拓殖民地、发展商业性农业经济,也促进了制造业的繁荣,推动希腊在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正是在这样民主色彩的背景下,信奉神人类通,表现与赞美人、肯定人的力量,把心灵的完善与体格的健全相统一,把自然写实与和谐的美的理想相统一,才得以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最伟大的遗产。古代希腊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是:人体是最美的东西。雕刻家菲迪亚斯曾说:“再没有比人的形体更完善的了,所以我们才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
二、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的特点
1.和谐美。古希腊第一个著名的美学家是毕达哥斯拉,毕达哥斯拉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即“美就是和谐”,同时又指出:“只有人类才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人的生命也是一种和谐,身体可以比作一张琴,只是琴弦那长短粗细的对立在人身上是由冷热干湿的对立来取代的;由于人本身是和谐的,遇到外界的和谐便形成一种感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而产生快感。毕达哥拉斯的结论揭示了希腊雕像的审美趋向,古希腊人之所以看重人体雕像,固然有客观生活环境及生活习俗的心理准备(体育竞技者的裸身)等原因,但相继的动力,正是他们从人的身体上发现了和谐美,并在这里寄寓自己关于和谐的理想。毕达哥拉斯并不把和谐的理想空虚化,他进而提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的本质就是和谐。”
2.比例美。波留克列特斯的比例说,是和当时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相一致的。这一学派认为“数的和谐就是支配一切生活现象的客观规律”。波里克利托斯的名著《法则》阐述了他对人体美的比例见解,并制作了雕像《荷矛者》作为他的理论样板。古希腊,有人从数的概念创造的黄金律,是研究美的一种形式,数的概念也是古代希腊人的美学概念,《荷矛者》所制定的比例数,就成了当时赞赏人体美的一种理想化的标准了。
3.写实美。希腊人不满足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既定的雕刻程式,开始实际的和模仿真实对象。希腊人对运动的偏爱,使他们总是将体魄强健优美的运动优胜者的形象用雕刻形式记录下来。他们视神为最强健最有智慧的人,使他们总是按照完美的人的形象去雕刻和塑造神。古希腊哲学家从理论上阐述了模仿是人的一种天性,人天生就有模仿客观对象的冲动。因此,经过艺术家们不断的改进、丰富和发展这种模仿性的雕刻艺术,最终形成了希腊独具一格的模仿写实的雕刻艺术规范,这种模仿写实的艺术也成了以后西方艺术发展的基础。
三、《荷矛者》赏析
雕像《荷矛者》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会竞技优胜者德勒佛洛斯为模特创作的。这位荷矛的年轻运动员,身体发育的十分完美,体格健壮,肌肉发达。它提出了一个人体美的比例模式:人的身长与头的比例是7:1,波里克利托斯认为只有这个比例才是最美的数,它符合社会的审美观。雕像的姿势是左小臂上屈,手提长矛的青年竞技者缓缓向前迈步,重心現已完全落到右腿上,左腿膝盖弯曲,拖在后面的左足轻轻提起正待前移;两脚交替的动作节奏自内部有机的贯通到竞技者的上身;左臂屈肘向上吃力,右臂自然下垂在大腿外侧;头稍微向右侧斜转,目视前方,四肢的关系恰好是用力的左手和吃力的右脚相对应;放松的右臂和后移的有空间的左足相对应;左边是肩高而胯低,右边是肩低而胯高;腰部向右边稍微倾斜,因而右侧身体收缩,身体左侧送展,它表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对于因重心转移而引起体态微妙变化的精心研究与设计,确实使人的各部分位置、比例以及肌肉运动感趋于真实、丰富、有致,也使人的气质更为优雅完整。
四、结语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开创了人体美的一个时代,雕塑人体艺术成为了古希腊艺术的巅峰。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是发现、塑造和完善人体美的历史过程,也就是不能不是评审、锻造和升华人类人格美的历史过程。在这样的历史过程里,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敬意推崇古希腊的人体雕塑一人类能真正认识自身身体之美,不能不归功于古希腊。
参考文献:
[1]陈洛加.美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贻芳.艺术与生活审美指要[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3]贾涛.艺术常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