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机制的发展与创新
2020-04-17率伟华
率伟华
摘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克服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强化执纪监督,加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力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关键词: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大学生党员;全面从严治党
大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持续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1]。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机制,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一、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的基本任务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要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水平,使管党治党举措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党员,全面落实学生党支部主体责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从严,就是严明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各项党的制度,通过严格约束学生党员的行为,帮助学生党员成长成熟,逐渐将党的纪律自觉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治党,一方面要“治理”,完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惩治”,强化监督问责,实现标本兼治[2]。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管党治党常态化,真正把党员管理监督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全面”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党员的特点和每个党员自身的素质情况,丰富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使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党员。“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严肃党纪党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员评价监督制度。“治党”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全方位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充分把握政治标准,建立完善党员评价考核机制,科学制定涵盖考核目的、考核程序、考核内容的量化考核体系,定期对党员进行考评监督。要建立日常纪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等情况的日常管理监督,强化执纪问责;要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学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现状
近年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工作,更加强调学生党员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大学生党员质量显著提高,总体上均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中未能完全克服自身的局限性。黨员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缺少专门的党务干部队伍,影响了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监督不够深入,存在监督不到位、不严格现象等。
(一)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难以跟进
高校党员教育监督过程中,容易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发展前教育、轻发展后教育的现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往往发展前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后却难以对学生党员进行常态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监督。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制安排,大三、大四学生常常忙于考研、择业、资格证考试、外出实习等,经常外出学习、工作,同大一、大二学生相比在校时间较少,部分党组织对其的日常教育监督不能及时跟进。由于在外学生回校不便,党组织的一些活动不能及时开展,有时虽然能够给党员分配具体任务,但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缺乏监督指导,缺乏总结与改进,导致部分正式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思想上、行动上反而比入党前退步,出现了“积极分子跑步走,预备党员齐步走,正式党员退步走”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组织建设不够健全
缺乏专门的党务干部队伍。受限于高校人事编制等因素,部分高校党组织没有固定的基层党务干部岗位,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经常由学生辅导员兼任,导致其从事党务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时甚至因为“忙于业务工作”,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党务、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部分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流于形式,效果不强。一些高校党支部学生党员的管理监督主要由担任支委的辅导员进行,其他支委对学生党员的情况缺乏了解,无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甚至存在民主评议时不便发表反对意见,影响民主权利行使的问题[3]。辅导员兼职从事党务工作也导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深入,难以把握基层党建的正确方向,缺乏党务工作创新动力。
(三)组织生活有效性不强
组织生活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党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三会一课”以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读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学校党委会议精神为主,说教形式较多,难以引起青年学生党员思想上的自觉认同与共鸣,有的基层党支部忙于业务工作,甚至难以保证正常的组织生活的开展,党员缺乏日常的党性教育、作风教育、考察监督。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往往存在“空窗期”,毕业离校后组织关系尚未落到新单位的时间之内,党组织难以对其进行继续教育、监督,党员毕业后党支部人数的大起大落也影响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连贯性。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发展面临新形势,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应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上自身改革发展日程,着力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发展创新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的工作路径,提高工作实效性,持续不断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进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在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把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尝试推进支部书记与教研室主任等基层干部交叉任职,促进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在遵守人事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党务工作专职化的可行做法,培养专业的党务管理干部队伍,通过培训、学习、实际工作锻炼,全面提高专、兼职党务干部工作能力,鼓励干部加强基层党建理论学习,深化党内工作研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调查研究活动,聚精会神抓党务,增强队伍专业性。
另一方面,要精准设置支部,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有健全的组织生活。按照利于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监督、服务,密切联系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支部作用、促进中心工作发展等原则科学组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支部建设的创新形式,如在学生社团、学生宿舍楼等建立党支部,或者以学生课程教学班、科研团队等为基准组建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党员在各个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混编建立党支部,便于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在交流互动中加强思想引领。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保证毕业学生在组织关系落到新单位之前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党费按期缴纳。
(二)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树立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党员日常管理监督与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相结合。
一是要建立党员队伍常态化教育机制,将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党员培养考察档案,由专人把关负责,统一党支部思想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恒定有序,避免工作时紧时松,并且根据档案记录随时加以调整[5]。建立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与普通党员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听取学生党员的意见建议,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谈话了解、关注学生,教育培养学生党员。
二是要建立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学生党员述职、答辩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实事求是地阐述自己的入党动机、现实表现、努力方向,做到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建立学生党员挂牌监督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参加集体活动、参加考试等必须佩戴党徽,时刻提醒其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毕业生党员走入社会后,其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会产生巨大的转变与提升,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邀请毕业党员回校演讲,开展毕业生党员与支部学生党员交流座谈会等途径,将过去党员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转化为新党员教育培养的动力,形成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
(三)严格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党组织要从根本上杜绝“忙于业务工作”而忽略党务工作的思想,避免党务、业务“两张皮”,针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强调参加组织生活既是党员义务,又是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严格遵守组织程序开展民主评议和党内评优,严肃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把握组织生活的时代性,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发挥组织生活的战斗性,让组织生活成为大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在遵守组织生活制度的前提下,结合青年学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党员的具体情况,拓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方式,让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加灵活多样、富有成效。首先,针对高年级党员人员分散问题,可以“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在严格把握组织生活内容、制度的前提下,适当转变组织生活方式、方法,提前制定组织生活方案,利用学生考试、实习的间隙,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充分用好组织生活时间,开展学习、汇报思想,抓党建与抓学习相结合、相促进,将组织生活落到实处。其次,要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要变“单向灌输式”教育为“双向互动型”教育,从“书记讲党课”转变为“人人讲党课”。要求学生党员提前学习、调研、准备,支部书记负责把关,党员讲授高质量的党课,以党课讲授促进学生自学理论知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从传统的读文件学习转变为涵盖参观党建基地、开展党员服务活动、观看先进人物纪录片、主题演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培养党员的服务意识,号召党员向榜样人物学习。最后,要创新组织生活载体,引入网络媒介,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端等网络载体,探索推进微党课、党课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学习模式,探索建立党员网络社区,推进党员在线学习交流。
(四)完善监督测评机制,强化执纪问责
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监督测评机制,能够有效加强基层党支部纪律建设,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科学制定标准明确、程序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一方面要包括组织测评,另一方面也要包含党员自我测评,及时监督反馈每位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考评结果良好、实际工作表现良好的党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考评不达标的党员要进行相应处理,通过组织谈话、自我检查、限期改正等方式督促其改正自身缺点错误。对考核中暴露出的原則性问题,要强化执纪问责,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对于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组织纪律的党员,要严格追究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其次,党支部要明确监督测评的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学生党员,主动将党员监督抓在日常,对于学生党员的一些普遍性错误和苗头性问题,要事先预防,事中监督,防止问题发生,前移监督关口,形成基层党支部日常从严监督考核新常态。最后,党支部要以监督考核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工作。要将党员日常监督结果进行总结记录,建立党建档案,对于监督考核中暴露出的党员自身、党组织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反思、积极改正,认真履行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职责。
从严治党新形势要求高校切实加强自身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员既是党员,又是学生,他们与其他党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但他们思想上不够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特殊人生阶段。高校基层党支部应积极探索,不断发展、创新学生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指引,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2]黄吉庆,周琦.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2):14-18.
[3]谢莉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张艳霞.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习近平.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N].新华社,2018-07-04.
[6]北京建筑大学课题组,高春花.高校党委建立健全从严治党责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6(3):60-63.
[7]韩晓峰.对动态分散条件下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思考[J].军队党的生活,2017(4):46.
[8]郭鹤男,杨凯涵,尹月.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3):121-123.
[9]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