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夭折的新年计划
2020-04-17
2020年刚刚开始,就有不少小伙伴苦恼了起来:这一年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要等到年底一看又是一大堆计划没有完成。
这一幕好像有点熟悉,在每一年的开始阶段,这个画面总是会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闪现,不过结果呢——好像也就没有结果了,计划什么的,制定过吗?
宏大的新年计划,往往很少能完全实现。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研究了3000人发现,制订新年计划的人群中,88%的人会失败,虽然52%的人在一开始时感觉自己胜券在握。大部分人的年度计划甚至在一月的第二周就被忘得一干二净。心理学家表示,夭折的新年计划中间有科学道理。
“傻瓜”模式
无法完成宏大的计划
哈佛大学公开课的“幸福课”上,泰勒·本·沙哈尔教授问学生们:“有多少人完成了你们新年计划呀?”几乎无人举手,但当问到多少人当天早上刷牙时,绝大部分人都举手了。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
纽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翰·巴奇曾做过研究:应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人们的大脑有两套认知方式——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
这两套认知方式可以被比喻成相机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诸如睡前起床要刷牙这样的自动加工,就如相机的“傻瓜”自动模式一样,完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认知活动,然而当要完成年度计划这样有难度的任务时,需要控制加工的参与,特别是自我控制(通常叫意志力)的参与,这使得年度计划在抵抗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诱惑时,常常被打断。
适当吃甜食
提高自我控制力
了解这一点后,我们要怎样才能实现计划呢?
有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结果: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鲍美斯特教授的团队发现,血糖水平似乎就是进行自我控制的基础之一。他们专门做了一个实验:给一部分人喝糖水补充葡萄糖,而另一部分则喝无糖的饮料,有糖组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的表现,要高于无糖组。
2010年的一个研究也指出,当参与者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时候,他们在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在第二个自我控制任务上的表现下降;那些不相信意志力有限的个体,在压力情境下,在饮食、避免拖延和自制上的表现都会更好。
所以,如果你总是感到自己是战无不胜的钢铁侠,那么你很可能通过充分燃烧你的小宇宙,最终圆满完成计划;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有超人基因,那么就可能需要打鸡血,哦,不,是打葡萄糖!或者,来一块巧克力。
养成像刷牙一样的习惯
你需要一把启动“钥匙”
还有一个方式是,让它成为自动化加工,就像刷牙那样,习惯成自然。它可以让我们不消耗意志力,无需意识参与,快速地完成任务。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把计划拆分成具体行动,体验一下“乐此不疲”吧。
自动加工,还可以通过启动效应来进行。
在实现年度计划之中,运用启动技巧,无疑会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例如,跟那些一直在为目标而奋斗的人在一起,会受到激励,你就会按下自己的“启动开关”。就像你跟专业的人一起打乒乓球,球技会比与势均力敌的小伙伴对阵有所提高;在你目之所及的地方贴上标签、提示语,也能起到一定效果。比如,在冰箱门上贴个“胖子,你还有戏么?!”可能有助于你不去伸手拉门找吃的。
以终为始
把宏大计划分解到每一天
“以终为始”,是史蒂芬·柯维在他享誉全球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提出的第二个习惯。比如,你想拍一部电影。这是你的目标,是你的“终点”,你需要从这个“终”开始,完成拍摄计划中诸如完成剧本、拉到投资、选择演员、组建摄制组、开拍、后期制作等每一步,才能把目标实现。
史蒂芬·柯维提出,以终为始的原则基础就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第一次是头脑中的创造,即领导。第二次创造是行动上的创造即管理。头脑中的创造尤为重要。只有确定这是正确的方向才能把握接下来的事行之有效。从人生的角度讲,你希望以什么姿态离开就是你的人生使命和宣言,然后依此再改写人生目标。
那么具体到生活呢?比如你在新年开始的时候,立下一个“宏大”的计划——打算一年写52篇文章,怎么完成这一最终计划?你可以先把52篇文章具体到每周写一篇,然后根据通常的时间安排,決定这篇文章大概在周几去写、几点去写合适。或者,中途你会碰到瓶颈,那你还需要思考自己大概需要看哪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或者是不是应该去上个写作培训班。这些你都需要尽量做到可衡量化,甚至可以做出一张计划分解表格,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需要做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
此外,还有一些能让大家坚持完成计划的方法:
创造环境——学习最好就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健身就去健身房,环境对于人的作用也许看不见,但是影响却是巨大的;
经常提醒——写理由贴便签,在手机上设一个消息闹铃来提醒自己,拍小视频每天记录自己,不给自己任何机会找借口或松懈;
经常复盘——一年的目标实在太远了,如果不做月复盘、周回顾,没有时刻紧盯着自己目标或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这一场像马拉松一样的战役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新旧习惯捆绑——让新习惯快速融入生活,例如先养成早起习惯,然后在早起之后锻炼听力,这两个行为习惯就捆绑起来了;
新计划30天试用期——给计划30天的试用期,这一段时间内评估自己的能力,看看实现目标的难度,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