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关心河南纪实
2020-04-17张秋震
张秋震
1960年10月24日袁陈云视察河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是农业大省,是革命老区,也是陈云曾经调研、指导过的地区,这里留下了他的奋斗足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云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党团工作期间,负责并指导过河南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多次指导河南党的军事斗争、统一战线、政权建设、群众运动等工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陈云十分关心河南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先后到郑州、开封、三门峡、洛阳等地考察农业和灾情,对河南的农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作出了有力指导和给予了大力支持。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仍然牵挂着河南的工业建设和贫困群众,曾多次为河南的单位和英雄人物题词。1994年,他还向希望工程捐款,捐助给河南卢氏县的失学儿童,这笔钱托起了15名河南孩子的读书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2年6月12日,陈云主持召开全总党团会议,落实临时中央的指示,具体布置外省工作。他说:总的说,外省工作是放松了,现在在工作上要向外省中心地方转变。去满洲和河南的同志已不成问题,可以马上去。这反映出陈云对河南等外省工会党团工作的重视。
1937年11月底,陈云从新疆回到延安。从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历时6年多。他按照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创造性地领导党的组织建设、群众工作以及秘密工作,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对于全国性抗战开始后河南党的工作,陈云高度重视并进行指导。
1938年底至1939年初,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侵略者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即在军事上减轻对正面战场的进攻,重点转向巩固已占领的地区,以更多兵力封锁和“扫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时,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地区是日军进行封锁和“扫荡”的主要目标,也是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造反共摩擦的主要地方。中组部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全国,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成为陈云最关注的地区。
指导党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组织建设工作
1939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之后,陈云为研究、指导华北地区党的工作,作了大量调查研究。他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找人来、派人去”的办法,听取中共豫南省委委员王盛荣、中共晋西北区委组织部部长刘俊秀、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王世英、中共冀中区委副书记张君、中组部巡视团晋东南分团团长刘锡五、中共冀热察区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区分委书记吴德、中共晋察冀区委宣传部部长刘秀峰、中共晋东南区委书记林枫,以及中共冀南区委负责人、中共山东分局负责人等的情况汇报。他还单独同晋绥边区、晋察冀边区的7位党支部书记谈话,详细了解基层的情况。
在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陈云先后撰写出对晋冀豫地区、晋察冀地区、冀中地区、冀南地区、山东及苏鲁战区党的组织工作的意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指导方针。对包括河南在内的晋冀豫地区,陈云指出,这里是华北抗战的基点,也是保障黄河、联系黄河南岸的基点,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因此,这里的党组织必须正确把握统一战线原则,广泛开展群众运动。党的活动要深入到村,每个区先抓好一个地方,树立模范。
在指导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地区党的工作过程中,陈云十分重视开展群众工作,强调“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陈云多次指出:“如果不把这一环抓住,克服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的弱点,便无法坚持抗日根据地,无法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他要求各地党组织:“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并提出:“把区委和支部的注意力引向讨论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引向当地的群众工作,是今天严重的任务。”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接着将反共摩擦的重点从华北移向华中。陈云敏锐地意识到,“河南党是中央和华中各地联系的桥梁”,对这个地区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组织工作方面必须提前作出周密部署。为此,在1940年四五月间,他先后听取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兼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朱理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刘子久、省委组织部部长危拱之等关于河南军事斗争、统一战线、政权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1940年5月30日,他又同朱理治、刘子久等一起讨论河南地区中共组织工作问题,听取他们关于抗战以来河南党的工作路线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并对当时的工作方针与任务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目前的方针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敌人不来能伏得下,来了能挺得住。要以伏得下为主,避免在敌人来时挺不住。”“任务是巩固党,积蓄力量,准备长期埋伏。”巩固党“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组织建设上,陈云提出,为了巩固党,决定的因素是审查干部,党内进行教育,建立和巩固支部,搞好领导机关的组织与工作。要发挥支部在群众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打破本位主义,要培养有威信的干部。
在统一战线上,陈云主张要联合各阶层的民众,要争取中间分子并“经过中间分子去活动”,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做顽固派的工作。
在群众工作上,陈云主张要由公开转到秘密,由外部转到内部,并“注意于群众的福利”,领导民众斗争而不制造民众斗争。对工农群众以教育为主,对知识分子以思想工作为主,对妇女界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为主。要争取区保长、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和保安团(队),“这是巩固党的钉子”。对这些人中间的中共党员,“一般地不編入支部”,采取“越级领导”。“他们的工作,向着自己同业中交朋友”。开展群众工作,要联系基层实际,不能只从主观出发。
陈云的这些指导意见,对于加强和巩固河南地区党的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指导党的秘密工作
1940年11月19日,陈云同王稼祥、李富春等致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提醒办事处必须估计到“有被袭之险”,省委任何人常驻办事处内部都不适宜,必须下决心移到外面建立秘密机关,地点不必在大城市。他们强调:“保证干部安全为第一,电台联络暂时为次,切勿犹豫。”他们还要求办事处应“加强巩固内部,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并迅速建立两条秘密交通线:一条通到新四军第4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彭雪枫领导的豫东根据地,一条通到新四军第5师军政委员会书记、师长兼政委李先念领导的鄂中根据地。不久,陈云获悉国民党特务已掌握中共河南省委及洛阳、郑州地委负责人的情况后,立即通知他们“查明叛徒,并注意干部与组织的安全”。他还要求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在“适当时机内把这批干部撤退”,特别是“撤退已暴露的干部”。后来,中共豫西五个地委及所属各县党组织,因河南省委机关出现内奸而遭到破坏,陈云立刻指示中共陕西省委“帮助河南省委撤退已暴露的干部”。当地党组织按照陈云等的部署,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960年10月26日袁陈云在河南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十分关心河南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尤其关心粮食、水利等农业发展情况,陈云还曾专门到河南视察,深入工厂、农田、水库指导工作。
关心河南水利建设
陈云一向关心水利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陈云就指出:“水在农业里头非常重要”,“水利建设是治本的工作,是百年大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重视黄河治理工程,陈云非常支持国家对治黄工程的投资。其中,修建河南新乡长垣县石头庄溢洪堰工程的决定,就是陈云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慎重作出的。该工程需经费人民币1800亿元(旧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国民经济正处于艰难的恢复时期,要拿出这么多钱修建黄河分洪工程,是要下很大决心的。1951年8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黄河溢洪工程宣告竣工,黄河防汛的严重局面得以缓解。陈云一直没有忘记他批准的石头庄溢洪堰工程,后来多次询问石头庄溢洪情况。
1955年7月18日,陈云在国务院第十五次会议讨论《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时指出:“开发黄河是件大事,如何把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水利部门几年的工作经验,治理河流,必须干流和支流一起治理,发电和防洪相互结合,进行整个流域的规划。根治黄河,需要科学和群众工作相结合。水土保持要依靠群众,移民也要依靠群众。”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水资源相对匮乏。1960年10月22日,陈云在同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水是很重要的。一取天然之水,二取地下之水,三取外来之水。河南水不够,需要从南方借水,要研究水的来源问题。
1958年、1959年两年间,陈云还先后两次到河南参加毛泽东召集的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和第二次郑州会议。第二次郑州会议在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亲临河南视察工作
在农业和粮食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困难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为了考察灾情、寻求对策,1960年10月18日,陈云拖着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身体,在国家计委委员兼农林水利局局长王耕今等人的陪同下抵达郑州,开始对河南进行考察。
当日上午到达,下午陈云便听取了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等人关于河南省当前情况和问题的汇报。在此后的几天中,陈云又连续召集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一边听取工作汇报,一边座谈研究经济形势。在详细了解河南的经济困难之后,陈云说:“两年来灾荒特别严重。应当看到,困难的时间不仅是今年,今后两三年还是有困难的。现在粮食需要量增大了,消费量增加很多,生产赶不上消费需要。”“现在压低口粮标准,是不得已的办法。”
针对河南当时的具体情况,陈云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他提出两三年内解决农业困难的四条办法:(1)“贯彻好政策。毛主席讲的三级所有制,五年不变。现在看来,这条政策真正贯彻下去,并不怎么容易。这一条政策不确定下来,就不能调动生产积极性。”(2)“农业方面的劳动力要固定下来,长期不变,不调出,能够回去的要回去。”(3)“工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援农业。”(4)大种瓜菜,要坚持粮菜混吃、“瓜菜代”的办法。在这四条办法中,农村政策是第一条。
针对粮食问题,陈云在座谈中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调动5亿农民积极性。5亿农民都积极起来,事情就好办了。如果5亿农民没有积极性,要想使粮食过关是不可能的。政策是第一,其他都是措施问题。现在可不可以立一个章程,明确公社搞什么,大队搞什么,小队搞什么,个人搞什么,保证多少年不变。”“河南省委在农村工作中除了布置其他工作外,特别抓住‘安排农村生活。他们认为口粮那样少,安排好吃饭是最大问题。他们说只要每人加两三斤菜,生活可以过得去的。因为吃饭问题是农民当前最迫切的普遍问题。同时为了纠正‘一平二调的思想,为了改进干部作风,必须使农村党和公社干部知道农民的具体生活情况,必须把安排生活吃饭作为中心,才能纠正‘一平二调等等的错误缺点。我看这点在全国有普遍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单是受灾省而且在平收省、丰收省,口粮都是紧的,因此安排好吃饭问题是农民的迫切要求。”
陈云还针对河南的情况,列出10个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题目:“(1)人拉犁的情况有没有?有多少?在哪里?(2)需要有多少粮食留在农村才是适当的,才能保持必需的生活水平?历年调入城市的粮食是多少?有什么变化?(3)上一个年度水利工程是不是上得多了?多了多少?(4)城市人口增加了多少?都增加到哪些方面去了?(5)群众生活情况,把解放前后、合作化前后、公社化前后比较一下。河南群众吃什么饭?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6)‘一平二调的情况有没有?有多少?(7)城市50万人下農村,能否持久?下去的都是哪些人?(8)工业能支援农业的有哪些方面?农业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支援?(9)经济作物(棉花烟叶等)总的趋势如何?吃粮标准降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会不会下降?(10)分专区统计历年粮食调出调入情况和原因。”
另外,发展农业要生产制造一些实用农具。陈云认为:制造小农具,要用一些好钢。有人不愿搞小型钢材,因为要增加规格品种,就要增加轧机,影响总产量。抓钢铁工业,第一要抓矿山,第二要抓轧机。钢铁厂一定要注意钢的品种问题。工业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援农业,是陈云在河南考察中提出的解决农业问题的一条办法。在河南,陈云致信周恩来,提出将外贸库存的5000吨橡胶和11月份即将进口的3000吨橡胶安排制造农村用的胶轮车。
在河南期间,陈云还先后到开封、三门峡、洛阳等地视察。在开封,陈云参观、考察了相国寺、龙亭、铁塔等名胜古迹。考察时一再叮嘱开封市负责人,一定要把经济搞好。在三门峡,陈云冒雨在水库大坝前详细地听取了关于大坝建设的情况汇报,并严肃而认真地告诫大家:“大坝是涉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把工程建设好,保证万无一失。否则出了问题,大家都要坐班房,也对不住子孙后代。”
10月25日至27日,陈云在洛阳市考察。其间,陈云听取了中共洛阳市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视察了第一拖拉机厂、矿山机械厂、轴承厂、柴油机厂,并同各厂领导及劳动模范代表进行座谈,鼓励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由于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而带来的种种困难。陈云在视察河南柴油机厂后,为勉励大家自力更生,把柴油机厂建设好,还为“河柴”挥毫写下了“努力奋斗”四个大字。在洛阳期间,陈云还参观、考察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等名胜古迹。
这次调查,陈云沿袭一贯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脚踏实地,乐观自信,既看到暂时的困难,又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案,在仔细算账的基础上,分清轻重缓急,对帮助河南克服经济困难、妥善安排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6年7月26日,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身体情况,说神经功能失调有所好转,但头晕病仍未痊愈,上午仍有低烧,体力还比较差,每天只能散步1000多米。信中还说,自去年6月以来的重要电报、文件都看了,希望能看到包括河南在内的北方八省农业小组的材料。病中的陈云仍然关心河南农业的发展情况,希望改变河南农业的面貌。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仍然牵挂着河南的工业建设。曾为河南的英雄人物题词,勉励人们学习河南英雄人物的精神。他还关心河南的教育事业,关爱河南贫困学子。
关心河南工业建设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这个厂是毛泽东亲自敲定的厂址、周恩来亲自任命的厂长,是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1960年,陈云到河南视察,曾到该厂视察并进行具体指导。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仍然牵挂着河南地区的工业建设,仍然关心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发展。1987年6月27日,陈云为洛阳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题词:“发展多方联合,振兴农机工业”。陈云的这一题词,体现了他对河南农机工业的关心。
为河南英雄人物题词,发扬英雄人物精神
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社会上存在着的浮躁、价值观扭曲、不注重实干、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等不良现象,陈云提出要向革命英雄人物学习,要发扬实干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要脚踏实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1987年,陈云为河南籍民族英雄杨靖宇题写“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以杨靖宇命名的靖宇县题写县志名《靖宇县志》,勉励人们学习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
1989年10月7日,陈云应河南省济源市政府邀请为王屋山风景区愚公村修建的大型雕塑《愚公移山》题词:“发扬愚公精神,艰苦奋斗创业”。陈云的题词激励人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惧困难挑战,埋头实干,把社会主义事业一代一代接续建设下去,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1990年5月4日,陈云应焦裕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及殉职的地方河南省兰考县党组织、人民群众的请求,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题词:“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学习”。5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题词。陈云的题词,对于激励河南的党员干部乃至全国的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的崇高精神,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心河南的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十分关心河南的教育事业,心系河南的贫困学子。
1980年,河南中州大学成立,陈云亲笔为中州大学题写了校名。这体现了陈云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支持和关怀。
1994年4月6日,陈云在上海休养期间,从《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机关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第二天就立刻委托身边工作人员从他的存款中取出5000元送到青少年基金会,捐给希望工程的孩子们。他还专门叮嘱工作人员要转告基金会的同志:“这笔钱要捐助给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并且要保密。”这笔捐款后来落实到河南省卢氏县汤河乡和朱阳关乡的15名失学儿童身上。卢氏县不仅是贫困山区,还是革命老区,非常符合陈云捐助的要求。11月,陈云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转来的几名小学生代表写给他的信后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能让儿童失学,应当动员全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題。
陈云的每一次题词都倾注着他对河南深深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陈云的捐款善举,体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祖国未来的关切之情,也显示出他对河南教育事业的关心,对河南贫困学子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