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概述
2020-04-17奚文露
奚文露
摘 要: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在经过对西欧无产阶层争斗经历的总结之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伟大著作。通过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科学理论与工人的革命运动相结合,指导了工人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宣言》里面的科学理论对今后成立無产阶级政党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时代背景;译者身份;译本结构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背景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主导了欧洲主要国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其他欧洲国家开始施行经济革命。其中,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变化最快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显现,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危机不单给社会的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影响了无产阶级和工人。资产阶级不断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镇压力度,以消除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使本来就贫穷的工人阶级难以生存。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之间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斗争的规模也逐步加大。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就反映了这一状况。工业革命后,由于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强烈不满,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无产阶级纷纷进行起义,但最终无一不走向失败。尽管这些无产阶级的起义遭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压制,但却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开始出现。队伍的壮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这也激励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观点中,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统一,同时也必须抵制各种错误的观点,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正义者同盟邀请,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行改组并决定最终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到了1848年,《宣言》在伦敦出版,并被翻译成6种不同的版本,以便更好地传播。迄今为止,《宣言》已经发行了1000多个版本,这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宣言》在发表之初,仅仅包含一篇简短的引言和四章内容。在公开发表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对内容进行任何更改。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写序言的形式,来对《宣言》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增补和阐明。马克思和恩格赋予了《宣言》新的意义,并将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革命斗争的变化结合起来。因而,当前的《宣言》包含七个序文、引言和四篇正文。
《宣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思想——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同时对资产阶级及其生产模式的本质进行了剖析。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并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社会错误的思潮,为备受压榨的无产阶级指明了革命的路线和方向。
三、《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
《宣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具体的系统的阐释,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对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的革命都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宣言》被引入中国,中间经历了从片段式节译到全译,译本的质量愈加提高,翻译体系越来越成熟,内容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节译
在中国,《宣言》一开始是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传入的。1899年,来自英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尔初次提及了马克思和《宣言》。李提摩尔本来想通过《宣言》的内容告诉清政府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但在他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宣扬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开始流传。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新的改革变法之路,开始向西方学习并逐渐将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引入中国。其中,在日本版《宣言》出版后,留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其思想。此外,资产阶级革命家也翻译了《宣言》的局部内容,以马君武、朱执信等人为代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开展。20世纪初,马君武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书中发表了马恩二人的《宣言》以及其他的著作。之后,朱执信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中也同样对《宣言》持有极其高度的评价,这也是第一次更为具体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
俄国十月革命后,《宣言》的传播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译者自发译介的新阶段。其中,李大钊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在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文章中,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宣言》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质的进步。
五四运动后,《宣言》的翻译由零散的片段式节译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之下,中国共产党终于诞生了。
(二)全译
1.新中国成立前
1920年8月,《宣言》在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诞生了,在上海出版并由陈望道进行翻译。之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
1930年,《宣言》的另一个翻译版本出现在上海,由党的优秀干部华岗着手进行翻译,华兴书局出版。该版本是的《宣言》第一个中英对照的版本,且多次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出版。在中国共产党组织下,《宣言》的翻译不断发展,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各种翻译不断出版。
2.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由于党的规模快速增长,许多新成员的理论修养不一致,使得党的理论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推行和出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中心工作。此外,中央还设立了一个中央编译局,还为其提供了大批的经济和人力支持。这些都为开拓马克思经典著述的新篇章有着极大的作用。
1949年11月,解放社颁布了1948年苏联莫斯科外文出版社《宣言》的转载。1951年1月,出版了单行本,并成为了“干部必读”的书目之一。同年,还发行了精装本和通用版,发行量高达212万份。
自1958年到现在,《宣言》先后出版了六个版本。一个是在1978年根据德文原文重新进行校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他五个是由中央编辑部出版。
《宣言》先后在中国出版了十几种版本,每个新译文的质量都会有所改善,词句也越来越精确通顺。译者所翻译的译本隨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对译本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这些对于提高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质量十分重要。
四、《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译者身份以及译本结构的差异
(一)时代背景差异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译者的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宣言》的翻译比较研究不能忽视翻译创建时代的背景。
1.共产党成立前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知识分子对中国面临的危难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因此推动发行了多种中国刊物和多种思想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长期受压迫的无产阶层带来了希望,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此,中国诞生了第一本《宣言》全译本,对中国近代及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而诞生。
2.大革命失败后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面临开始严峻的挑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度的反思,也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中共六大结束之后,组织委托华岗对《宣言》进行翻译。但是,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瓦解后,马克思主义译著的出版被禁止,中共马克思主义编辑出版业面临严峻挑战。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华岗所翻译的和上海华兴出版颁布的《宣言》以伪装本的方式进行了发布。其中,“共产党”三字不再保留,仅剩下“宣言”两个字。在这一时期,《宣言》得到了更为遍及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1943年,二战即将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也面临着胜利。与此同时,国共党与共产党的关系也愈趋紧张。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伪造和修改了中国的历史,主张封建主义,捍卫法西斯政权,反对共产主义。同年,在共产国际解散之际,国民党宣布遣散共产党并废除陕北特区。同年六月,国民党又调动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起了进攻。但是,因为解放区人民的剧烈反对以及全国进步人士和国际言论的反对,国民党不得不中止了此次摩擦。国共局面进入僵持阶段。在文化背景方面,国民党出台了《国民党中宣部传品审查条例》,在此项条例中,严格禁止宣扬共产主义及阶级斗争的一切行为。然而,商务印书馆依然出版了许多被禁书籍,其中就有陈瘦石翻译的《宣言》。
(二)译者身份差异
译者的身份和政治地位影响着译者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翻译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1.党内人士
党内的《共产党宣言》译者都信奉马克思主义并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指导思想,他们也熟悉马克思主义内容,翻译文本更加准确,促成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流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手册是陈望道译本,接着1930年中国翻译出版的华岗译本是第二种《宣言》译本。华岗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理论家和翻译学者,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奉者,华刚也同样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重要性。
2.党外人士
陈瘦石是国统区的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者,1943年,他出版了第五种中译本的《宣言》。陈瘦石主修英语文学专业,在没有读过其余版本的译本下,他依靠着自己高超的英语水平,对《宣言》进行了翻译,译文的质量也非常高,为以后改进马克思经典文本翻译水平提供了教材。
(三)译本结构差异
1.陈望道译本
陈望道所翻译发表《宣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全译本,其于1920年8月在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在版权页面显示了原作者为马克思和安格尔斯,翻译是由陈万道翻译。首版译本是竖排版,纸张大小为32开,页数约为五十六页。同年9月再次出版,版本结构和首版相同,唯一的不同就是纠正了错别字。封面图案没有变更,依旧是马克思的半身画像,但封面颜色变为了蓝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望道译本被数次翻印,广为传播。
2.华岗译本
1932年在上海出版了由华岗翻译的中国第二本《宣言》的全译本,这也是第一次由党内组织出版发表的。该译本以伪装的形式进行出版,封面仅保留“宣言”以掩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实目的。在这个版本的《宣言》中,序言是第一次被翻译,同时该版《宣言》通过比较英文和中文的格式进行排版以便于阅读。华岗版《宣言》很快就被数次重版发行,深受读者的喜爱。
3.陈瘦石译本
陈瘦石对《宣言》的翻译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被非共产党员翻译并在国民党地区合法出版的翻译。该译本全书64页,64开,竖排简装袖珍本,分两卷出版,上卷四篇,下卷三篇,此外还包括八个附录。在该版本中,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时间并没有显示。左上角有一个红五星以及一个镰刀铁锤,右边写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陈瘦石译”几个字,而在封面的中央,写着书名《共产党宣言》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而经典著作的中国化同时也与经典文本的翻译有紧密的联系。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层面的翻译,还与现实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对现实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进一步分析和破解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从时代背景以及翻译者身份背景和译文版本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谭渊.《共产党宣言》汉译历史与译本演变[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5]陈红娟.《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4).
[6]孙婵.《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1919-1949)[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7]董庆蓓茜.《共产党宣言》译本差异及其传播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7.
[8]张国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1899-1945)[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