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线上的专家:四转阵地,坚守一线

2020-04-17汤炜玮谯玲玲

党员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区武汉市医护人员

汤炜玮 谯玲玲

大年三十,带领一支50人的医疗团队接管武汉市第五醫院的两个病区和三个发热门诊诊位;

2月6日,带领45人的首支医疗队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成立了该院首个病区第16病区;

2月1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被紧急征用为重症定点医院,他又回到医院,成立了9楼感染22病区、23病区。

最近2个月,身为重症医学专家的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已前后4次转换抗疫阵地。

每天在医院,忘了外面时光

范学朋说,和同事一起奋战,很多同事让他感动。

早期涌向医院大量病人、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紧缺,给范学朋和同事们带来巨大压力,为了节约时间和防护服,医护人员有时一天只吃一次饭,喝一次水,上一次洗手间。“有位同事连续20个小时穿着防护服。”范学朋说。

范学朋说:“有位同事,发现自己出现腹泻症状,担心自己感染,赶紧通知我们。结果他第二天早上又跑来要求上班,说自己不是这个病引起的,自己不上班,同事们更辛苦。”

战“疫”使范学朋忘了上下班的时间。1月初起极少能够回家,他睡在办公室,饿了就吃方便面、盒饭、速冻饺子。

大年三十,他从中午起转运病人至武汉市第五医院,在陌生的医院里建病区收治病人,忙到初一凌晨近三点才吃了一份泡面。初一有人问起春晚致敬白衣天使看了没,他说不知道。听人说起元宵节,他仅回复“噢”一声。今天是周几、又是什么节,他已完全没有概念。

2月6日,好朋友提醒:“今天是你儿子的生日,记得祝他们生日快乐。”他才想起给阻隔在罗田老家的双胞胎儿子说了声生日快乐。

尽一切可能,给病人希望

面对新冠病毒,身为医生有时也会感到无力无助,新冠肺炎患者跟他平时在ICU拼尽全力去抢救的病人不太一样,有的看上去不错,却出现了肺纤维化。他要求自己和团队拼尽全力救活患者并改善生存质量。

大部分患者比较理解和配合治疗,有的患者因为害怕而格外悲观,更有部分患者住进隔离病房后,感到绝望。他指导团队耐心跟患者科普疾病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营养支持,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大部分患者恢复得很好。

到达雷神山医院之后,他将提前准备的科普小册子贴在了每间病房的门背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患者将会接受哪些治疗措施,通过文字一一告之患者。他要让患者知道,他们与病魔抗争的终点在哪里,光明在哪里,希望在哪里。

战“疫”中,人人都是英雄

有人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范学朋却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就像其他的职业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面对严峻的疫情,范学朋说不是不害怕,“都是人,不是钢铁之躯。”他说,他也会担心牵挂孩子父母,可如果因为害怕感染而都不去做事的话,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和父母能够幸免?他只是一个身穿白大褂的人做了该做的事。面对疫情,没有人能置身度外、独善其身,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有摘下口罩的那一天。

范学朋的妻子是协和门急诊总护士长,也在一线。除夕夜零点,双胞胎儿子分别给他发来一个20.20元的红包,叮嘱他好好休息、注意安全。

支援外院或建隔离病区时,范学朋的用人原则是,男同事冲锋,女同事留守。后来女同事有意见,也都要求到一线去。有同事从一线撤回,自我隔离14天后检查结果还好,再次要求上一线。

猜你喜欢

病区武汉市医护人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