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明:从医30载,至真至情好院长
2020-04-17赵雯
赵雯
2月18日,武汉市武昌医院一片悲鸣,运送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遗体的殡葬车缓缓驶出……
妻子蔡利萍失声哀嚎、紧紧追赶也无法再见丈夫一面;
医护人员难掩悲痛,想追赶院长离去的身影,却脚步沉重;
病房内,在岗的白衣战士们,在无人处偷偷哭泣,泪水沾湿了口罩,迷雾了护目镜;
武汉三镇的市民,默默为远方的这位好院长送行……
没等到春暖花开,刘智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
近日,湖北省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个名字,从此铭刻在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上。
51岁生日发的朋友圈成绝笔
2月11日,是刘智明51岁的生日。当天,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组照片,配文说:“几件大事值得纪念——ICU医护团队为我在病床上过了个生日;剃了个大光头;离开呼吸机十二小时以上,用经鼻高流氧合可达90%以上。”照片中剃了光头的刘智明,依然十分乐观地比着胜利的手势,但仍可以看见他当时明显瘦了许多,两颊凹陷,眼底有青黑。
此时,他已经在病床上躺了半个多月,医院为其请来全国最好的专家,全力救治。
大家纷纷在朋友圈下鼓励他。他回复:“我撑了20天,还是活着好。”
谁都没想到,这竟是刘智明发的最后一则朋友圈。
其实,刘智明的病情一度好转,他自己也一直坚信会一天天好起来。但没想到,刚过完生日3天,刘智明病情忽然加重,即使用上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也降低的很快,只剩插管最后一条路。
之前,刘智明曾经对自己主诊医生说:“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因为作为医生,刘智明明白插管的危险,当气管切开,大量的气溶胶将从他的身体里涌出来,对于为他插管的“战友”而言,是种极大的感染威胁,他不愿意同行为他冒风险。
他应该也会猜到,他的战友,拼上性命也想救他。
参与抢救的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太生向记者透露,2月14日,刘智明转入了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重症监护室后进行了氧气插管,但病情没有明显缓解。2月17日,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所有国家级的专家对刘智明的病情进行了讨论,进行了ECMO人工心肺最后抢救措施,但是仍然没能挽回刘智明的生命。
2月18日10时54分,刘智明不幸离世。
一直战斗,直到无法再战斗
1月21日下午4点,武昌医院被指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治医院之一。作为院长的刘智明迅速反应,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下午6点,武昌医院发热门诊开始接诊。
之后的两天,刘智明和同事们一起,熬了几个通宵,转运病人和紧急改造病房,腾出500余张床位,全院投入战斗。
同事们看到的是,在防控战役打响后,刘院长一直冲锋在前;没看到的是,此时刘智明的身体已经出现不适,从1月中旬起,刘智明就持续低烧了一周多,而且还有点喘。
医院刚刚改造完成,刘智明就倒下了。
“他在大学里面一直打篮球,身体一直都不错,我们都没想到。”武昌医院纪委书记洪毅回忆起老同事,几度哽咽。
“我们哪里知道,他是带着病熬了3个通宵啊!”武昌醫院党委书记王力霞心疼无比。
已经进入重症病房的刘智明,依然放不下身上的担子,惦记着病人收治情况和核酸检测试剂盒是否到位,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从白天到黑夜。他还不忘鼓励同在病房的“病友”,对大家说:“外面的天多蓝云多美,要活着出去。”
确诊后,刘智明更担心由于自己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在病床上,他一个个打电话,询问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听到同事们都还好的消息,他才放心。
从医近30载,成为好医生、好院长
“以往每年过年,我都要收到刘智明的电话,没想到……”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悲痛地对记者说。
1991年,刘智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原郧阳地区医院)工作,时任神经外科主任的涂汉军是他工作之后的第一位专业启蒙老师,手把手教他如何治疗神经外科疾病。
“他年轻的时候非常阳光帅气,善良、开朗。”涂汉军追忆说:“在他还没入党的时候,就十分热衷于共青团活动,公益活动上一定有他的身影。”
涂汉军说,刘智明有非常好的医德,“他对患者饱含爱心和同情心,责任心也强,共事5年,我从来没有听说病人对他有过意见。”
之后,刘智明调任武汉,先后出任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务科科长、副院长,武昌医院院长,从神经外科业务领域转向医疗管理和医院管理岗位。
一直与刘智明经常联系的涂汉军说:“到武汉后,刘智明成长的很快,刻苦钻研业务,不仅成长为一个好医生,也成为一个好院长。”
“他不仅对患者好,对员工也好。这次疫情发生后,作为管理者的他,其实可以不必在一线亲力亲为。他挺身而出,是为了和员工一起战斗。”
武昌医院和他共事过的同事追忆起这位院长,都称其是“专家型”“智慧型”的管理者。一位医护人员在朋友圈悼念这位好院长说:“总不时张望电梯口,好希望像往常一样,一抬头您从电梯出来,径直走到护士站,面带微笑问我:病区都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
原以为只是分开战斗,却成永别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比他小4岁,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任护士长。
“战疫”让这对夫妻,分别走上了各自的战场。
蔡利萍的同事都知道,她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那是 2019 年 11 月她做颈椎手术留下的。此后,她一直在家休养。
可是,当疫情来袭时,蔡利萍却坐不住了。
“其实夫妻二人都是医护人员,但是蔡护士长不放心科室那帮孩子。”第三医院护士汤家亮告诉记者,“那帮孩子”是一群 90 后为主力的 ICU 护士。而她,是年轻护士们最爱的“蔡妈”。
蔡利萍所在的重症病区被视为“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疫情期间,蔡利萍忙于危重患者、医护团队的磨合,还有设备、防护物资……每次进隔离病房前,她都会一遍遍检查护士们的防护服穿戴,并在白色的防护服上写上鼓劲的话语。
和所有奋战在隔离区的白衣战士一样,蔡利萍每天下班后脱下防护服,里头的深绿色的短袖洗手衣,早已被汗湿透。
出了“红区”,她的头一件事都是与丈夫视频通话。刘智明病情危重时,蔡利萍曾在视频中,哭着对丈夫说:“我来陪你吧!”屏幕那头,已不能说话的刘智明依然对妻子摇了一下头。
他知道,妻子同样战斗在紧张的抗疫一线。
血未冷、泪未干,战斗还在继续
汤家亮说:“刘院长温文尔雅,但做事雷厉风行、十分果敢,而蔡护士长则十分亲切。当时我作为新人刚进医院时,刘院长已经是院领导了,但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每次我们遇到困难,他们都十分耐心教我们。”
汤家亮说:“正是在我们入职时,像他们这样的高年资医护人员言传身教,才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白衣天使的责任和使命。”
不仅如此,如今,蔡利萍依然在那个“离战火最近”的战场上。对于丈夫的去世,她不愿意多言,只埋头继续救治患者。
刘智明的女儿如今在湖北医药学院上大一。29年前,曾是刘智明老师的涂汉军,现在也是刘智明女儿的老师,他说:“很多医生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医,但刘智明却一直希望女儿能继承他的衣钵。”学校已决定免除刘智明女儿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我们要把她培养成她爸爸那样的好医生,以告慰刘智明在天之灵。”
3月1日下午,武汉市武昌医院传来好消息,一位93岁高龄的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出院。这样的好消息每天都从武汉各个医院传来,这应该就是对刘智明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