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社会中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2020-04-17白雯羽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时代背景

白雯羽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开放社会中文化的认同这个主题,对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时代背景、文化的兴替及如何应对这样的文化传承与变迁展开讨论。在时代背景中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人口构成与素质、人口流动四个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兴替旨在论述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现状并说明二者的关系。然后针对如此背景与现状,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开放社会;文化认同;时代背景;文化兴替;文化多元

一、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地文化的趋同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加速席卷各国。除个别特殊国情的国家和地区还保留着旧有的文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开始趋同。文化的变迁是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在经济搭着网络的高速路发展的21世纪,文化的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同网络发展的速度成正比。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全世界的人们对于国内外的大小事件都能有所了解,自由的网络环境也使得思想极大程度的解放,由此,不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外来文化的吸收亦或新文化的兴起都有了广泛的受众与高效的渠道。

(二)中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文化交融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个多元的文化体,从古至今,不论是国家政权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汇还是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融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的包容性。改革开放之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体各方面的往来,一方面体现出中国的友好与自信,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那种曾经作为世界文化大国的骄傲,使我们对于各国的文化秉持着更谦虚的态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多地接觸世界各地的文化,在对外来文化接纳欣赏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审视自己的文化,逐渐实现文化的交融。

(三)我国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普遍让我国的人口素质不断提升。现如今的社会中流砥柱和新一代青少年大多接受过文化教育,尽管社会开始呈现老龄化,但人口结构中老年人还占比不太大。高素质人口和年轻人更容易接纳外来事物及适应新生事物的存在,同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新的发扬和属于自己的反思。网络为年轻人提供了平台,各大社交软件平台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传播价值观的舞台,相应而生的各类新职业新群体又在不断创造着文化并借助互联网传播出去。

(四)人口流动

过去,人口流动的原因除了天灾人祸就是政策移民的被动流动,现如今的人口流动多数为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流动,且流动人数指数型增加流动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和国际间的流动使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活中相遇共处,在文化震惊的同时学会理解别的文化也传播自身文化。配合网络,我们不用刻意去找寻就能发现多元文化的痕迹,新生文化也处处萌芽着。

二、文化的兴替

(一)传统文化的衰落和复兴

近代以来,我国由于被先前闭关锁国所累,国际地位大不如前,长期的动荡与向国外学习的浪潮使得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迅速削减,文化自信荡然无存。这就使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文化处于衰落的态势,在个别的年代甚至被视为糟粕遭到打压和破坏,一味接纳和学习国外的文化,似乎传统文化不再占据主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入,我们对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也在提升,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回到绝对的主流文化上,但由于社会在转型,我们弘扬的传统文化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承袭于旧时的文化,而是结合时代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筛选,将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文化发扬,将旧时的带有封建性的压迫性的糟粕剔除。

(二)新文化的兴起和淘汰

新的文化元素在任何时期都会涌现,而在当代尤其活跃,这得益于我们高度发达的网络。对于我们而言,区别于本国传统文化的都可以视作新文化,尽管有些文化在国外已存在多年,但还没被我们认识和接纳。网络扮演了不同文化间的桥梁,一个短短的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远在千万里之外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社会习俗,感受别样文化的精神内核;一个普通网民拍摄的视频,可以引发全世界人们的讨论和模仿;一个新的发现或发明,可以打破千百年的生活习惯解除权威不可撼动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新的文化元素容易异军突起引领时尚,也容易转瞬即逝,很多网络用语甚至纳入词典,成为新的形容词,也有一些网络歌曲几周火遍世界但之后无人问津。更有一些自产生起就对社会和谐不利的文化元素,在特殊群体内受到追捧,被社会大众认识到其消极的本质之后遭到抵制,要么转至地下,要么接受整改。总之,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规律的文化,终将被淘汰被遗忘。

(三)新旧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很多网络用语被写进词典就是很典型的新旧文化的融合。此外,戏曲的改编和古诗词的演唱也喜闻乐见。传统文化对于新兴文化的接纳不仅在于对其发展的不排斥,更体现在二者可以相得益彰,以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流行元素为形式,用新的表达方式发扬传统文化的美。不可避免的,新旧文化也会产生冲突。例如,吸食大麻在美国是合法且在部分群体内是很流行的事,但在我国不仅法律难容,更与自古以来提倡的克己精神不符;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也体现两代人接触的文化的差异,青年人向往自由,追求未知新鲜的事,勇于实践,而中年人重视安土重迁,做事保守事故,安于现状。两代人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同见解,也都在坚持己见同时也在妥协,我们对于外来或新生的文化似乎开始都感到震惊和排斥,后来也学会接受逐渐适应其存在。新旧文化就是这样在空间和代际之间产生着冲突,之后不断融合,周而复始,没有绝对的传统也没有绝对的新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如何看待、处理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一)总体上应顺其自然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等现象,更为主观,发展规律与传播途径也更多样。现如今开放的经济政治格局下,对文化发展和交流的态度态度也应是开放的。对待主流文化,要保持重视坚定自信,对待非主流文化也不要刻意打击,因为主流与非主流从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文化在传承与变迁中更是如此。自我的文化与他者的文化也不再泾渭分明,世界范围内,衣食住行渐渐趋同,法律道德标准也互相借鉴,加上经济政治交往人口流动等因素的推动,文化定是水乳交融,共同发展。文化异同是文化相互借鉴的动力,所以异同比相同要更精彩。在世界文化彼此融合趋同的大势下,保持文化异同性要比相同性难得许多。所以我们对待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总体态度就是要顺其自然,让文化的活力在开放的社会中熠熠生辉,结出丰硕果实。

(二)对新兴文化注意甄别

我国在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文化主旋律,不论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一些本质性的要求,那就是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一些外来的新兴的文化,要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入侵,要么是毒害青少年的消极负面文化,对于这样的文化,要注意甄别并在传播早期遏制住。有目的的文化入侵如果没能识别,慢慢改变人们思想,最终腐蚀心智蒙蔽双眼造成特别恶劣的后果;而消极负面的文化不加以遏制就会毁掉一大批青少年甚至儿童,人生不可逆,这些负面影响也会终身跟随。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一些奢靡享乐之风不经意间兴起,大到行政人员小到平常人家,拜金主义盛行,浪费成习,全球资源面临枯竭的困扰下,此类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不应提倡。此外,很多民间的习俗,如闹婚等在传统陋习和增添意义下发展地恶俗又危险,也需要甄别和坚决抵制。

(三)对个别传统文化要格外保护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及性格特点,以这样的特点立于世界。中国以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培育出中国人的性格,国家内各民族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彼此间同时与整个中华文化和而不同,既存在差异又和谐共生。当今时代的浪潮席卷各国,带来了共性也带走了个性,所谓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各民族的特点正在渐渐消逝。因此,我们对个别传统文化要格外保护,我们历经千年沿袭的优秀文化滋养的优秀品质不能就此抛弃。一方面,对于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优良品行仁孝勤俭等大力提倡,如物质文化各种建筑名胜古迹大力保护扶持独特技艺的传承鼓励工匠精神,如非物质文化各类艺术形式大力弘扬;另一方面,对于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及生活方式要足够尊重并注意保护与鼓励传承。只有传统文化做支柱,现代的多样文化之花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四)正视文化冲突做好引导和防范

文化间的冲突大到国际民族地域范围,小到个体间,实属正常现象。文化间的接纳融合也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因而需要正视文化冲突,接受冲突的存在。在冲突产生时做好引导,循序渐进,在很多暂时难以调和的冲突或后果较严重的冲突发生之前注意防范。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时代背景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创新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