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与尊重:美国高校互动式课堂的经验与启示

2020-04-17杨维钧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国高校高校课堂

杨维钧

[摘 要]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汲取专业知识,培养个人能力的重要场所。当前我国高校课堂仍存在“教师照着书本讲课,学生端着手机听课”的现象,师生间互动十分匮乏,因此推广互动式课堂,强化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总结美国高校大班与小班互动式课堂形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为我国高校互动式课堂的实践与推广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 互动式课堂;高校课堂;美国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32-02

一 互动式课堂:平等与尊重蕴含其中

(一)互动式课堂的含义

互动是一个过程,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沟通过程。有学者忽视互动式课堂实现主体与实现方法的多样性,认为互动式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1]首先,互动式课堂实现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共同参与并构成互动式课堂。其次,互动式课堂的实现方法有很多,我们经常提起高校难以开展互动式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参与学生基数大。而在美国高校中也不乏大规模的班级,但互动式课堂依然存在于大规模课堂之中。究其原因,我们将互动式课堂局限于人数少、耗时长的实现方式之中,而忽视了其他实现方式。实际上,互动式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基于一定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信息、思想、情感等内容交流与互动的一种课堂形式。

(二)互动式课堂的特征

1 交互性

交互性是互动式课堂的本质属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不是一块白板,每个学习者都要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编码与重组,这一点在已经成年且具有丰富的学习及生活经验的高校学生身上更为明显与重要。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一样平等独立,有权利对课堂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与阐述,同时,不论是教师与学生都要以互相尊重的状态基于对方行为作出自己的回应。

一方面,教学并不仅是教师所从事的工作,还包括学生及教学媒介,教学在教师、学生及教学媒介三者的交互中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学习也并不仅是学生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与教師及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以获得帮助。

2 目的性

互动式课堂中的师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教师与学生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教师在课程开始时会按照自己的备课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课程。另一方面,学生结合自己提前学习的内容,自定步调倾听教师讲授,参与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对每堂课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标或对给定的目标有自己的理解。

3 开放性

互动式课堂顺利进行要求开放、和谐氛围的营造。营造开放与和谐氛围的前提是师生之间尊重个性,强调平等。首先,师生心态上的开放,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欣赏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不畏惧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中领会知识,建构知识。其次,课堂内容开放,师生间的互动不局限于专业、学科及教材。最后,课堂提问开放,一方面课堂提问主动权不由教师完全掌控,学生针对教师授课内容可以随时举手进行提问,另一当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多为开放性的问题,不拘泥于“标准答案”。

4 灵活性

交互式课堂的开放性导致师生在交互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超出教师教学计划之外的偶尔事件或观点。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特定情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另一方面,学生积极思考,灵活应对课堂中闪现出来的新观点、新知识,并在课下进行深入研究。

二 美国高校互动式课堂

1 课程大纲

与我国“一本书讲到底”的方式不同,美国高校课程开设之前都会给学生下发一本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与教师信息、课程描述与教学目标、教材及教辅材料、课堂要求及课程要求、辅助工具与教学支持、作业及考核评分标准、课程实施计划、教学策略、课程内容关键词、与指定阅读书目相关的延伸阅读书目等内容。学生与教师一样,有提前了解课程、推动课堂进行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课程相关信息有着具体清晰的认知,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思考,学生既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中得到帮助也可以随时提出疑惑与教师进行沟通。[2]

2 课堂提问

我国受历史、文化等影响,在教师讲话时随意打断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也很少有学生会去做。如果有问题或想法,大部分学生都会等到老师要求学生发言时才会举手。美国受个人主义等社会、历史因素影响,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表现力,并给予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美国教师并不在意自己的讲授被学生提问所打断,相反,他们会很开心地回应学生,与学生进行探讨。因此,美国高校课堂无须教师反复鼓励甚至采取点名的强制手段要求学生发言,学生积极活跃,师生互动会在课堂中反复出现。

3 学生评价

美国高校的学生评价非常重视课堂讨论与发言,学生课堂发言的数量与质量对学生期末成绩影响很大。这一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助力,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授的有力保障。

(二) 小班课——在参与中享受互动

所谓小班课,通常指上课人数少于15人的课。学生对小班课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3]互动是美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在人数少、规模小的课堂当中,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基于师生互动展开的。美国高校小班互动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小组讨论

基于课程人数,教师多会将学生分为3~4组,也可依具体情况临时分组。在重点内容的讲授之前或之后,教师会针对讲授内容来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讨论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延伸至课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接提问、参与讨论、倾听等方式维持课堂讨论的正常进行[4],并在必要的时刻帮助学生形成观点、阐述想法。讨论结果可以由学生课堂发言反馈给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报告。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整理与阐述,从而促进知识的转化,将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哥伦比亚学院核心课程的设计者们很早就将小班讨论的形式作为核心课程的“核心”确定下来。[5]

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是一种基于典型案例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适应的案例,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学以致用。学生在解决案例中所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应用知识,领会知识,最终形成理解性记忆,改变过往死记用背的学习方式。

3 翻转课堂

“翻转”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及关系上的转变。翻转课堂不是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在课程初期师生共同确定课程主题,基于主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间通过共同探讨或约谈的形式进行互动与交流。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在课程中期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加深。在课程终期师生共同确定适合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如辩论、演讲、教师作业点评等。

三 美国高校互动式课堂的启示

(一)课前认真准备,创造互动条件

课堂由师生双方共同组成、协力推进,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学生而言,课程大纲能够帮助学生预先了解课程概况,明确学习范围,自主选择并预习学习材料,为课堂互动做好准备。就教师而言,互动式课堂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准备,一是教学所需的教育學、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二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三是明确课程内容的重、难点,精简讲授时间;四是依据课堂内容与目标选择课堂互动的实现方法。师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现互动式课堂的必要条件。

(二)课堂开放包容,促进互动产生

开放包容的课堂会让师生感到舒适与安全,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会忘记紧张感,融入互动式课堂,激发互动行为。首先,开放包容的氛围的创设需要平等与尊重,师生在课堂中地位平等,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双方在这一前提下,互动才会真正产生,否则,就会出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不问学生不答”的“假象互动”。其次,教师应将课堂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机会。有学者在课堂观察后表示,美国高校课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言的。最后,教师要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以课堂提问为例,传统课堂的问题多为封闭性问题,即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提问的目的是总结知识点或提醒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大多是阅读书本,教师仅给予对与错的反馈。互动式教学要求课堂具有开放性,课堂提问应提升开放式问题的出现频率,激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帮助学生领会知识。

(三)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引导课堂互动

课堂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具有导向作用。如我国高校课程终期评价一般由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共同构成,平时成绩就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给出。但不太理想的是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比较低,一般为总成绩的30%,因此,即使学生平时在课堂中不积极发言导致平时成绩较低,也不会影响到课程顺利结业,部分学生会放弃这部分分数,在课堂中“保持沉默”。而美国高校的课程评价非常重视课堂讨论与发言,学生课堂发言的数量与质量对学生期末成绩影响很大。要想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金.师生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43.

[2]谭羽非.试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7):49-51.

[3]Light,R.J.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Students Speak

Their Mind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4]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05):111-112.

[5]王定华.透视美国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00.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美国高校高校课堂
中学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改革分析
基于现代领导理论的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剖析电子交互式白板驾驭语文课堂
美国高校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启示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何以形不成规模
美国高校学习指导评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