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功勋”离家怀乡30年:此生无悔骇浪惊涛
2020-04-17栋天小志
栋天 小志
2019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93岁的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国家勋章。
黄旭华一生充满传奇,新婚不久就神秘消失,来到一个荒凉的海岛扎根,唯一的联系方法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他与父母断绝联系30年,当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父亲、兄长已经去世,看着已是满头银发的90多岁的老母亲,他不禁跪地痛哭流涕……对妻子和三个女儿,他同样心怀愧疚。然而,面对中国核潜艇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惊人成就,他却无愧于国家与人民!
在海上荒岛秘密扎根:一家人难得团聚
黄旭华,1926年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原名黄绍强,父母是医生,家中有9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1945年7月,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当时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学院”的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
1949年毕业后,黄旭华被分配到华东军管会船舶建设处工作,一年后调任上海招商局和港务局任机要秘书。1954年,黄旭华被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
其间,黄旭华与在上海港务局工作的李世英恋爱,她漂亮聪明、善良贤惠。两人于1956年结婚。1957年,他们回老家过春节,母亲拉着黄旭华的手说:“我和你爸也老了,你要经常回来看看。”他点头答应了。然而,黄旭华没有想到,此后整整三十年,他再也没回过老家。
1958年春,研究所领导通知黄旭华去北京出差。到了北京后才知道,他们不回原单位了。与黄旭华一样被通知到北京“开会”的共有29人,都是舰船方面的专业人才,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次会上,他被任命为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领导再三向他们强调:一定要确保国家机密,不容许泄露工作单位,要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当无名英雄,而且进了这个领域,就得准备干一辈子。
黄旭华从此隐姓埋名,进入海军工作。海岛上整年风沙弥漫,条件十分艰苦。核潜艇的研发举步维艰。当时就连它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黄旭华和同事们把它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当时没有计算机,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他们日夜不停地计算,争分夺秒。
黄旭华离家时,大女儿黄燕妮已经一岁。妻子李世英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做什么工作,只知道他是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贡献去了。在黄旭华到荒凉的海岛上扎根那几年里,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
黄旭华对外唯一的联系方式,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邮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北京哪个单位,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他一直闭口不答……
1962年,李世英被调到北京,黄旭华和妻子女儿得以团聚,但他常年漂泊在海上,仍聚少离多。
黄旭华有三个漂亮可爱的女儿。一年里,他有10个月不在家,每次從单位回北京小住,李世英就打趣道:“又回家做客了?”孩子们也跟着起哄:“爸爸又回家出差了!”
黄燕妮年幼时,曾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条件艰苦的葫芦岛。除了每天上学读书,还要帮助做家务带妹妹。当时,造船基地还是一片三面临海、长满杂草的蛮荒世界,常年刮风暴,一刮就是半年。有一次天下着鹅毛大雪,李世英劝大女儿不要去上学了,黄燕妮不干,和同学冒着大雪翻山越岭到学校上了一天的课,却在回家时傻了眼。回家的路早已被积雪覆盖,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她只得和同学硬着头皮找路回家,不想走到一半掉到一个冰窟窿里,几乎被冻僵的她没有力气再挣扎,等父母找到她时,她眼睫毛上结了厚厚的冰,送到医院烧了9天9夜,后来在医院终于熬过来了。她睁开眼睛,看到父亲坐在床边守着她。黄旭华表扬她下大雪还坚持上学,称她很坚强,而后又教育她做事不能鲁莽,要量力而行。她边点头边掉泪。
小女儿黄峻上小学时,李世英有一次搭公交车被人撞下来,后脑着地,被送往医院,她要求:“不要告诉老黄……”病危通知书下了好几回,同事们这才不得不转告了黄旭华。黄旭华匆忙赶到医院时,见妻子伤势那么严重,泣不成声。
经过黄旭华等第一代核潜艇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终于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导弹核潜艇,相对于陆地核基地,作为水下机动的核弹发射场,是“国家二次核打击力量”。中国,终于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其间,研究所迁至武汉,黄旭华一家也来到武汉。从那时开始,黄家开始有了周末家庭晚会。黄旭华在大学里就学会了小提琴、口琴,还会指挥。他为妻子女儿演奏动听、激昂的乐曲,从她们开心的神情中,他更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激情。
离家怀乡30年: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86年,当黄旭华回到阔别的家乡时,已经过了30年。父亲、兄长已经去世,看着已是满头银发的90多岁的母亲,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一年后,上海《文汇月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学报告,介绍了中国核潜艇“黄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其中提到了李世英的名字。黄旭华把杂志寄给母亲。母亲一看,里面这个“黄总设计师”不就是三十年没回过老家,而被弟妹们误解为不要家,忘记了养育他父母的不孝的三儿子嘛!母亲反复阅读着这篇文章,满脸泪水,也自豪不已。她把子孙们召集过来,郑重地对大家说:“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知儿莫若母,母亲这句话传到黄旭华的耳朵里,他哭了。母亲这句话对黄旭华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次想起来,他都忍不住流泪。
虽然核潜艇造成了,但一直没有进行深潜试验,因为北方水浅,深潜试验需要到南海进行。一直拖到1988年,核潜艇终于要进行深潜试验了。深潜试验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美国有一条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1963年在做一次深潜试验的时候,因为意外,艇上160名官兵没有一个生还。
1988年4月29日试验之前,乘试人员心理包袱很重,担心像美国核潜艇的官兵一样一去不复返,思想波动较大,有个别人还给家里写了信,说:我们要出去执行任务,万一回不来,有未了的事情,请家里代为料理。其实这就是遗书。
黄旭华决定上舰艇参加深潜,大家都劝他不要冒险。李世英知道后,却对他表示支持,她很冷静,只说了几句话:“你是总师,你必须下去,这么危险的过程,你不亲自下去,这个队伍以后你就带不动了;还有,正因为你是总师,所以你必须为这艘艇的安全负责,更要为这艘艇上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核潜艇的设计留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试验过程规定的程序是一个深度、一个深度慢慢下降。十米、五米、两米,然后一米一米地往下探,绝不蛮干,因此安全是有保证的。黄旭华对此有充分的信心,但也担心是不是还有哪些超出他知识范围之外,他还没有认识到的潜在危险。他对同事们说:“我跟你们一道下去!”他认为自己下去,不仅仅可以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深潜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他可以协助艇上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恶性事故的扩大。
核潜艇按事先规定的程序下潜,慢慢越潜越深,潜艇顶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个位置“咔咔”作响,声音听起来有点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知道这时候一定不能慌乱!他镇定自若地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当深度仪的指针指向了极限深度的时候,艇长说:“各个岗位严格地把你们周边的情况好好检查一下,没有问题情况之下,我们艇开始上浮。”
核潜艇一直上浮到安全深度,突然间全艇骚动起来,大家跳跃、握手、拥抱,有人哭了。艇长要黄旭华在艇上的快报提几个字,他虽然不是诗人,但现场的情况激动得他灵感突发,他拿起笔就写:“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深潜成功的消息传到李世英耳朵里,她哭了,压在她心里那么深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在南海进行的深潜试验,先后一共进行了五次,终于走完核潜艇研制的全过程……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3月的一天早晨,黄旭华忽然接到老家打来的急电,里面传来弟弟的哭声:“三哥,妈妈不行了,你快回来吧……”母亲已经102岁高龄,不久前先后摔了两跤,导致内脏破裂,生命垂危。为了不影响黄旭华的工作,母亲不愿惊扰他,不让告诉他。直到弥留之际,老人在昏昏沉沉中呼唤着儿子的原名:“绍强,绍强在哪……”
那天下午,黄旭华匆匆赶回汕尾老家,蹲在母亲的病床前,轻唤了一声“妈”,止不住泪水盈眶。此时母亲气若游丝,但还是认出了他,吃惊而又虚弱地问:“绍强,谁……通知……你的?”老人很想起身好好看看三儿子,却全身无力。
黄旭华哽咽道:“妈,我很想你……”母亲怕他一路劳累,摆摆手,示意他“休息”一下。但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对身边的女儿说:“叫三哥来。”
这次,母亲坐了起来,戴上眼镜,嘴角挤出一丝微笑,对黄旭华说:“你长肥了……”很快,母亲再次陷入昏迷。不知过了多久,当医生的妹妹给母亲把脉后,哭着对黄旭华说:“妈妈走了……”
从回家到母亲去世,前后不过两三个小时。黄旭华泪水纵横。葬礼那天,他在母亲坟头长跪不起。
無愧国家勋章:核潜艇总设计师此生无悔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黄旭华仍一直在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奔忙,进行更新的探索。黄旭华一心专注于事业,平常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嫌出去剪头发麻烦,占用时间,头发都是老伴剪的。为了不拖累孩子们,他特别注重身体健康和锻炼,每天早上起来打太极拳,每天规律早餐一片面包、一个鸡蛋、一杯牛奶,牛奶里放两个大红枣,还有核桃,再加一小撮葡萄干,自称:一天两个枣,长生不见老。
黄旭华的爱好一个是养花,其中养得最多的是吊兰,因为这是老伴很喜欢的花,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给花盆换土;另一个终身的爱好就是音乐。每周,他还要开一次家庭晚会,给老伴和晚辈们拉拉小提琴,或吹吹口琴。
黄旭华对子女们在事业和生活上,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他教育孩子不要依赖父母,要有自己的理想就去追求,风筝应该在天空中飞翔。孩子们的事业都发展得不错,大女儿黄燕妮还是他的同事,和他一样为中国核潜艇事业贡献力量。孙辈们学习成绩优异,考上清华等名校,也令他十分满意。
2014年,黄旭华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016年,已经90岁高龄、担任研究所名誉所长的黄旭华,每天仍去单位上半天班,他说:“我要做好年轻人的啦啦队。”2016年4月,黄旭华参加母校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在演讲时,他推开为自己准备的椅子,全程站着完成演讲,在场的人都眼睛湿润。
除了工作,黄旭华最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国防教育。2016年10月,黄旭华登上央视首个青年公开课《开讲啦》的舞台。当他步入现场时,上海交大北京校友会的特别方阵有一个代表为他送上了一束鲜花,这都是他的校友,他们起立问候:“学长好!”撒贝宁对黄旭华说:“学长好!一句话代表了多少学子内心对您的敬仰和崇敬。”黄旭华演讲的题目叫《此生无悔》。他讲述了自己和同事参加核潜艇研制的经过。“我们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归纳为核潜艇精神,就是这四句话激励着我们核潜艇阵线广大员工知难而进、奋勇拼搏。”在演讲的最后,黄旭华说:“核潜艇阵线广大员工,呕心沥血、淡泊名利、隐姓埋名,他们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年华,还奉献了终生。如果要问他们这一生有何感想,他们会自豪地说:这一生没有虚度。再问他们对此生有何评述,那他们会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在台上演讲时,看见老伴在舞台一侧抹着眼泪。面对撒贝宁的提问,他眼里闪着泪光,不无动情地说:“我非常爱我的夫人,我也爱我的女儿,爱我的父母。但是我更爱国家,更爱事业,更爱核潜艇,为了这个事业,我可以牺牲一切。”撒贝宁激动地说:“这是我听过的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
2017年11月17日,黄旭华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他站在代表们中间,挪开前排的椅子,握住他的手,一再邀请他坐到自己的身旁。
2019年9月,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的荣誉称号。如今,他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一周工作五个半天,为年轻一代舰艇人助威鼓劲!
志探龙宫,惊涛骇浪,激情满怀。这就是作为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写在中国大地和海洋上充满爱国情怀的无悔人生!
编辑/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