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头环监控走神,是助学神器还是金箍?
2020-04-17张沂
头戴“金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标配”。没想到浙江金华一所小学的学生上课,也要戴上類似的玩意儿。
据悉,这款售价3500元的硬件叫做脑机接口头环,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给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情况打分。而且,分数还会实时传输到老师的电脑上,也会像考试成绩排名一样被发到家长群里。
【文本解读】重庆青木关中学 张沂
角度一:戴上技术“金箍”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给孩子们戴上“金箍”的目的是监测孩子们注意力的状况,貌似给老师们维持孩子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便利,但教育要靠强制才能继续,这样的教育是令人痛苦的,是变了味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明白,课堂生动有趣,才是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专心上课的根本。
角度二:被金箍束缚的童心。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的,所以,孩子们在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后走神,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必然的,其实也是一种必要的自我调整。如果借助某种“金箍”人为地让孩子的注意力一直集中,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很累,甚至有扼杀天性之虞。
角度三:科技向善,别把学生当小白鼠。科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本身是有大善的。但一些科技产品在不够成熟之前,可能有潜在的危险,根据相关报道,给孩子们佩戴的“金箍”就是尚有待检验的“黑科技”,提供这些不成熟的科技产品给人类使用是不负责任的,是有悖人伦的。
【时评链接】
“戴头环防走神”别把学生当小白鼠
□陈广江
继智能校服、人脸识别进入校园后,一款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的头环也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投入使用,并引发持续关注。在黑科技井喷的时代,各种神奇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用黑科技为教育赋能,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充分证明这款黑科技的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以及合理性、正当性。这款外形颇为接近孙行者头上金箍的头环,就面临着多重拷问。
对此,校方的说法是家长和学生都没有反对意见,学生也没有身体不适;涉事公司则表示,该头环是一款训练学生提升专注力的仪器,而非用来监控学生的产品,并强调会充分保护学生隐私,不会向家长发送相关报告。至于其效果,涉事公司援引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并强调产品研发者有哈佛等名校的技术背景;而校方则颇为谨慎,称至少会有心理作用,所以学生注意力比以前要集中一些。
从上述说法和媒体报道不难发现,防走神“监控头环”只是一款未经过科学论证、权威鉴定的实验性产品,不仅其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处于商家自说自话、自卖自夸阶段,而且其进入校园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更令人生疑。换言之,商家打着高科技、名校背景的旗号,利用学校和家长急于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功利心理,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管漏洞,有将学生当成了黑科技“小白鼠”的嫌疑。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谁来使用、怎么使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一旦掺进商业因素,所谓的“科技向善”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借口罢了。在缺乏严格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在技术尚未经过充分实验论证的情况下,该头环能否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所搜集的大脑活动数据是否准确会否外泄,都令人生疑、不安。现实中,利益驱使下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并不少见。
此外,即使该头环真如商家所宣称的那样神奇,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且没有伤害,也需谨慎使用。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零件或机器,教育重在因材施教、润物无声,一旦学生的大脑活动被数据量化,并成为评价学生表现优劣的标准,学生的天性禀赋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扼杀。最终结果,也许成绩提高了,但学生的成长失去了丰富性和可塑性。
一款形迹可疑的教辅产品堂而皇之地走进校园,且被使用了一年之久,学校和主管部门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无失职失责,值得追问、反思。家长急于提高孩子成绩的迫切心理可以理解,但学校和主管部门不能乱了阵脚。
当前,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够重了,他们需要的是科学减负的“松箍咒”,而不是高科技包装下的“紧箍咒”。(选自人民网)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