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家庭”至孝起锚:8年救父卧冰哭竹扇枕温衾

2020-04-17陈建立

知音·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母亲

陈建立

2019年5月,全国最美家庭评比中,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惠随琳一家的故事格外动人。惠随琳夫妻八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患重病的母亲,成功帮助年迈的双亲战胜病魔;在让父母好好活着的同时,还用祥和有爱的家庭氛围提高两个老人的生存质量,孝心感人。

更为难得的是,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惠随琳坚持工作和创作,先后荣获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的多项荣誉称号,他撰写的描写母爱的作品《母亲的情怀》荣获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散文征文一等奖。惠随琳的妻子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公司一步步升为经理;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時候便开始发表作品。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全家作为孝老爱亲模范,先后荣获襄阳最美家庭、湖北“荆楚最美家庭”等称号,并最终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慈父突发急病命悬一线,追梦赤子紧扣老父生的希望

对于惠随琳来说,三十而立推迟了一年。

2011年7月31日,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笼罩在亚热带低压下,闷得透不过气。晚上12点左右,惠随琳刚合上一本小说,突然听到母亲孙发芝的呼唤:“你爸爸刚刚看书时突然晕倒,滑到书桌底下了!”在去医院的途中父亲惠本修已出现失语、昏迷状态,到医院一检查,证实是由血压骤然升高引发的脑出血。

次日上午9时许,惠本修做了开颅手术,取出两大块淤血。惠随琳寸步不离陪护左右。

惠随琳1980年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吴店镇,2000年7月毕业于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工作后惠随琳热衷文学创作,期间创作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散文选刊》等全国百余种报刊上发表。

妻子惠琳是他的笔友。后来两人在市委党校重逢,因为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儿子惠孜贤2007年出生。

惠随琳的父亲惠本修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从业38载,桃李满天下,母亲孙发芝内退在家。婚后,惠随琳夫妇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这是一个和睦平凡的五口之家。惠本修为了让儿子安心创作,他和老伴挑起家里的大小事,也包揽了照顾孙子的重担。一家三代同堂,如果不是父亲突然生病,惠随琳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追求文学的赤子。

8月17日,惠本修出现术后颅内感染,终日发烧不退,医院建议转院到武汉协和医院。当即,惠随琳联系好救护车,将父亲送到武汉。抵达武汉协和医院后,惠本修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惠随琳守在重症监护室外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急得在门口踱步,心急如焚。每天只能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看着昏迷不醒的父亲。

2011年中秋节,惠随琳独自在医院陪床。病床上的惠本修突然烦躁起来,碰掉了胸脯上的监测贴片,还拉扯着胃管,神情痛苦不堪。惠随琳帮着父亲整理好这些医疗用品,按医生要求保留了尿管,然后盖好被子。

突然,心率监测仪发出一连串急切的提示音,惠本修随后被送去紧急抢救。父亲命悬一线,惠随琳的双眼噙泪。突然,妻子惠琳的电话来了,母亲在那头询问病情。惠随琳振作精神回答:“不用担心,正逐渐好转。”其实,上周末,主治医生悄然叫他到办公室,对他说:“该用的药都用了,该想的办法我们都想了,说句实话吧,你父亲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个植物人,在医院耗着没有实际意义。”医生话里的意思惠随琳明白。可回到病房里,看到骨瘦如柴的惠本修用唯一有些知觉的手死死抓住床沿不放,那一刻,惠随琳泪如泉涌——父亲这哪里抓的是病床,分明是生的希望啊!父亲想活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惠随琳眼看着来时带的二十余万元的治病费越来越少,心急如焚。为了省钱,惠随琳每天只吃两顿饭,每每餐厅就餐到尾声时,他才去打一点简单的饭菜将就一下。那时最坏的打算不是没想过,他却从未有放弃治疗的念头。惠随琳在心里一遍遍虔诚地祈祷:“爸爸,您快点好起来吧!我们不能没有您。”对于惠随琳来说,父亲病后这段日子,他才像个男人一样立起来,扛着家,扛着妻小。

卧冰哭竹扇枕温衾,夫妻合力保父母安康

9月底,医疗费即将告罄。惠随琳一筹莫展之际,手机“嘀”的一声响了,一条银行短信提示,他的银行卡打进了十万元钱。这时,妻子打来电话说:“知道爸的治疗费快花完了,刚才我又往你卡里汇了十万元钱,若还不够,要早点说,我再想办法!”并一再叮嘱:“全力抢救爸爸,有爸、有妈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没有钱我们全家共同想办法。”刹那间,惠随琳双眼潮涌。危难之际,妻子深明大义,又及时地转来了这笔救命钱。

其实,惠随琳心里愧疚,结婚后他们一直跟父母住在老房子里。四邻的房子都装修了,唯独自己家没有装修。为了攒这笔装修钱,惠琳省吃俭用,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父亲病了,惠琳除了上班,担负起照顾母亲和儿子的职责,现在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钱拿出来给父亲治病,他感动不已。但他深知,母亲、妻儿也希望父亲能够创造奇迹。

奇迹出现了,10月初,惠本修不再发烧了。随后,惠随琳谨遵医嘱,试着用小勺给他喂水。渐渐地,父亲也能咽下去一点点了。此后,惠随琳每天给父亲喂水、喂米粥上的那层稀稀的米油、喂流质食物。像他小时候父亲对待他一样,一勺一勺给他喂食。

经过一个多月的护理,惠本修渐渐康复。但要恢复父亲的记忆,必须进高压氧舱治疗。惠随琳患有鼻炎,身体比较弱,陪父亲进高压氧舱治疗,容易引起耳痛、鼻痛流血等不适症状,医生建议他不要陪父亲进去。可是想着能够治好父亲的病,让父亲尽快恢复记忆,自己忍受点痛苦算得了什么呢?惠随琳坚持进高压氧舱治疗,连续治疗十多次,医生的预言出现了,惠随琳开始出现头疼耳鸣、鼻子出血。但他不顾个人的身体,坚持陪伴在父亲左右。

配合治疗和护理,惠本修的记忆慢慢开始恢复了。12月初的一天,在惠随琳热情的呼唤下,父亲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地动了动嘴唇。刹那间,惠随琳热泪滚落:“爸爸,您终于回来了。”一个七尺男儿握着父亲的手,热泪长流。

可是,惠随琳不知道的是,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惠本修苏醒过来后,全靠输营养液保命,瘦得皮包骨。惠随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也是食不知味,寝不安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为了加强父亲的营养,惠随琳跟同病房的护工请教,坚持每餐变着花样用流质食物喂父亲,喂着喂着,父亲就渐渐好起来了,惠随琳心中的阴霾也缓缓消散。

2011年11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惠本修终于能够正常进食了,病情也基本稳定了。医生给他做了仔细的全身检查后,宣布可以回家疗养了。惠随琳高兴不已,随即为父亲办理了出院手续。

惠本修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爱干净,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八年。如今突然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靠人伺候。他很不习惯,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2012年2月,惠随琳为了开解父亲,他将书房搬到父亲卧室,还特意装了一个书架,放了很多书报杂志,和父亲一起看书读报,写了文章交给父亲修改,父亲也常常对惠随琳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指导惠随琳的文学创作。

可是,风雨接踵而至。2013年4月20日,惠本修因长期服药加瘫痪在床致肾功能衰竭,再次进入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为抢救及时,惠本修很快出院。回家后,惠随琳看到医生在出院小结上写道:瘫痪病人要保护好肾。惠随琳除了遵照医嘱,给父亲喝尿毒清和前列康,每隔三个月,就带着父亲复查一次,适时监测病情发展情况。

2013年9月,枣阳暴雨。惠随琳照例带父亲去做检查,遇到医院电梯检修,需要爬楼梯到三楼。惠随琳将父亲从轮椅上扶起来,随后蹲下来背起父亲。惠本修突然伸出手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惠随琳眼窝一热,脑海浮现出年幼时父亲背着他的情景。

那晚,惠随琳照料父亲睡下后,在日记写下一段話:“中国向来讲究以孝治家。从小到大,父亲给我讲过不少孝亲故事,卧冰哭竹,扇枕温衾……原来我没当回事,现在才懂得,只要父亲能好好活着,让我做什么都愿意!”其实,惠随琳照顾父亲这些年,一边上班一边顾家,说不累是假的。但能够以这种姿态反哺父亲,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每晚父亲睡后,他坐在书桌前看看书、写写字,便是最静谧、享受的时光。

2013年10月,母亲孙发芝去菜市场买菜不幸滑倒,摔断了胳膊。随后,孙发芝被紧急送往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孙发芝住院后,惠本修的情绪又一次陷入低谷。为了让父亲安心,惠随琳特意在父亲房间安了一个黑板,他还给儿子安排了个任务,每天背诵一首诗歌。同时,要让爷爷给他讲解这首诗背后的意思。渐渐地,惠本修忙于给孙子当古诗词老师,不再过度忧思。可是,麻烦接踵而至。

孙发芝住院后,随后出现冠心病、胰腺炎等并发症,医院也好几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几经周折才抢救过来。那段时间,惠随琳和妻子做了一个分工,妻子白天在医院陪母亲治疗,他负责在家给父亲端水喂饭,刷牙洗脸,伺候父亲大小便,晚上再匆匆赶到医院接替妻子照顾母亲,妻子则再匆匆赶回家中照顾孩子,照看父亲。经过大半年照料,母亲终于出院,但生活不能自理。

惠琳知道,夫妻俩上班后,婆婆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衣、拖地、打扫卫生。儿子惠孜贤耳濡目染,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也帮助干一些倒垃圾,给爷爷端水、倒尿壶,给奶奶端茶、递药等之类的家务活。惠孜贤每天睁开眼不是洗脸刷牙,而是冲到爷爷奶奶房间,第一时间将他们要吃的药放在面前。

惠琳担心婆婆忧心过重,让丈夫经常带着她去公园散步。其间,惠随琳根据自己母亲的生活经历,写下了《母亲的情怀》这篇散文,感怀母亲的伟大。很快,这篇饱含着母亲挚爱、深情的散文,被央视文艺频道配上音乐和人物,制作成了电视散文专题片播放,并荣获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散文征文一等奖。

2014年初,母亲孙发芝终于恢复健康,但是需要长期服药。天气晴朗的时候,惠随琳会背着父亲下楼晒太阳,然后用轮椅推着他到公园去散步。身后,惠孜贤紧紧牵着孙发芝的手,时不时做个鬼脸逗奶奶。

在惠随琳工作的党校,人们常常看到他边走边与父亲开心地交谈。其实,惠随琳与父亲交谈,就是想训练父亲的语言功能,希望他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讲话。在惠随琳和妻子的精心照护下,惠本修渐渐胖起来了,脸色红润,人也越来越精神,越来越清醒,他记起了家人,常常对着惠随琳和孙子惠孜贤微笑,同事们纷纷向他们一家三口竖起大拇指。

病房里走出的作家,最美家庭至孝起锚

2014年2月,母亲的病情稳定后,惠随琳夫妇更是拿出全部精力照顾父亲。为了避免父亲生褥疮,惠随琳给予父亲婴儿般的护理。他从来不用卖的纸尿裤,而只用纯棉布片垫在父亲臀部下面,用开口大的塑料尿壶接尿。不仅如此,每天定时帮助父亲翻身,并涂抹软膏防干裂。

惠琳照顾公公不方便,就将丈夫从家务中解脱出来,让他全身心孝敬公婆,她则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每天变着花样做公公婆婆喜爱的饭菜,端到床前,伺候公公婆婆用餐,并坚持每天将公公婆婆的卧室打扫一遍,使卧室里干干净净。

2014年9月,惠随琳在父亲卧室里安装了电视。平时父亲看电视,他就在一旁进行文学创作。有次,惠本修难得吟起韦庄的一首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惠孜贤歪着脑袋问爷爷这诗的意思,惠本修笑着说:“我瘫痪这么多年从未生过褥疮,躺在病床上却心知天下事,就是这种状态。”

多年来,父母接连生病,惠随琳收到的病危通知书加起来十余份,但他总是坦然应对。其间,惠随琳创作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偶尔也写点诗歌和小说。零碎发表在《散文选刊》《中华读书报》《辽宁青年》等杂志和一些大型网站上,结集出版的有五部。

2015年,惠随琳除了陪伴父亲进行康复治疗,还鼓励父亲站起来。为了帮助父亲能够坐起来,惠随琳找人焊了个不锈钢的半弧形支撑架,并在支架外沿包了一层软棉布的外套,喂饭、喂水时,他就将父亲抱起来半躺着,父亲因此减少了吃饭、喝水的不便。惠随琳很细致,惠本修病后丧失自主行动能力,吃饭需要喂,自主咀嚼能力非常差,必须旁人手动把他嘴巴打开,把饭用勺子喂到嘴里。然后动动他的嘴巴,刺激咀嚼吞咽。整个过程最少一个小时。后来病情严重的时候,勺子已经放不到嘴里,惠随琳就买来注射器,把饭用破壁机打碎,用注射器喂到嘴里。这个方法很管用,所有有营养的东西只要打碎了都能吃,营养不会缺失。卧床多年,惠本修体重没有下降,没有像别的卧床很久的老人瘦成皮包骨。

2016年,一家五口的日常节目就是围坐在电视前收看《中国诗词大会》。惠本修甚至鼓励小孙子:“等你有所积累后,可以去挑战这个节目。”

2017年6月,惠随琳专门给父亲的卧室安装了空调,保持卧室恒温,他们夫妻俩和孩子却连空调也舍不得用。等父亲入眠后,他打开电脑,创作一本反映干部教育问题的长篇小说《干部蝶变》。

虽然照顾父母很是辛苦,但夫妻俩从来不耽误工作。惠琳因工作出色还连连升职,而惠随琳也坚持伏案创作。惠随琳撰写的散文《拥抱西部》荣获“走进西部”征文一等奖。同时被湖北省作协吸收为会员,担任枣阳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文史员、枣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等。

捷报频传,惠孜贤凭优异成绩荣获2018年度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2019年5月,惠随琳的感人事迹也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襄阳日报》等全国50多家新闻主流媒体争相宣传报道。

2019年12月14日,惠孜贤还跟着惠随琳参加了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诗词论坛颁奖大会领奖。现场,惠孜贤对着镜头念了一首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爸爸惠随琳像东坡居士一样,洒脱地面对生活的苦难。而他,将学习和继承父亲的这种美好品质。惠本修和老伴在病床上看直播,感动不已。这种苦而不悲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更多人。

编辑/艾容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给母亲打电话
母亲树 五章
母亲的“禅”
母亲
母亲点亮了我的一生
给母亲的信
母亲
摔倒的母亲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