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

2020-04-17潘延才樊海花黄明优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圈舍雏鸡鸡舍

潘延才,樊海花,黄明优

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畜牧站,广西兴宾 546100

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对雏鸡的成活率和日后的生产性能关系很大,只有做好雏鸡的管理,才能保障养殖场的正常经济效益。

1 育雏前准备

1.1 雏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在正常的雏鸡饲养生产中,雏鸡对于外界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较高,雏鸡养殖场的选址不仅关系到雏鸡育成过程中雏鸡的健康情况,还关系到雏鸡疾病的预防工作。一般情况下,雏鸡的养殖场应选择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温湿度适中,并且远离人群聚集的开阔地带。一方面充足的光照能保证雏鸡骨骼发育,有效降低雏鸡软骨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良好的通风和适中的温湿度,可以有效保证雏鸡的采食量,提高雏鸡的增长速度。除此以外,雏鸡饲养场应尽量选择地带开阔,如山上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降低因人员聚居引发的病毒的传播风险[1],对避免雏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2 雏鸡圈舍消毒

在雏鸡养殖场确定之后,对饲养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可有效降低雏鸡在饲养过程中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圈舍的消毒对于雏鸡的饲养也十分重要。具体操作流程为在进雏之前,用洁净清水对饲养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扫冲洗后,待场地通风干燥后,可通过福尔马林溶液、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圈舍进行雾喷及熏蒸消毒,同时在圈舍外周围环境可选择生石灰进行消毒,待消毒结束后鸡舍密闭72 h 后方可开门窗通风换气,一般需要重复熏蒸消毒3 次左右效果最佳;另外,育雏育成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均需进行严格消毒和暴晒,以免携带细菌或病毒,引起鸡群患病。

1.3 雏鸡的选种

研究表明,选择身体健康、体型壮硕的雏鸡会大大提高雏鸡育成的成活率。在饲养过程中,健康的雏鸡表现为羽毛丰厚柔软,精神状态良好,四肢强壮有力,无身体残缺等。我们在选种时,首先需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眼神是否有力,活泼好动;另外,由于公母的生理基础不同,对环境条件和营养需要也有差别。因此,在选种时最好采取公母分群饲养,而针对一些体质较弱、个体大小有差异的鸡,可根据鸡群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促进鸡群的发育整齐。

2 日常管理

2.1 饮水

在育成过程中,雏鸡对饮水的卫生条件和温度均有较高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雏鸡进入圈舍后,必须准备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雏鸡充足的饮水,以免因饮水不足导致影响雏鸡的生长育成受阻。研究表明,雏鸡出壳后腹部卵黄囊内,仍然保留有一部分在孵化过程中尚未完全吸收的卵黄,一般在雏鸡出壳后3 ~5 d 才能基本上被吸收完全,而饮水能加速卵黄在雏鸡体内的吸收利用,有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2]。另一方面,雏鸡在育雏过程中,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育雏期内,第一周育雏室要求35 ℃左右,雏鸡在呼吸过程中,体内水分蒸发量较大,需要不断饮水以维持体内水代谢的平衡,防止脱水死亡,所以保持清洁且充足的饮水,对提高雏鸡的饲养成活率有重要意义。另外,因为雏鸡刚孵化出来,身体免疫力较差,需在第1 天的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可有效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并且在1 周龄内对水温有一定要求,适合饮水温度为18 ~20 ℃,切忌饮用凉水。

2.2 饲喂

雏鸡第一次吃饲料即称为开食,因雏鸡出壳后卵黄囊内仍然保留部分吸收的卵黄,若过早开食会影响卵黄的继续吸收,引起雏鸡消化不良,导致雏鸡生长发育受阻,而过晚开食则会过度消耗幼雏鸡体力,导致雏鸡生长受阻,影响成活率。一般情况下,在初饮后3 h 至出壳24 h 前,当鸡群有1/3 数量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另一方面,用于雏鸡开食的饲料应选择颗粒小,易于幼雏鸡啄食的雏鸡饲料,并且开食可采用浅平料槽或料盘,以保证料盘数量,提高每只雏鸡采食的概率。另外,每天供雏鸡用的料槽、饮水器或饲养工具等需每天清洗消毒,饲料和饮水需每天一换,对于当天雏鸡排出的粪便,需及时进行清理,以避免堆积过久造成生物发酵,影响雏鸡圈舍内空气质量;饲养人员进出鸡舍必须按照制度更换工作服和进行严格消毒,以免因带入病菌造成雏鸡患病。

3 饲养环境

圈舍的饲养环境可显著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饲养环境包括圈舍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一般情况下,雏鸡对圈舍的温度要求十分严格,刚出生的雏鸡,在1 周龄内无法自行调节自身体温,在出壳后2周内,圈舍的平均温度要求均在30 ℃以上,而直到出壳21 d 后,才可以常温作为雏鸡生活的环境。另外,在育雏初期,由于圈舍内温度过高,易造成雏鸡脱水现象,除保证充足饮水外,还需保持鸡舍内相对湿度在70%左右,以降低雏鸡发生脱水风险。雏鸡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排出体外的粪便易产生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的气体,所以鸡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通过安装换气扇、风扇或者勤开窗户等方式实现,但切忌通风时不要风力过大,以免造成雏鸡感冒等疾病产生。

4 疾病预防

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鸡群出栏后对鸡舍彻底清理、消毒,需空舍至少一个月以上才能再次进行饲养。同时,根据当地疾病发生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制定免疫程序,均可有效降低雏鸡患病风险,提高成活率。

5 结语

在雏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全过程严格管理的要求,即从鸡场选址到雏鸡育成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执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理念,在做好雏鸡环境消毒的前提下,科学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关键,同时科学合理的制定雏鸡的免疫程序,可进一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有效增加鸡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圈舍雏鸡鸡舍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
优选雏鸡四法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