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关键分析
2020-04-17丁旭
丁 旭
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六工镇畜牧兽医站,新疆昌吉 83110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奶牛群中十分常见。患有结核病的奶牛往往会出现体虚乏力、消瘦、精神萎靡、生产力下降以及贫血等症状。通过临床诊断能够观察到病牛的许多组织器官上有干酪样钙化病灶以及结核结节。
1 病原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该菌分为三种类型:牛型、人型以及禽型,其中牛型的致病力最高。牛型分枝杆菌宽约0.5 µm、长约3 µm,呈单个或者链状排列。对外界环境具有比较强的适应力[1]。
2 流行病学特征
结核分歧杆菌不仅会感染牛和人,还容易感染20多种禽类和50多种哺乳动物。奶牛结核病在一年四季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检疫不严格或没有及时消灭阳性牛,则可能导致大面积交叉感染。奶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但是如果健康牛接触了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或饲料也容易感染该病。
3 临床诊断
奶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诊断方法。对于外表健康的可疑牛群,主要以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作为主要诊断方法,实验室诊断则为辅助方法。而对于症状明显的牛,则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结合,作为主要诊断方法[2]。
当前,我国诊断奶牛结核病的方法分为三种:①细菌学检验法。这种诊断方法需要3~8个星期来培养细菌,但是细菌培养检出率比较低,敏感度也较差,因此临床诊断很少应用这种技术。②分子生物学检验法,比如核酸探针、DNA图谱法、PCR图谱法等。这种诊断方法更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因此不建议推广应用。③免疫学检验结核菌特异性抗体法。这种诊断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ELISA法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当前,这两种诊断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根据当前奶牛结核病发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需要将变态反应试验与ELISA法结合起来进行应用。
4 防治措施
4.1 防检结合,强化预防措施
对于一些非结核疫区需要定期进行检疫工作,主要采用PPD检查方法,及时淘汰阳性牛;对于结核疫区,则需要将PPD检疫法和ELISA法结合起来,如果ELISA诊断结果呈阳性,则不论PPD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立即将病牛捕杀;如果ELISA诊断结果呈阴性,而PPD结果呈阳性,则说明病牛可能为结核病初期,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或者淘汰。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净化牛场的速率,防止疫病大面积传播[3]。
4.2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为了彻底消灭结核病的传染源,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牛圈进行清洁消毒,从根本上阻断疫病传播。与此同时,养殖人员还需要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牛的身体抵抗力,需要合理选择饲料配比,对饲料和饮水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牛群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用被病菌污染的水。还要定期检查管理人员的健康情况,预防人畜交叉感染。
4.3 培育健康牛群,加强引进奶牛管理
为了培养优质奶牛,需要封锁结核疫区,彻底进行消毒,以免出现新的病例。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基地,尽可能引进体质健康的奶牛,这样能够使奶牛群的免疫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