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仪在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2020-04-17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徒手动脉血急诊科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 (广东 佛山 52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在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4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每组各70人,监测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CPR后10min、30min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10min、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比较两组ROSC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CPR组ROSC成功率为22.86%,CPR仪组ROSC成功率48.57%,CPR仪组优于徒手CPR组(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可以提高ROSC成功率,同时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临床上抢救的重要方法,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发病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后4~6min可对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10min出现脑死亡。因此,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是否进行及时、有效、高效的心肺复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目前,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主要分为徒手心肺复苏术和心肺复苏仪,有研究表示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式可影响患者复苏效果[1]。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仪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40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心肺复苏仪组(n=70),年龄16~98岁,平均(62.01±16.8)岁。男47例,女23例。徒手心肺复苏组(n=70),年龄10~96岁,平均(58.87±20.2)岁。男46例,女24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送来本院急诊科就诊的突发神志不清、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出现叹息样呼吸患者。排除标准:癌症、尿毒症等慢性病终末期状态。心跳呼吸停止时间>15min以上。

1.2 方法

徒手心肺复苏组由急诊科经验丰富的医生给予徒手心肺复苏,根据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气管插管前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每2min更换按压人员1次,保证中断胸外按压时间<10s。

表1. 不同CPR时间点两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比较(n=70,±s)

表1. 不同CPR时间点两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比较(n=70,±s)

监测项目 CPR10min P CPR30min P徒手CPR组 CPR仪组 徒手CPR组 CPR仪组MAP(mmHg) 64.77±5.56 67.17±6.01 0.015 58.79±11.7 64.83±9.44 0.001颈总动脉血流速度(cm/s) 31.90±5.90 35.59±6.96 0.001 35.53±2.25 38.67±8.65 0.004

心肺复苏仪组:采用美敦力Lucas2型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先进行标准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仪准备好后立即替换,CPR中断时间控制在10s以内。

两组均使用抢救药物,保证胸外按压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可除颤心律时马上进行电除颤;并建立有创动脉监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进行复苏后10min、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并比较两组ROSC复苏率。

疗效评价标准:经过积极抢救,时间90min以上,心跳没有恢复认定为临床死亡。自主心律恢复且自主维持30min以上,平均动脉血压>70mmHg,认定为ROSC复苏成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肺复苏开始后10、30min时的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

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1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AP、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在CPR开始后3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抢救情况分析

徒手CPR组抢救成功16例,死亡54例,ROSC成功率为22.86%;CPR仪组抢救成功34例,死亡36例,ROSC成功率48.57%。两组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唯一有效途径。目前临床上进行心肺复苏有两种方式,即徒手心肺复苏术和使用心肺复苏仪。徒手心肺复苏有明显的局限性,人工胸外按压时,难以避免不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同,按压效果不同,复苏效果也相应各不相同[2];而随着心肺复苏的进行,即使有充足的医务人员更换情况下,操作者也会因体力消耗过大,难以连续有效地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3]。本研究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仪Lucas2,它可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胸外按压频率和预设定的深度,并在使用时在胸骨上放置一个吸盘使胸骨可以在按压后完全回弹,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而且易于操作,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可在10s内安装完毕,进行电除颤时也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而且可以把医务人员双手解放出来,可以更好地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等其他急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

表2. 徒手CPR组和CPR仪组抢救情况分析(n=70)

本研究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和心肺复苏仪术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中观察两组有创动脉血压,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数据和ROSC成功率,有创动脉血压,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反映心脏、脑等重要器官供血水平,数据越接近生理水平,重要器官灌注越理想,缺血损伤越轻。本研究结果显示,CPR开始10min和30min后,CPR仪组有创动脉血压和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徒手CPR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使用CPR仪,更好保证了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明显改善脑血流和心输出量。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CPR仪组在ROSC成功率方面也优于徒手CPR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4,7]。

综上所述,使用心肺复苏仪较徒手心肺复苏,可以提高ROSC成功率,同时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徒手动脉血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徒手攀岩
徒手“撕开”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