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顾客并没有跑,怎么挖掘潜在需求?
2020-04-16欧阳海淼
欧阳海淼
鼠年的开端,并不像大家祝福的“鼠你最旺,鼠你最精彩”,反而让所有的国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挑战。
没错,是所有人,14亿。
疫情之始,绝大多数非疫区的你和我,都觉得这是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一件事情,哪怕是现在深陷漩涡中心的武汉,在封城前也没多少人真当一回事,大街上戴口罩的找不到几个。可谁想到,短短半个月后,恍如隔世。半个月前的歌舞升平,半个月后的满街萧索,让原本快马奔腾的大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更让14亿国人每个人都深深地困顿其中。
比如我家,我先生作为广东医疗队的一员,出征武汉支援了,老人家和阿姨都因为疫情被困住,在不同的地方动弹不得,剩下我和两个孩子在家,每日照料好两个神兽就是我最重要的职责,而我的正职工作,早就顾此失彼。原本有合作平台邀请我研发上线《疫情下的门店应对》课程,可我现在的时间,也只够在这里给大家写篇文章。
相比之下,我还算好的。而我的弟弟,更加焦头烂额—一因为他是做实体门店的。店开不了,可房租、人工,桩桩件件,哪样让人不头疼?这不是赚钱与否/赚多赚少的问题,是到底能赔多久?是否赔得起的问题。有多少实体门店,在疫情下生死难卜,前途渺茫?我相信,这个春节,所有的实体门店老板都过不好。
虽然媒体有号召房东免租减租,话说回来,毕竟号召是号召,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咱也不能寄希望于所有的房东都会这样做,与其靠别人拯救,不如自救。
怎么自救呢?
一、线下暂停,线上不停
现如今线上的销售份额早已不可小觑,哪怕不在疫期,我们平时的正常销售中,线上线下现在也很难完全界分。
疫情期间,很多门店都开不了,即使有的行业门店可以开,也是人迹罕至,惨淡经营,但同时,最忙的却是快递外卖行业,无接触配送更是一夜间闯入了每个人的视线。
疫情下,如果你的产品可以即时配送,那么你的线上业务也会大幅增长,前提是,你有效地做到了线下暂停,线上不停。眼看着快递小哥已经在2月10日全面复工,那更有了物流保障做后盾。很多水果店、蔬菜店以及各个大型超市都迅速搭建线上平台,因为线上线下销售的不同,无外乎是销售场景的转换,还有就是特殊时期销售需求的转移;事实上,我们的目标顾客群体并没有变,我们顾客的消费力也依旧存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线下的流量转移到线上。
二、导购变身做业绩
网络上现在流行一个段子:
一场疫情,全民成厨子了,医护成战士了,机关干部成门卫了,老师成主播了,家长成班主任了,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会心笑过之余,你有没有想过,你变身了吗?
这个世界计划跟不上变化,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所以,跟随趋势,因时而动,才跟得上脚步。
既然老师可以变成主播,那我们的导购呢?
据说现在抖音上有人直播睡觉火了,那么就知道疫情下被憋在屋里被迫“坐月子”的十几亿人多么无聊,网络市场有多大的需求。
疫情下,“斷网”两个字比“新冠”更可怕。多少人在家每天盯着手机,多少家的电视机、iPad、电脑整天开着。以前快节奏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微信朋友圈早有很多人不看了,好不容易发一条,点赞评论寥寥。但疫情下我们发现,你的朋友圈被浏览的几率比以前更高,因为在疫期,很多人像你我一样,每天无聊地把手机屏幕上下滑动N遍。
门店0客流,导购不上班或上班后无事可做,但为了疫情后门店的正常运转,基本工资还得照付。零售门店的导购,工资形式大都是底薪加提成,只有基本工资,对她们来说远远不够。那么,此时,为了提高收入,为了增加流量,此时无所事事的导购刚好是变身为线上销售员的大好时机。利用企业微信,利用社交工具,利用朋友圈,利用前期积累的顾客基数,门店导购也可以变身为在家办公。把你的导购都号召起来吧,说不定你的某个员工会给你一个惊喜,成功变身网红。直播卖货,同城送货,好好挖掘一下,其实也许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三、应对疫情,重塑需求
疫情下,我们的顾客群体并没有变,但顾客的心理需求却有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
卖女装的——
以前你可能会跟顾客说:这款衣服多么的漂亮,多么的物超所值。
而疫情下,你可以说:
“宅在家也要做最闪亮的那个你,不能再委屈你自己。”
卖鞋子的——
以前你可能会跟顾客说:这款鞋子多么的舒适,做工材质多么的好。
而疫情下,你可以说:
“隔离病毒,从新鞋开始。”
没错,谁知道旧鞋子出去时鞋底有没有病毒附着?
如此种种,总之,疫期你所有推销时的话语,都要重新来过,好好在自己脑袋里琢磨一下,怎样可以让我的话语打入我的顾客的心底,怎样可以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不管是你的软文、你的图片,你和顾客的推销语,都可以迎合热点,重塑需求。
可以说,疫情表面压抑了很多消费需求,但其实,也催生了新的需求,医疗防护产品现阶段不消说,口罩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奢侈品。不出意外的话,疫情过后,减肥健身类也会有一个明显增长。因为,我们都会面临:“光吃不动的日子,你变胖了吗?”
四、高频互动,和顾客在一起
中国有句俗话:“见面三分熟。”即使关系生疏,只要多见几次面,多沟通一些,多走动,自然慢慢就熟络起来,一样可以减少彼此的距离。如果把这句话换做现在比较时尚的互联网语言,我理解就是要高频互动。
店开不了,顾客出不来,自然不好线下见面,但是,咱可以线上见面。不光线上见面,还得线上多见面。没事出来晃晃,增加点曝光率,让顾客记得你,别忘了你,有购物需求就想起你,这就是高频互动的目的。
平时也许顾客懒得搭理你,但是现在顾客自己也闲得冒泡,同样,特殊时期的顾客,更需要关心。
跟你手上所有能联系上的顾客,都发起互动,可以是纯关心的问候,可以是纯感情培养的聊天,也可以帮顾客重塑需求,说不定聊着聊着,就聊出生意了不是?感情是要培养的,生意也是要挖掘的。
用心、真诚、高频互动,也许无意间就帮你攒下人脉,或者,业绩变现。
五、正能量
疫情一开始,当封路、封城、封村的消息一来,有多少实体门店的老板暗喊“完了完了”,又有多少人琢磨着闭店轉让赶紧当“逃兵”?
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总是有限的,在我们的零售市场经营中,挑战和危机其实一直都有。那么,当遇到大环境的考验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改变和如何自救,而不是一味想着怎样逃避、怎样减损。
对于扑面而来的裁员潮,可能的情况下,在关键时期,还是尽量保有你的优秀员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疫情是一个阶段性的,不会永远存在。
而实体零售行业无疑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是,在疫情过后,最起码有一个短期的阶段,会是报复性的消费增长。因为14亿人委屈憋闷了那么多天,好不容易可以出来撒撒欢,谁都想犒劳下自己。就连我家那三岁小宝,现在都会念叨:“等没有传染病了,妈妈就给我买好多好多新玩具好吗?等没有传染病了,我吃十个冰激凌好吗?(他的文化水平目前只能数到十,这是他认为的最大数)。”那么在疫情散去的那一天,你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报复性的消费增长吗?
裁员了,到时候再招聘也需要时间周期培训磨合,这样更有可能错失良机。
所以,疫期挖掘员工的潜质,开展多种销售方式的尝试,鼓励员工多和顾客互动,做好感情培养和销售预热;同时,带领团队多练内功,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在线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同时,在所有的对外宣传中,以正能量面对,传播积极乐观的态度,可能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做一些慈善公益活动,也会给我们的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为自己默默积累好感分。
六、节流
首先是房租。虽然不能指望全中国的房东都减租,毕竟不现实,但还是可以谈一谈,实际情况在这里摆着,各退一步方能长久合作。同时,停止不必要的开支,尽可能保证现金流。如果有打算拓展新店的,此时更可以多留意时机。
除了自救,实体门店也要反思:
1、线上份额依托于前期线下的锁客
我们上面谈到的所有线上拓展,如果没有线下门店前期的锁客,没有之前强有力的忠实顾客基数,都是枉谈。
所以,此时是检验顾客忠诚度的时候,是检验导购与顾客感情维系程度的时候,是检验门店前期顾客大数据管理的时候。
2、服务的精准是永恒的话题
顾客需求永远都在,顾客的消费力也一直都在,只是消费场景出现变化,线下转为线上,那么如何把握顾客的潜在需求的变化,如何因应形势的发展和现阶段的热点,精准服务?
因时而动,就是考验你的导购销售能力的时候了。把销售能做到什么地步,服务能做到多么全面,需求能挖掘到多么深入,甚至能重塑需求,这些不管线上线下都永恒不变。而“导购”这个名词,永远应该是引导顾客购物,记住,需求是可以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