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胡禄

2020-04-16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腰间突厥岩画

付华林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基金会收藏的吐蕃时期狩猎纹漆木胡禄保存非常好,胡禄上绘制骑士狩猎图像,骑士腰佩胡禄与实物形制一致。根据《贤者喜宴》等藏史记载吐蕃军队的组成情况,吐蕃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其中轻骑兵在作战时主要携带弓箭、矛、剑等轻装武器。

胡禄作为箭囊的一种,是突厥语Qurluqr的音译,汉文典籍中最早出现在梁武帝大同九年(543)的《玉篇》中,明确记载胡禄即“箭室”,也有“胡簶”“胡”“胡籙”等多种写法。从殷商至南北朝前期的考古实物看,中国原有盛箭器分为长方形、梯形和圆筒形三种,长方形、梯形者称“箙”,圆筒形者称“椟丸”,而“胡禄”是对梯形束脖式筒形箭囊的专属称谓,是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器物。有说来自突厥或其它中亚游牧民族,有认为与萨珊波斯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由西域向丝绸之路两端传播的,其依据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14窟壁画《智马本生》(四世纪中至五世纪末)中,有骑士右侧腰间佩带的胡禄,这是目前世界上所见年代最早的胡禄形象。

胡禄在古代突厥人活动区域中出现的也比较早。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米努辛斯克的岩画上,有手持长矛的骑士右侧腰间佩胡禄,这一岩画被认为是约五至七世纪时的作品。胡禄图像还广泛分布于阿尔泰山为中心的突厥文化岩画上,如哈密折腰沟岩画、吉木萨尔西台子岩画、阔克霍拉岩画等,其时代约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胡禄形象在中华文明区域最早出现在北朝晚期,其中北齐徐显秀墓中带胡禄的辫发骑俑,是突厥人或鲜卑人的发式,而北周安伽墓墓室的石榻上,腰跨胡禄骑射猎兽的武士形象,则具有粟特的特征,这无疑印證了部分学者认为胡禄起源于突厥或其它中亚游牧民族的观点。到了隋代,我们能在太原斛律彻墓中,看到武士骑俑、甲马骑俑的腰间都佩带着胡禄。唐代胡禄的形象最早见于昭陵六骏石雕(七世纪初期)。无独有偶,同一时期胡禄的图像,还出现在撒马尔罕古城遗址大使厅北墙壁画《唐高宗猎豹图》中,而相隔不远的片治肯特(今塔吉克斯坦片治肯特城东南1.5公里处)遗址壁画(七世纪)上的英雄鲁斯达姆形象,右侧腰间也佩挂着胡禄。

敦煌壁画与藏经洞经卷中有胡禄的图像和记载。莫高窟第285窟(西魏)《五百强盗成佛图》、第156窟(晚唐)《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第98窟(五代)壁画《射鹿图》中,都有骑兵武士佩戴胡禄;榆林窟第16窟(五代)《曹议金供养像》中,则有侍者抱持弓箭与胡禄。这既表明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具有统军的军事身份,结合《新五代史·药彦稠传》记载,金、银材质的胡禄带子是将领的等级身份象征,一般兵士不允许佩戴。敦煌藏经洞文献P.3878卷子中就提到“军资库司:伏以今月廿八目请……胡禄麻壹束”,由此可见敦煌当时有专门制作胡禄的工匠和管理机构,制作胡禄需要用到麻。

猜你喜欢

腰间突厥岩画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背起你的“行李箱”
忆儿时《地道战》观后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孜孜荣岩画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阴山岩画
藏在腰间的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