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点爱恋
2020-04-16林特特
林特特
一日,我购置了一套50本的丛书。打开箱子,欣喜片刻,我就开始发愁:书架满了。这意味着我必须辞旧迎新。于是,我拿来梯子,从书架的最高层开始整理,翻开书皮,看看内容,觉得不需要、不会再读的,就往地上扔。
起先,我扔不出去一本。我翻开它们,唯一熟悉的是看到书名的感觉,“这本值得买”“这本是我该拥有的”——完全出于占有欲。陌生、恐慌、懊恼、自责。接着,我靠着梯子慢慢审视它们,发现其中大部分都该扔。有些书,事后证明只是畅销却毫无内涵;有些书,我根本不会用到,除非我把家当图书馆——比如那几本青铜器读物,从入门、辨伪到修复、鉴定,还有一册图典……我记得当初的想法:我如果懂这些该多好!但事实上,买书并不附带自动输入功能,于是,疯狂地买,匆匆地读,或留到日后读。一边是阅读强迫症,生怕被淘汰,生怕和周围人没有共同语言,持续焦虑,赶紧进入下一本;一边是忘得干干净净,让更多的书在书架上、脑海中蒙尘。
人为物累,物也被辜负。刹那间,我作出决定:以后,一周只读一本书。忽然,就轻松了。我对书的选择更精心,阅读压力也陡然变轻,用读好几本书的时间精读一本,思考更多,感受也更深,甚至有空做书摘,写读书笔记。
又一日,我整理衣帽间。环顾左右,竟生出些羞耻感:即便用了叠衣板,把每件衣服都叠得像一块豆腐干,码成堆,还是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有的衣服纯属纪念性质,不能扔;有的衣服虽然与此刻的体形不符,但我总觉得自己还会瘦回去,留着就是励志;还有的已经过时,但料子很好,舍不得扔;更多的是,在商场看着好,买回家就觉得不好,干脆放到一边或没穿几次就腻了,从此遭到闲置如皇上的大多数嫔妃。
除了衣帽间,鞋柜亦是如此,退休的和在职的数目相当。我不想放纵自己成为购物狂,也不想戒掉商场、淘宝,我再次瞬间作出决定:以后,一周只给自己买一样东西。先花一天工夫清理出再也不会穿的,扔的扔,捐的捐,送的送。然后,拿出笔在纸上列出最近想买的非生活必需的东西,按渴望度重新排序。这张单子,我照着买了好几个月——过去,想到什么买什么,卡随时会刷爆,人长久地活在悔意中。
再一日,我和闺蜜聊天,谈到各自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一周只读一本”的安排得到了她的充分肯定,她眼中放光,竟做起年度规划:“一年精读50本,就可以弄一个读书计划——关于某类问题,5本或10本其实就能基本搞清楚。一年搞清楚几个大问题,这一年就算没白过。”我不住点头。
但一周只买一样东西让她疑惑:“能忍住吗?有金额上限吗?”我解释:“起初,每周用完配额后,我百爪挠心,但没多久,便因此收获了对即将到来的日子的热情——我从每周三开始,就盼着下周一快来。”至于金额,我心里当然有个预算,预算用完,只能克制。倘若连着几周什么也没买,我就在月末买个大件。“我的原则是,哪方面都不亏待自己,哪方面都不逼迫或放纵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
规划生活完全可以“一周一点儿爱恋”——爱自己也爱生活,将目标分解到一周或一定时间段完成。比如,我现在一周出去和朋友聚会一次,有社交活动,又不至于被饭局绑架;一周只写一篇稿子,好好写,慢慢磨,比每天都写质量要好得多,而且,我更易從中得到快乐。
闺蜜也说起她的烦恼:下班回到家,孩子已快睡了。陪他玩吧,自己很累,他也睡不安稳;不陪他玩又时常心生歉意。“那就一周抽出完整的一天,心无旁骛,只陪孩子,随他疯,让他尽兴。或者,还可以规划一下,一个月陪孩子参加一次亲子活动,一年陪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建议。
作为一个有家有娃有工作的女人,钱、时间、精力都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好日子应该是清明有序、规律又不断有兴奋点的。
摘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