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怒碎胡琴”故事的文献解读
2020-04-16孙微
孙微
青年陈子昂初入长安时,为了推销自己,曾花费重金买了一把胡琴,借机延请长安文士到居所宴会,在宴席上怒碎胡琴,将自己的诗文遍送客人,由此文名大盛,此事颇具传奇色彩,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然其文献之真伪颇值得怀疑,下面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文献来源进行一下梳理。
一、 陈子昂“怒碎胡琴”的文献来源
关于陈子昂“怒碎胡琴”一事,最早见于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七九“陈子昂”: 陈子昂,蜀射洪人,十年居京师,不为人知,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于众,谓左右:“可辇千缗市之。”众咸惊,问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乐。”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闻乎?”答曰:“余居宣阳里。指其第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不唯众君子荣顾,且各宜邀召闻名者齐赴,乃幸遇也。”来晨,集者凡百余人,皆当时重誉之士。子昂大张宴集,具珍羞,食毕,起捧胡琴,当前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所知。此乐,贱工之役,岂愚留心哉!”遂举而弃之,畀文轴两案,遍赠会者。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溢都。时武攸宜为建安王,辟为记室,后拜拾遗,归觐,为段简所害。出《独异志》。后来南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八“陈子昂”条亦引此事,文字与《太平广记》所载稍异,其文曰:《独异记》载: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扬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郡。在陈子昂“怒碎胡琴”的两个文献来源中,《太平广记》的时间要早于《唐诗纪事》,二者都注明了文献出处,《太平广记》称此故事出自《独异志》,而《唐诗纪事》却说出自《独异记》。计敏夫所谓《独异记》,当即《独异志》,乃晚唐李冗编纂的志怪小说集。因此从文献出现的时间来看,最早提到陈子昂怒碎胡琴故事的应是晚唐李冗的《独异记》。关于《独异志》的作者,文献记载多有不同,《崇文总目》题作李元,《新唐书·艺文志》题作李亢,《通志略》题作李元,《宋书·艺文志》则作李亢,《徐氏红雨楼书目》又作李冗。明钞本《独异志》序称“前明州刺史赐紫金鱼袋李冗纂”,而据《宝庆四明志》,曾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东)刺史的实为李伉,所以今人程毅中及李剑國等均疑李亢乃李伉之讹。据王齐洲考证,李伉曾任夏州节度掌书记,咸通六年(865)为明州刺史,曾被贬谪宜阳。此书原为十卷,然已不传,今传本乃后人所辑,中华书局据《稗海》三卷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整理。其中关于陈子昂怒碎胡琴之事,《稗海》三卷本并未收录,中华书局整理本据《太平广记》所引《独异记》收入了该书卷末的“补佚”。张永钦、侯志明在《点校说明》中考出,此书成书于唐宣宗至僖宗乾符元年之间,即公元846—874年之间。我们试以陈子昂中进士之年(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与之相比,可知《独异记》成书时间上距陈子昂所谓“怒碎胡琴”之时至少已经有160至190多年。陈子昂是初唐人,而其青年时代的事迹竟然过了一百几十年后才有文献记载,因此是存在很大疑问的,也并不可信。
二、 唐代百万钱的价值几何
除了来源和出处有问题外,那么《太平广记》中这则故事在内容上是否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呢?笔者认为,文献中提到百万钱也存在问题,这就需要先认识一下百万钱在唐代究竟价值如何,陈子昂时代的百万钱是个什么概念。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从百万钱折合物品的角度衡量一下其价值几何。首先我们可以先从最常用的米价角度来看一下百万钱的购买力。陈子昂生活的武周时期,米价上涨,均价为斗米百钱左右,则百万钱可购米约一万斗。唐代的一斗,折合现在的12.5市斤,故一万斗米为12.5万斤。不过这里还有个前提,即我们假设陈子昂购买胡琴使用的是官钱,倘若陈子昂使用的是蜀地私铸钱的话,三枚蜀钱方能折合一枚官钱,则百万蜀钱也只能折合米3300斗了。那么一百万官钱倘若折合成金价又怎样呢?文献中关于唐代黄金与铜钱之间折合比例的记载多有不同,这大约是因为金价不断在波动的缘故。其中《太平广记》卷五引《广异记》曰:衡山隐者数因卖药,往来岳寺。会乐人将女诣寺,其女有色,父母求五百千,隐者仍将黄金两挺正二百两,谓女父曰:此金直七百贯,今亦不论。付金毕,将去。卖女儿的人要价“五百千”,即五十万钱,这位衡山隐者出价二百两黄金,说其值“七百贯”,即七十万钱。按此比例,则一百两黄金约值35万钱。若按此折合比例计算,那么陈子昂的一百万钱折合黄金285.7两。因为唐代的“两”是“小两”,十六两为一斤,则285.7两约为17856克。那么百万钱倘若折合成银价又如何呢?关于官钱与银价的折合之例,见于《十国春秋·吴越世家》:“同光元年(923),唐以灭梁来告,王遣司农卿卢蘋献金器二百,银器三千两。”则一两金可折合15两银。若按此比例核算,一百万钱折合银4285.5两,计267843克。总的来看,陈子昂购买胡琴花费百万在当时确实是个天文数字,其购买力也是惊人的,这也反过来透露出这则文献造假的可能。据《旧唐书·李蔚传》载,武则天时修筑佛寺曾营造巨大佛像,“功费百万”,狄仁杰谏止之。这个“功费百万”没说单位,若是百万钱而不是缗的话,也说明百万钱在当时是怎样一笔巨款了,连女皇想要花费这样大一笔款项时都会遭到大臣的反对,知此,再反观陈子昂百万钱购胡琴之事,更觉得应属子虚乌有的杜撰故事,陈子昂个人即使拥有如此丰厚的财力,也不可能用来购买作一把为了推销自己用的胡琴。
三、 杜撰“怒碎胡琴”故事的文献依据推测
一般来说,晚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杜撰故事往往也都有点文献依据,那么《独异志》中陈子昂“怒碎胡琴”故事依据的又是哪些文献呢?检索几种相关文献后可以发现,以下材料极有可能是这个杜撰故事的文献来源。
第一,几种文献中关于陈子昂之父陈元敬事迹的记载。如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全唐文》卷二三八)曰:(陈子昂)世为豪族,父元敬,瑰玮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于是远近归之,若龟鱼之赴渊也。另外,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拾遗陈公建旌德碑》(《全唐文》卷七三二)亦云:辩生元敬,瑰玮倜傥,弱冠以豪侠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粟万斛而不求报。《旧唐书·陈子昂传》曰: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家世富豪……父元敬,世高资,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陈子昂《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元敬)墓志铭》(《全唐文》卷二一六)云:四方豪俊,望风景附,朝廷闻名,或以君为西南大豪。我们从陈子昂之父陈元敬在饥荒中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回报的豪侠行为中,似乎可以看到陈子昂“怒碎胡琴”的影子,因此那些杜撰者应该是读过陈元敬的相关事迹的。
第二,文献中关于陈子昂“轻财好施”的记载。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曰:“刚果强毅,而未尝忤物;好施轻财,而不求报。”“尤重交友之分,意气一合,虽白刃不可夺也。”《新唐书·陈子昂传》曰:“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说:“子昂貌柔雅,而性褊躁,轻财好施。”《新唐书》和《唐才子传》关于陈子昂轻财好施的记载显然都是来自卢藏用的《陈子昂别传》。不过上述文献中虽然有陈子昂轻财好施的记载,却并无相关事迹,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好事者便杜撰出陈子昂“怒碎胡琴”故事作为其性情褊躁、轻财好施的佐证,这便是这则传奇故事出现的文献逻辑。
第三,陈子昂晚年遭受县令段简诬陷,家人曾为营救其出狱捐二十万缗,事见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塞,数曳舆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新唐书·陈子昂传》: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古代一缗即一千文,二十万缗就是两亿文,这个数字看起来也是惊人的,然而段简竟然“薄其赂”,其原因似无人解释过。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中就曾指出,史书中关于钱币单位的错误屡见不鲜,不足为怪。当然这二十万缗也极有可能是蜀钱,并非官钱。实际上比《新唐书》更早的《陈子昂别传》中没提单位,只说“纳钱二十万”,这个数字倒有可能更接近事实。可不管怎样,二十万缗在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这个数字对杜撰者应该是个刺激和启发,他们看到这个数字后,再联系陈子昂“轻财好施”的记载,于是自然生发联想,杜撰出他以百万钱购买并胡琴的故事,便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通过文献追踪可见,陈子昂怒碎胡琴的故事出现得较晚,在早期文献中不见任何记载,故而杜撰的可能性大。在文献传承的链条中,凡是后起的文献中信息和细节比前代文献记载更为丰富,都是值得引起警惕的,因为这些新的信息和细节往往都是后人杜撰编造的,陈子昂怒碎胡琴的故事也正是如此。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