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会买错保险的五条原则

2020-04-16许春波

投资与理财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额大人账户

许春波

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满着消费,逛商场看中什么商品,拿钱买下就好了。我们可以因为一时的心动或者享受,为喜欢的商品埋单,它们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带给我们拥有它们的快乐。可是保险很难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受,因为它是一种金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够方便直观地进行对比。

当准备买保险后,我们可能会收到很多不同的信息,亲戚说要买这个,邻居说要买那个,后来上网查资料,一些所谓的专家又给了新的答案……看到最后,你稀里糊涂地就买了一份保险, 到底是否适合自己,其实你并不是很清楚。

一旦买错,选择退保会有不少损失,但是如果不退保,每年交那么多钱,保额却没多少,发生风险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常常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那有没有最基本的原则,可以保证不会买错保险?为此,我总结了科学投保五大原则。

先大人,后小孩

很多人都是等孩子出生后,才考虑购买保险,而且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会花重金给孩子购买保险,可这样真的对吗?

如果年收入结余20万元的家庭,每年拿出10%的预算,也就是用两万元给全家购买保险,这样的预算就很好买,足以保障大人和小孩。

如果大人不加思考,一次性就给孩子买7000元的返还型重疾险,结果给孩子买完所有保险后,留给大人的预算就少了。对于大人而言,剩余的一万多元想配置一套好的保险组合,就显得捉襟见肘。

我的建议是,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后小孩。首先要让保险充分保障到家庭经济支柱,防止风险来临后,由于大人一方身体状况变差,没办法继续工作,而孩子可以通过保险理赔得到的至少几十万元的理赔款而生存下去,并且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前提, 所以在没有足够配置大人保险之前,请谨慎为孩子花费重金,不理性地购买保险。

先规划,后产品

买保险时,很多人都会和身边朋友商量,询问专家意见:这个保险好不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这几年,也经常有人来问我某产品怎么样?对于这个问题,我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保险是一种转移家庭财务风险的工具,不同家庭的情况不同,风险也不同。不知道家庭的收入、预算、人员结构、各自的健康状况、过往保险配置,是没办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的。所以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规划,后产品。

很多人为了省事,存在跟风行为,比如全办公室都买同一款保险;又比如,我所在的深圳,有人跟风买同一款香港的保险。这种行为也是典型的没有认识到保险要因人而异的问题。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公司,可能收入也接近,但是不同家庭的负债是不同的,人员结构是不同的,现金流是不同的,风险偏好也是不同的,如果都买同一款保险,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比如同样年收入 50 万元的家庭,可能有的有房贷,生了二胎,一年下来, 结余并不多;而有的家庭本身积蓄就很多,奉行丁克,追求自由浪漫的二人生活。年收入一样,可一年的结余不同,买保险的预算自然会有高有低,所以,这两个家庭最后挑选保险的侧重点应该完全不同。而且,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挑选保险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所以买保险一定不能跟风购买,一定要认清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及自己对风险的偏好,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而不要过分地陷入这个保险好不好,那个保险好不好的怪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先保额,后保费

我查看了30家保险公司2018年的理赔报告,通过几百万份理赔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中国人看似买了很多保险,但保额普遍都很低。

目前国内癌症的治疗费用平均在 30万元左右,买一辆车都要十几万元,如果家庭经济支柱罹患重疾,才获赔几万元,买保险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买保险就是要以小博大,杠杆越高越好,花最少的钱, 获得的理赔越高越好。所以一定要做到,先保额,后保费。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太低没有意义。

造成保额太低的原因,我也总结了如下几点。

(1)过分在意保终身。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可以购买一份高保额的定期重疾险,比如保到70岁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確保在关键阶段(70岁前)获得一个充足的保额。

(2)偏爱返还型重疾险。很多人出于“划算”的目的,会选择购买能返本的重疾险。实际上保险公司也不傻,这类返还型重疾险,相同的预算可以买的保额特别低。

对于保险公司返还给我们的钱,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只是我们自己多交的钱自然增值的结果,就是一个障眼法而已。其实目前国内重疾险很多,就算预算不多,只要合理规划,同样能够选到高保额的保障型产品。

总之,一句话,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额,后保费,保额太低根本没有意义。

先保障,后理财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人手头有不少积蓄,如何打理可能就成了他们的困扰。我非常支持中国保监会倡导的“保险姓保”的理念,保险要回归保障的本质,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关于MH370航班失事的真实报道:MH370航班失事后,保险公司对飞机上所有乘客的保险进行了排查,有一位顾客的保单令人印象深刻。在失事前,这位顾客趸交 20万元购买了一份理财型保险,但身故只能赔付21万元。

买这种保险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拿出 10万元来购买保障型的保险产品,那么可能留给家庭的理赔款就达几千万元了。

对此,我们需要认清一点: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并且我们还要谨慎提防一些类似兼顾了保障和理财的保险,典型的代表就是万能险附加重疾险。在过去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的时代,很多人会选择这类产品,看起来既有保障,又有理财收益。

对于这类保险,我也是建议谨慎投保的,因为一款什么都能保的产品一定是一款中庸的产品,并不适合普通工薪家庭。而且这类产品看起来是保终身的,实际上每年的保障是从万能账户中扣除的,如果想保终身,必须要保证账户内有钱。我们以市面上的Z 产品为例来看看:

0岁男孩(未出生),30万元保额,20年交费,每年保费4500元。

第一年投入4500元,扣除账户管理费和保障费后,你的账户里的现金价值只有2022元。

第二年再投入4500元,扣除费用后,账户现金价值5235元。

第三年投入4500元,扣除费用后,账户现金价值9100 元……

每年进账及收益利率具体如下表所示。

产品实际年收益率计算(单位: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款保险前9年都是亏损的,账户现金价值远低于我们投入的本金,直到10年后才有了一点收益。

在彻底弄清楚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所交的每一笔万能险保费,保险公司都要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作为帮你管理账户的“酬劳”。这个比例为0~50%,而Z产品,初始费用的扣除比例还是不少的,第一年还没开始产生复利,保险公司就拿走了50%,前几年收取的“酬劳”都还不低。

从表的计算结果可知,Z产品最终20年的实际年收益率在2.74%。交完20年后,就保终身了吗?并没有,保障是需要扣钱的,如果以保底收益1.75%来算,当你不交费之后,到了64岁,账户的现金价值就被扣完了,账户价值为0,自然也就没有重疾或身故保障了。可能你会好奇,收益不会这么低吧?是的,即使收益水平能在未来几十年稳定地保持在4.5%(几乎无法达到),那么在96岁的时候,账户价值为0,身故保额为0,重疾保额为0。

这类万能险最大的优势是灵活,保障是额外附加的,如果为了结婚或者创业等情形把钱都取出来,账户里没钱了,自然也就没有重疾的保障了。

这类“万能险+ 重疾”产品的出现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对于普通人来讲,若只是想买一份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那就完全不适合了。

所以买保险,我建议一定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再投保。

先人身,后财产

我曾听一位做保险的朋友说过,有些人不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而给自己的车买各种保险,生怕出了事故没法报销,在他们眼里,车比人还重要。这样的人肯定有不少。我常常收到很多女性朋友发来的询问,诸如“要如何说服家人买保险”“老公非常不信任保险,还差点为买保險的事闹出离婚”……

现实生活中,带着“人没花钱,车是花钱买的”的心理,很多人都在“裸奔”。在过去几年,国内发生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报案理赔的绝大多数车险,虽然很多人遇难去世了, 但因为没有购买保险,所以无法获得理赔,反映的就是当下大家对保险认知的偏差。

这也是国内的现状之一,很多人过分爱惜自己的汽车,却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建议你买保险时,一定要做到先人身,后财产。车子和房子失去了,可以重新买,而生命无价,人生只有一次。在我们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一定要先为自己购买合适、充足的保险。

总而言之,保险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基石,是一种转移我们财务风险的工具。我相信,只要你了解了这五大原则,那么在购买保险时,大的方向就不会错,更不会花了钱,却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希望所有人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节选自《保险自选手册:零基础轻松买对保险》

猜你喜欢

保额大人账户
购买增额终身寿险要谨慎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父亲的股票账户
如果没有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