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效果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20-04-16冯晓斌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实体资金

■冯晓斌

(中国人民银行鹤壁市中心支行)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否能够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环境下尤为重要,但是近些年金融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不断投资金融产品,导致金融与实体经济逐渐出现背离,尤其是银行业资金系统内循环增多。这不仅使得银行资金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低下,而且使得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缺乏足够的增长动力。基于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分析如下。

1 河南省银行业资金支持经济效率研究

1.1 方法原理说明

本文利用的是DEA模型中的BCC模型,该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假定生产单元的规模报酬可变,更便于分析投入指标的扩大或缩小对产出变量的影响。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着重对一个区域内金融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产出指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代理变量,金融投入指标选贷款总量作为代理变量,共选取1项产出指标和1项投入指标构成河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指标体系,以上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

1.3 测算结果

使用DEAP2.1软件,对2009—2017年河南18个省辖市银行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河南省各地市投入产出效率结果

表2 河南省每年投入产出效率结果

1.4 结果分析

从全省情况来看全要素生产率(tfpch)的平均值小于1,说明河南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整体缺乏效率;从分地市的情况来看各地市全要素生产率均低于1,说明金融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低效率是普遍存在的;从每年效率变化来看除2011年外河南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增长率均为负数。

从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占走势和DEA模型结果来看,一方面是金融业增加值随着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和盈利扩张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是金融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效率。这样的结果显示了河南金融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错配,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未能很好的支持经济进步。

2 促进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改善措施

2.1 从金融监管角度出发,引领商业银行投资实体经济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说明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商业银行有可能通过资管计划对资金进行不合理的配置,要力求通过《指导意见》加强对金融机构同业、混业业务的管理。为辅助《指导意见》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要着力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建设,只有建立起了完善的金融统计框架和制度,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方向,进而在进行金融监管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2.2 努力提高个人经营主体的债务杠杆

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杠杆偏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企业风险更容易通过债务向金融机构转移,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会明显感觉到来自非金融企业的风险传导,减少持有非金融企业债务也是正常行为。可以通过定向降准等方法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个人经营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所得贷款同样可以发展实体经济。

2.3 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

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远未完成,金融机构在利率信息传导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金融资产互持获取较高收益,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减少金融机构利用市场缺陷获利,金融机构最终必会将资金直接配置于生产社会产值的实体经济。

2.4 建立更加全面的信用体系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能力

建立全国范围的信用体系平台,将企业税务信息、物流信息等融入信用体系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让银行能够更容易正确授信,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让全社会做到金融诚信,通过社会全体的努力减少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防范风险方面存在差异,全国性大型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加全面防控风险,而地方中小银行仍然只能依靠人工渠道进行,需要让全国性大型银行做风险防控服务输出,帮助地方中小银行提升风控能力,同时建立银行间账户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3 结 语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地方和金融行业两者之间的支持与互动关系,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化解金融问题与风险,促进地方金融市场不断优化完善。同时,地方的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项目规模,为地方市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金融机构要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能。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够共同为地方发展履好职、尽好责、服好务。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实体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