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历练中构建自身“免疫系统”——访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大鹏
2020-04-16天强管理顾问
■ 天强管理顾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交通建设行业是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行业之一。面对疫情,交通建设行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开工建设,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保卫战。
作为国内领先的基础设施领域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怎样“作战”、“战况”如何?近日,苏交科总裁李大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各级政府的要求,苏交科及早行动,组织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的使命。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风险,企业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练好内功,加速创新与变革,增强“免疫力”,唯有此,才能够真正做强做大。
问:您认为疫情对设计行业,尤其是您所处的细分行业有何影响?
李大鹏:2020年春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对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和我们所处的行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疫情对整个基础设施行业的影响来看,疫情之下,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无论是疫期应急保障还是疫情过后的生活生产恢复,都脱离不了基础设施的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未来将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继续看好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前景。
2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开工建设加大交通投资力度的通知》(交公路明电〔2020〕49号),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坚决完成交通各项目标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2月1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率、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对我们来说都是积极的市场信号,增强了工程咨询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其次,从疫情对交通行业的影响来看,我们理解疫情对交通行业的影响,可以从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维度来分析。
从近期来看,一是运输量急剧下降,运输企业经营压力大幅增加;二是在现场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持的领域,如建筑领域、物流配送领域等,正常生产秩序受到很大影响;三是交通在防疫战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是资源运输的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控制流动、实现分区管理、限制疫情扩散的关键手段。
从中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好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将逐步恢复,交通要积极发挥保障作用。同时,作为平衡抗“疫”和恢复生产两者需求之间的控制手段,可以通过交通运输的有序恢复,来调整节奏、速度和规模。从宏观角度讲,此次疫情会进一步增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会产生国际供应链调整的推动力。交通行业要有所为,一是作为稳增长的工具,要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二是交通要进一步降本增效,降低国内供应链间的中间成本,从而提高我国在整体供应链方面的竞争优势。
从远期来看,这场痛彻心扉的大疫情将会改变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影响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行为习惯。例如2003年SARS以后,线上电商的兴起,此次疫情之后,会不会形成新的异地协同工作新模式?会不会促使人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高生活质量上?这些变化,都会对交通出行的行为特征带来影响,并最终影响交通的供给模式。
至于对设计行业的影响,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设计行业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影响。未来,更加智能化的协同设计将成为必然趋势,异地分散而非大规模集中的生产组织方式可能会兴起,将进一步影响行业现有的资格认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二是交通咨询设计的理念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交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从规划、设计到运营各环节如何与国家安全保障的要求相结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从日常状态切换成应急状态,相应的标准、体系如何建立,都需要思考;三是面对未来,新的行为模式、生产模式,交通供给的适应和引导如何去体现,也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交通设计要强调从行为特征出发的功能设计。
最后,从疫情对工程咨询企业本身的影响来看,目前行业总体上正处于业务转型(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和数字化转型(BIM、数字孪生)的关键时期,此次疫情将增加转型的难度,减缓转型的进度。一些具备独特能力、转型快、现金流好的企业将强者愈强,行业分化重组加剧。这是每一家企业的一次“全面大体检”,“免疫力”强的企业,会加速升级,反之就会加速被淘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此次疫情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企业的办公形式、生产方式和交付模式。我们看到有ERP信息系统、具备业务协同数字平台,甚至基于BIM三维全过程协同交付能力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二是促进企业组织架构变革,从传统的科层制架构向网状、去中心化架构转变。企业向平台化转型,组织架构将变得更具柔性和弹性。个体价值崛起,促使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从雇佣制向内部合伙人或外部合作伙伴两方向转变。
三是推动企业由高增长步入高质量阶段。疫情如突降的“大雪”,片面追求高增长、不重视现金流的企业可能渡不过“寒冬”。本次疫情将推动企业从追求区域广、体量大,向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和有利润的营业收入转变,优胜劣汰。未来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是大,而是能力强、适应快。
对于苏交科而言,此次疫情也引发了对企业战略的再思考,评估企业的系统风险以及抗击重大危机的能力,刺激了技术创新与变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倒逼企业对应对风险能力进行再建构。
我们认识到:在所处的行业中,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远程化需求的进一步增加,需要建设适应各种类型的工程和咨询业务的管理系统、远程智能协同系统,促使效率提升、减少人工依赖,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数字创新业务必将成为主流,未来我们将采用更具创新性、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式,以践行“为客户价值持续创新”的使命。
问:此次疫情,对企业运营造成了哪些影响?目前企业复工情况如何?
李大鹏:本次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主要包括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方面。
从短期效应来看,恢复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经营生产方式难以开展,网络办公还需各方适应,效率下降不可避免。同时,在手订单按期完成率下降,新订单减少,企业固定成本支出未减(设计咨询企业人力成本是主要支出),必然造成营收下降、利润减少、现金流紧张等不利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以电话、微信、音频、视频和家庭网络办公为主的沟通、协调经营生产方式,节约了大量的通勤时间及差旅、会务会议、餐饮、车辆费用,在疫情结束后,可以大力提倡推广,实现长期的降本增效。
从长期效应来看,今年上半年设计咨询业人员冗余、产能过剩、下半年订单集中、产能不足,将是大概率事件,将对以现场人力采集数据为基础性工作的咨询、检测、科研业务产生巨大影响。
关于企业的复工情况,疫情发生以来,苏交科积极响应国家及各级政府发出的“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令,员工春节假期自行居家隔离,减少走亲访友及外出,并对全员开展健康状况排查,同时对深处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员工实行健康状况日报制制度。
2月2日春节假期结束后,运用“企业微信”平台对全员每日实施健康状况跟踪,最大限度地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落实防疫工作。2月10日起,员工通过网络、邮件、电话等远程办公形式进行复工,对传统的生产及沟通方式进行升级,用新模式服务客户。
目前,我们主要以居家线上办公方式复工,线下将根据各地政府要求,有序复工。借助企业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基本解决了企业管理办公的基本问题;通过线上会议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基本保障了当前阶段企业内部管理的平顺;第一时间建立了线上工作的程序,确立工作机制,有效保证了内部协同及与客户的沟通。
苏交科试验检测业务管理系统
我们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将关注员工健康状况及需求作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内容。疫情发生后,基于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系统,我们将员工运行轨迹的颗粒度延展至其所在各区域的往来时间,动态跟踪每一名员工的物理位置及健康状况。
同时,加强集团57处办公场所联动,形成统一标准、统一责任人、统一检验成果的管控机制,确保风险可控、责任到人、管控预案落地可实施。JSTI义诊专线的启动,方山大学5DAYS进步计划、远程办公模式的推行,从员工的健康管理至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将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
问:特殊时期下,企业当前在生产经营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李大鹏:此次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以及服务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特殊时期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上市公司财报表现。当下,在生产经营方面,受项目开复工延迟等直接因素的影响,国家在一季度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基本停滞,而企业内部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尚需时日。同时,疫情防控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导致企业不能及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已开工项目现场服务困难,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进。这将造成在手订单按期完成率下降、新订单减少,而企业固定成本支出未减(设计咨询企业人力成本是主要支出),必然影响上市公司财报表现。
二是在内部管理方面,整体工作效率受到挑战。为应对疫情,新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应运而生,协同办公工具的优化、远程异地办公的施行,为企业未来的数字化办公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但是远程办公对传统的生产交付模式、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效率出现下降。同时,每天都可能来临的突发问题,将给协同处理能力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大概率面临疫情前后产能不均衡问题。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新开工项目较去年同期可能大幅减少,设计咨询企业将普遍面临人员冗余、产能过剩问题,而下半年又将出现订单集中、产能不足的大概率事件,对以现场人力采集数据为基础性工作的咨询、检测、科研业务造成巨大影响。
问:针对以上问题,企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李大鹏:疫情当前,我们着重在以下方面积极应对:
一是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现金流,是企业度过“寒冬”并生存下来的前提条件,对于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们把现金流及成本控制作为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未来还将加强既有项目的回款管理,在新项目的选择上将趋于谨慎,选择优质项目。同时,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也将更为谨慎,以规避履约风险。
二是开发数字化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疫情突发,促使我们加大、加快了数字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的步伐。勘察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表明:现场采集工作将向少人、无人化发展,测量工具向智能化发展,现场检测向在线监测发展,现场作业向远程控制发展,人工判断向机器学习发展。我们深知:只有把握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做到领先一步,建立优势,引领技术发展,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及时创新服务客户新模式,保障工程质量。比如,及时推广“无人试验室”解决方案,通过无人化操作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有效地阻断病毒传播,大大降低人群感染风险;同时,采用先进系统,确保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工作,避免因疫情复工不及时而导致的工作滞后,满足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需求等。
三是保持市场前瞻性,关注客户新需求。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基建等经济指标将出现萎缩。按乐观估计,目前受抑制的交通运输、城镇基建升级需求,大部分将会于下半年或明年得到恢复性释放。疫情过后,基建也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主要集中于公共卫生、智慧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为此,我们将提前布局,积极掌握客户的新需求,了解客户的痛点,帮助客户策划重点项目,做好前期技术支持;协助搭建项目协同工作平台,与客户共度时艰;主动做好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共同抗击疫情。
四是加强人才储备和团队赋能。非常时期,我们开启了No Face To Face全球50+地区的招聘大幕,着手储备人力资源,甄选梯队人才;开展系列的人员内部培训,加快业务标准化进程,运用已经建立的知识管理库,对员工进行赋能,为全面复工做好准备;利用这段时期,要求员工提升技能,开展线上培训,集中开展具备条件的内业工作、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等。同时,我们将加快企业ERP的开发,打造全球Cloud JSTI平台,并借此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流程的整合、形成标准化,搭建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端到端全价值链统一运营平台。项目建成后,苏交科分布在全球的近万名员工将同步共享集团最佳管理实践,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和服务客户。全集团还将实现主数据统一,共用一套管理语言,通过大数据驱动,实现对市场分析、业务、管理等的全面数字化。
问:未来,希望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扶持?
李大鹏:近期,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除了国家已经推出的对企业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政策外,我们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扶持:
一是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清欠企业应收款的政策引导并强化执行。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希望政府能帮助设计咨询企业协调相关的建设单位(基础设施领域的设计咨询企业的客户,基本是政府、国企或政府主导下的PPP公司)及时支付项目合同费用,加大清欠企业应收款的政策引导与执行。同时,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工作已经完成、尚未完成节点验收的项目,建议适度提前支付。
二是希望政府出台专项的财税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社保、住房公积金的缓交后补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因疫情使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重大影响的企业,可申请减免或延期缴纳税费。
三是希望给予企业基础性战略平台构建的专项研发基金支持。根据此次疫情防控的实践,设计咨询企业需要重点投入,构建数字化智能项目协同平台,需要通过综合性的平台建设,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融入数字化协同平台,真正利用智能信息化系统,构建项目协同设计、协同建设、协同运营的综合平台。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希望得到政府的专项资助。
每一场危机中都孕育着新的变革,带来新的转机。人类从疫情中获得免疫力,而企业也在危机的历练中逐渐构建自身的“免疫系统”。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风险,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增强“免疫力”。同时,化“危”为“机”,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加速创新与变革,进一步明晰企业的战略及管理思路,推进组织的管理变革和改进,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惟此,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基业长青。